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时代答卷”

    ■万欣荣 潘梦启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科技自立自强”,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于筑牢这一国家强盛之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了最新部署,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要论断。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进行总体规划,是我们党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种系统思维的具体体现。这三者是相互联系、互为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推进新征程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其中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出发点是人才教育发现和培养,落脚点在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支撑

    科技自立自强,与教育休戚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愈加重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强调提高全社会科学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依据我国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战略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凸显教育与科技需紧密联系的重要性。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更好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其一,倡导“科教融合”的自立自强理念。将该理念作为科教兴国战略在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要义推动实施,即面向国家科技需求来引导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在制定政策时强调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其二,持续改革高水平研究教育。面对科技领域的不断变革,我国需引导高校瞄准全球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学科结构调整,创新科技人才跨学科培养方式。其三,面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必须从小培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在教育过程中增加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方式,加强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锻炼其独立人格和自由心智,培育实际动手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新优势

    系统性、全面性、结构性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优势。面对全球科技发展环境变化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多措并举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其一,深化对科技创新体系的认识。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其二,发挥党和国家作为科技事业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其三,牢牢扭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战略基点,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兴协同体制,推动相关科技政策、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改革任务扎实落地,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其四,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各个创新环节、各种创新要素的功能定位,构建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的科技力量体系。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深化科技改革、着力开展技术攻坚等。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新动能

    新征程上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必须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毫不动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技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上,作出相应改革措施和发展策略以加强顶层设计。其二,在基础研究层面要依据十年规划,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强化对该领域的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完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特点的科研评价机制,调动各个创新主体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为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做好软硬件支撑。其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层面建立战略规划、组织协作、资源集聚、攻关机制和转化应用“五位一体”的多元协同攻关框架。其四,在创新生态层面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充满活力的“双循环”创新生态系统。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新屏障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人才屏障提供科学指引。为此,一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推动科技人才政策落地生根。二要完善科技人才战略布局,培育爱国主义战略科学家,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甘于坐“冷板凳”、敢于挑战的科学家精神。呼吁青年科技人才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把“小我”融入为国家和世界科技发展“大我”之中。三要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软硬环境。根据实际需要给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同时完善用人单位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积极为科技人才减负松绑。建立差异化、分层分类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免去人才的“后顾之忧”。

    作者分别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智库课题(2022GZZK23)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南方日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