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华为软件副总裁加入理想汽车,加速理想自研芯片落地?

据36氪消息,多位知情人士表示,理想汽车为前瞻技术研发业务招募了一位新的负责人:前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副总裁、终端OS部部长谢炎。目前谢炎已入职理想汽车,出任系统研发部负责人,职级位列M11,仅次于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的M12。

谢炎负责的系统研发部主要是一些底层的智能化技术研发,包括理想汽车自研的操作系统、算力平台等。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人士透露,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业务还包括了自研智能驾驶芯片项目,而这个自研芯片项目已经有数十人的团队规模,且有明确的量产时间表。

谢炎曾经是互联网汽车的拓荒者斑马网络基于阿里巴巴的AliOS(前身阿里YunOS)的核心骨干,其曾历任AliOS总经理、首席架构师等管理职务。谢炎的到来显然在积极推动理想汽车的操作系统和自研芯片落地,消息人士说,“目前谢炎已经快速投入在业务上,和各个研发条线开会,听取需求。”

对于上述信息,理想汽车表示:不予置评。

理想汽车自研芯片之路

理想汽车曾多次因芯片短缺而影响生产交付。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在其官方APP上表示,受制于马来西亚疫情因素的限制,毫米波雷达的芯片供应出现严重短缺,部分车型被迫“缺配”交付。

2022年5月,理想汽车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四川理想智动有限公司,由理想汽车的关联公司Leading Ideal HK Limited全资控股,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为George Li,监事为冯伟丽。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

眼下,我国汽车产业正饱受着因缺芯危机造成的产能不足。因此,部分车企的确有可能会选择通过自研芯片的方式,从而减小对于芯片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中国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和小鹏已经涉足芯片开发。比亚迪是一家较为成熟的汽车制造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功率半导体的开发。零跑汽车就由于其在智能驾驶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上的自研自产,在2022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登上了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的宝座。

汽车厂商自研芯片难在哪?

虽然汽车制造商出于不同的原因参与芯片开发,其中一些还不太确定他们的具体策略,但确定的是他们需要应对成本和技术壁垒等多重挑战。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大多数对芯片开发感兴趣的汽车制造商将专注于IC设计。然而,观察人士表示,他们可能会中途退出这项工作,或者可能不会像估计的那样深入参与。

第一重挑战:高成本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估计7nm和5nm芯片的开发成本分别为2.97亿美元和5亿美元以上。据报道,高通就斥资约3亿美元研发采用7nm工艺制造的骁龙8155芯片。在新兴汽车制造商中,只有特斯拉扭亏为盈,而其他公司则一直都在亏损中挣扎。

第二重挑战:技术壁垒

据报道,美国赛灵思公司在开发7nm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时花费了4年时间,动员了多达1500名工程师,可见该项目的难度。

供应链消息人士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需要不同的设计。开发者必须开发CPU、GPU和MPU,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对工程师来说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对于老牌汽车制造商来说,成本可能不是问题,但他们不一定能够招募到合格的半导体开发人才。

第三重挑战:供应链竞争

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致力于实现芯片自主性。但是有一些地区还没有能力开发5nm和7nm芯片,因此不得不依赖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供应商。除了自己的研发努力外,许多汽车制造商仍与老牌芯片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例如,大众和宝马与英伟达、高通和Mobileye合作,同时继续与高级自动驾驶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结语

已经有很多车企注意到,仅仅做软件和算法是不够的。Mobileye创始人兼CEO AnnonShashua曾经表示,“只有深入了解软硬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才能清楚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芯片去支持什么样的算法。”很多车企强调全栈自研,但自研的算法匹配现行市场的通用芯片,算法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还是需要定制化自己的芯片来匹配自研算法。

自研芯片对于主机厂来说并不是一桩好差事。一旦决定自研,就意味着要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并且面临着生产周期长、利润空间相对较少的考验。但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动起来了。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