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作者|刘工昌

2022年上半年,华为问界品牌发布了M5 EV,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为AITO问界站台。在驾乘体验、空调、车内噪音等环节,余承东直接拉出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比,称“问界M5 EV驾乘体验遥遥领先特斯拉Model Y”。(1)

在汽车行业,说出“比竞争同行遥遥领先”这样的话基本上是很少看到的,但只要看看说话的人,大家就都该释然了。在余承东以前从事手机行业时,像这样的狠话可从没少喊过。

不过你说超超蔚来理想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也就罢了,一上来就瞅着业界最强大佬出手,属实像愣头青一脚把门踹开,大吼要老板出来。那个叫特斯拉的老板晃悠悠踱到跟前,看着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哥说,你谁呀,跑这里碰瓷来了?

2022年3月问界M5开始交付后,便创下了单日订单突破1000辆的好成绩。到了5月底,问界M5的累计交付量就超过了1.1万辆,刷新了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破万最快纪录。并在170天完成超3万台交付,8月份单月交付破万,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此后问界M5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10月份更是以12018辆的月销量超过蔚来和理想,成为仅次于哪吒汽车的本土造车新势力。截止到2022年11月,在问界M5系列的带动之下,AITO问界累计交付量达到了66037辆。

“知道了吧?”一直高声大呼的华为汽车负责人余承东忽然放低了音调:“华为就是去做鞋子袜子都能做成世界级品牌。”(2)

哦,真的吗?

不信?看我们做过的手机。出货量曾做到全球第一,欧洲市场销量也曾排名第一。

哦,现在呢?

由于美丽国无耻的打压,这行业我们是比以前差点,但也没完全退出。不过我们现在的精力已完全放在造车上。

哦,手机不行了,造车就一定能造好?

7万辆还是2688辆?问界销量存疑

问界主要有两款车型,问界5和问界7。问界M7声称搭载了华为鸿蒙OS智能座舱,在智能驾驶方面采用了华为的激光雷达,动力方面采用华为开发的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甚至连车内搭载的音响都是华为Sound,可以说是华为的亲儿子了。

2022年8月,问界两款车总销量为10040辆,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但从具体车型销量来看,问界M5为7372辆,问界M7仅为2668辆。

但在其官方话语中却又是另一种说法。问界M7自正式上市至开启交付创下51天实现上市交付纪录。在订单方面更是令人吃惊。据官方数据显示,问界M7正式开启预订两小时内订单量破万辆,开启预订四小时内,订单量则突破2万辆,而在72小时后,订单更是突破了6万辆。

但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8月问界M7的销量为2688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甚至乘联会公布的问界7在8月2668的销量也被人怀疑。有媒体人借助“新车交强险购买数排行榜”进行销量查询,2022年8月问界M7销量仅有980辆。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980辆,越来越少了。那么8月问界M7的销量,到底是乘联会的2688辆,还是“新车交强险购买数排行榜”中的980辆,哪一个更真呢?

乘联会数据来源多来自车企公布的数据,也有可能是批发数量,不确定性很大。新车交强数据相对较为绝对,车企卖了多少新车,就会购买多少交强险,相较而言更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3)

但不管怎么说,问界7-8月的销量究竟是2688辆还是980辆,都与其自己公布的72小时6万辆的数据有着天壤之别。

这也再次说明轰动一时的华为问界7也只流于炒作,没有得到主流市场的承认。

问界7如此,整个问界又如何呢?

2022年12月1日,AITO问界发布最新产销数据。2022年11月,AITO问界系列销量为8260辆,环比下降31.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问界自2022年3月启动交付以来,首次面临销量下滑。此前,问界曾连续3个月交付量破万,在2022年10月问界更以12018辆的单月销量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季军。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从2022年3月到11月,9个月两款问界车合计卖了66037辆。在10月跃上顶峰后,11月大幅回缩,问界未来究竟怎样不得而知。

特斯拉主销车销量是问界的11倍

再看特斯拉2022年的销量。

据乘联会2022年12月8日发布的1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11月,特斯拉中国销量为100291辆(今年10月批发销量为71704辆,9月为83135辆),年累计销量已超65万辆。

国外权威汽车机构CleanTechnica统计显示,2022年1-10月,Model Y凭借近57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Model 3则以约36.5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二。凭借两款主力车型,特斯拉成为2022年前10月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品牌。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1月Model Y以6.9万辆的市场表现,位列总体乘用车交付第一名。与此同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单月交付也突破10万辆,打破了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的交付新纪录。

前11个月,特斯拉主销的是Model Y和Model 3两款车,华为问界主销的是问界5和问界7两款车,都是主销两款车,听起来似乎正好是对手,但看起来后者仅为前者销量的约11分之1。

问界M5 EV后驱标准版28.86万,四驱性能版31.98万。问界在这个维度确实特别针对Model Y,比Model Y的标准版价格只贵了2900块钱,也就是买问界的性能版比买特斯拉的标准版就贵了不到3000块钱,华为用性能版去打特斯拉的标准版。

华为想搞田忌赛马式的错位竞争,结果销量呢?2022年11月,Model Y以6.9万辆的市场表现,位列总体乘用车交付第一名。特斯拉两款车11月共卖了100291辆,而华为问界的两款车加在一起是8260辆,田忌赛马结果赛了人家的12分之1。

卖的车仅为对方的11分之1,卖的地方可能为对方的百分之一(一个行销全球,一个仅在国内吆喝)。最关键的是,从发展趋势看,问界经过前一阵的卖力吆喝后迅速归冷,11月销量出现剧烈下滑。而被贬入地的特斯拉始终保持一个上升势,越卖越好(11月销量再次大幅超越10月)。再想起华为汽车负责人余承东那句,不仅有种黑色幽默的味道。

“内外不一”的特斯拉形象

“极其负面的国内形象与极富盛名的国外声誉”,出现在国内媒体上的特斯拉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形象。以2021年为例。

2021年初,一名海南特斯拉车主驾驶车辆低速行驶时,出现“刹不住”的情况,车辆撞上墙体。

2021年5月,杭州也发生一起类似的特斯拉因地面湿滑“撞墙”事件,车主称事发时刹车怎么踩“都没用”。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广州、韶关、台州等地2020年都发生了特斯拉车辆“失控”致死的事件。而2021年2月21日,河南张女士的特斯拉Model3发生事故。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该女子的行为在网上引起狂欢,讨伐特斯拉之声由冷枪变成了原子弹。此时官媒也开始介入。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但面对中国舆论的原子弹讨伐,特斯拉没有入乡随俗,像别的企业一样塞钱讲和息事宁人,而是主动对簿公堂,不仅承接对方的诉讼,还反将对方一军。

2021年9月27日,河南女车主对媒体称,她于2021年8月14日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寄来的诉前调解意见征询书。特斯拉要求她赔礼道歉,并赔偿名誉权损失500万。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刚刚过去的2022年11月,Model Y在挪威交付超3200台,稳居市场冠军,是第二名的三倍有余。不久前,特斯拉已在当地累计销售突破9万辆,以挪威540万人口计算,意味着平均每60人就拥有一辆特斯拉。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数据显示,2022年11月特斯拉销量突破6000辆,稳居英国最畅销电动车品牌榜首,同时特斯拉也超越众多燃油车品牌,占据市场份额4.22%。Model Y也以售出超4200辆的11月销量,位列汽车畅销总榜第二。

在“传统豪华汽车制造商大本营”的德国,Model Y曾在9月斩获整体市场销量冠军,并在11月实现了近93%的同比增幅。行业人士称:“在对传统豪华燃油车认可度极高的欧洲市场,特斯拉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实属不易。”

美国市场,特斯拉稳居当地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11月总销量超4.3万辆,市场份额占比达3.8%。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亚太市场,上海超级工厂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特斯拉更是广受欢迎,相继登顶当地单车畅销榜。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4)

亮眼的销量背后,是消费者对特斯拉车辆性能、用车体验、品牌价值的高度认可。如今,提起电动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特斯拉。而高呼要碾压特斯拉的问界系列在国内都还没打出什么名气。

华为能不能干掉特斯拉?

特斯拉在海外乃至国内的热销并不妨碍国内一众媒体与专家的口诛笔伐,而华为车尽管活下去都还未可知,却也并不妨碍这些人对其的热烈追捧。

近期,网易科技直播栏目《开聊》邀请到清华大学核研院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何向明,北京理工大学特别研究员张雷,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车东西总编辑张国仁共同对话,标题为“华为能不能干掉特斯拉?”。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针对怎样看待余承东和马斯克这次的“直接竞争”?清华大学核研院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何向明表示对于华为PK特斯拉是非常有信心的,华为当年去做手机也抢占了苹果很大市场份额。他的信心主要是来自于整个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向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比如,中国在电池领域拥有全球最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目前在这个领域中国是最大优势。

另外何先生认为特斯拉的技术非常的一般。这几年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是起来了,但其实好多技术也是用国内企业生产的,所以技术层面并没有说好到哪去了,国内的很多电池技术比特斯拉好很多。它的成功并不是靠电池或者什么技术,而是它的商业宣传和商业运作。走到今天,这个品牌在大众心目中形象已经扎根了,甚至产生了非理性的,“我就喜欢特斯拉”的粉丝很多,在品牌性等方面领先了国内厂商太多。(5)

很难想象,一个在全球最主流的汽车市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代名词的汽车厂商,在中国专家眼里竟然质量一般,完全是靠商业宣传和运作。

特斯拉的成功真的是靠商业宣传和商业运作吗?

其实,说这话的不仅是上述这位清华的何先生,早在8年前的北京晨报标题为《仅是商业运作营销成功 盛名难副特斯拉》(2014年05月13日陈琳)的文章就说,要说特斯拉确实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只是在商业运作营销上的成功,也就是炒作成功。

华为造车与特斯拉差在哪里

虽然华为多次声称自己不造车,但人们依旧将赛力斯、问界等品牌视作“华为汽车”,这些车型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采用了增程式系统。增程式车型相当于在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发动机(增程器),这台发动机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给电池和电机供电。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动力系统相比,增程式车型的技术更简单也更落后,自从WEY魏牌的CEO在网上隔空对骂华为余承东以后,关于“增程式落后”的话题就有了非常高的热度,现在只要是不喜欢增程式车型的网友都会吐槽它技术落后,甚至有网友称买增程式汽车的人都是在交智商税。和燃油车、纯电动车型相比,增程式车型的动力系统构造更复杂,多了一台发动机的制造成本也会更高,因此车辆后续维修、保养的费用可能也会更贵。(7)

对此华为可能会说,我不是造车的,只是一个技术服务提供商。但问题是,你所选择的车企本身造车不够先进,仅仅因为你华为进去,把它的软件升级了,它就好起来了?

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厂商,由于进入智能汽车行业太晚,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都期望通过华为的品牌优势与市场声望获得市场认可,以期提高市场竞争力。由于这些智能汽车厂商的综合实力与品牌价值,相对造车新势力存在明显劣势,单纯依靠华为提供相关部件,并不足以提高起其市场地位。而在智能生态化与标准体系化的大潮下,Hl模式与部件模式更是难以为继。(8)

特斯拉强调纯视觉的自动驾驶,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应用到视觉领域是最近两年才有的。多传感器原始数据数据直接输入到神经网络(前融合),这应该是未来正确的技术路线。所以特斯拉没有先发优势,反而是先发劣势。特斯拉积累了最多的实际驾驶数据,当然这些数据基本上是纯视觉的。华为判断这些数据质量不高,而且特斯拉对这些数据的使用已经到了一种饱和的状态,很难再改进了。传统的车厂他的看法是首先他们的基座是车,而华为的看法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9)

华为的豪情获得了美团王兴的转发。

华为汽车的销售数据迷雾

“华为进军汽车行业就是要做到第一,没人记得住第二”。2022年4月,在一场访谈活动中余承东喊出霸气的口号。华为聚焦ICT技术,做定位增量零部件供应商。这个所谓增量,指的就是传统汽车没有的产品与服务。华为提出的Huawei Inside,就想打造出类似的品牌效果。但凡是贴上Huawei Inside的车辆,华为都会深度参与汽车设计,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在硬件端,Huawei Inside提供芯片、座舱模组、屏幕等零部件,发挥产业链融通的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

在软件端,华为鸿蒙系统兼容安卓、Linux、Unix等系统可以实现跨终端无缝系统体验,智慧屏、手机、手表、手环都可以与智能汽车实现互联互通。HOS系统分布架构相对稳定,还能提高高性能IPC通信的效率。(10)

而要做到第一,特斯拉就是个绕不过的话题。

作为一家在全球取得如此成绩的电动车公司,特斯拉绝不是靠专家们所说的商业运作。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什么?

首先是其卓越的电池管理技术。特斯拉目前已经实现了超7000节电芯的一致性管理,在电池冷却、安全、电荷平衡等领域拥有140项技术专利,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可以保证很高的续航达标率,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延缓电池的衰减速度。

还有性能极其优越的超充技术。目前特斯拉的V3超充桩可支持最高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充电桩也更是使用了全新的液冷电线,最快只需要几十分钟即可将一台特斯拉充满。另外特斯拉通过自建与合作形式,在全球铺设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且在车的中控系统整合了充电桩位置、容量、状态、附属设施等大量信息,与线路规划功能整合,实时更新数据,为客户带来良好客户体验。

而在华为目前唯一能与特斯拉一拼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方面,特斯拉以深度学习的方式不断完善其FSD自动驾驶系统,同时新功能均能通过官方OTA进行升级,形成独特的智能驾驶进化体系。截止目前为止,特斯拉是全球唯一的一家实现了自动驾驶领域全方位自研自产的公司,在数据、算法、算力等多个层面打造了一套包含感知、管控、执行在内的自动驾驶软硬件架构,在智能辅助驾驶这一块,特斯拉毋庸置疑领先于全球所有车企。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特斯拉做到了软件、硬件、算法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闭环,别人能看懂,但越追越远。(11)

特斯拉以软硬件融合并相互赋能,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并促进多种应用场景的协同联动,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价值收入。特斯拉软硬一体化发展,构建“终端+软件+服务”全产业链,持续扩展增值服务。相比传统整车5-8年的车型换代周期,特斯拉可以通过OTA升级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且通过对部分高端功能OTA升级进行收费,创造更多收入增长点。(12)

仔细分析特斯拉的上述优点,不难发现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几乎已做到极致。卓越的电池管理技术帮助其具备超越同行的续航里程的同时,赋予了不同于中国媒体描述的安全,而在智能驾驶方面它所展示的是真正获得全球车企共识的领先的软硬件算法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而整合了充电桩位置、容量、状态、附属设施以及线路规划功能的超充技术为消费者解决了买车后最后一个担心与困扰。

从本质上讲,特斯拉完成了从生产到驾乘体验到售后服务的一个系统化工程,相当于一个现代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生态模式的建立,这才是它能行销全球称霸四方的真正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华为可能在某一方面与其接近,甚至可能真如华为人自己所言,可能有所超越,但在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上,特斯拉值得华为学习的还有太多。

作为一个真正为华为,也是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着想的人,不是在这里借着民族情绪喊口号说狠话,而是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人家的长处,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改进,这才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真正要走的路。

注释:

(1)问界M5 EV订单量超3万 余承东:驾乘体验遥遥领先特斯拉Model Y 2022-09-07 来源:财经网

(2)AITO问界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 华为初露锋芒 汽车经纬2022-11-08

(3)8月问界M7销量仅980辆,华为鸿蒙系统也不是万能了,你说呢?玩车专家2022-09-17

(4)特斯拉11月全球销量稳居多国“榜一” 加速超越燃油车  汽车消费网2022-12-09

(5)余承东“比武”马斯克,华为能不能干掉特斯拉?2022-09-30作者|闫妍  出品|网易科技《态℃》栏目

(6)基建不倒翁 2022-10-07 09:36浙江

(7)华为增程式电动汽车优缺点,华为增程式新能源汽车致命缺陷 时间:2022-08-06

(8)深度分析华为汽车业务的成败以及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趋势,郑语帆来自Android发布于2022-09-05

(9)对话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华为绝对是第一 类星频道2021-04-17

(10)华为造车,能战胜特斯拉吗?我的极刻2022年6月27日

(11)特斯拉为什么卖得那么火?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什么 Firpower 发布时间:2022-12-02

(12)特斯拉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积分增值+产业网络+科技生态原创 张国勇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 2022-04-29

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