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说起听新闻,其实大多数家长都会关注。

因为“听”是碎片化学习的放大器,很多碎片时间,都是通过“听音频”来实现时间的充分利用,“听”的内容有很多,听英语、听历史、听名著、听……

在这些听的过程中,我发现,听新闻最容易和孩子碰撞出“交流”的火花。

刚开始“听新闻”,我也是人云亦云,比如希望孩子了解时事,对未来道法学习做一些拓展、对未来作文多一些素材。

但后来,我发现新闻本身就具有时效性。

小学时候听的这些新闻对未来初高中这些考试可能意义不大,再加上我的职业接触到很多高中生,我发现高中生的一些通病。

比如对自我的认知不清,认为高考就是学习的终点,对未来没有理想和规划。

我发现新闻不要带着这些功利的心去听,而要真正从新闻本身出发,让孩子对新闻的了解多元化。

逐渐地,我们家这个“听新闻”从单一的早上碎片化听一听演变成晚上的饭桌固定节目。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花友@妞妞妈梁梁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从新闻本身出发,围绕新闻的话题引发观点和孩子展开讨论”,这个实践其实也不是一下子就展开的。

起初因为见到太多高中生脑袋里没有东西,除了学习对生活中很多事都置若罔闻,我意识到教育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延伸。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就像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说的,我们要培养“T型少年”——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思维深度;既会跨学科思维,又会解决问题

其实就家长自己的成长而言,我们都不一定是“T型家长”,所以培养“少年”还是有难度的。

但家长毕竟在经验和阅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新闻恰恰是最好的引发话题的介质,所以利用好这个资源就可以很容易切入进和孩子交流的点上。

新闻那么多,时间那么少,用这三招带娃高效“听新闻”

接下来,我就围绕以下几方面,先说说如何实践的:

主要听新闻的平台有哪些

话题如何寻找、讨论时主要围绕哪些点来展开

常用的探讨观点的方法

“听新闻”的一些平台

这个如果要分类的话。需求不同分类不同,为了方便,我简单归纳如下:

 

免费软件推荐

小低年级娃推荐听的软件

馒头星球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365每日读报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小高及以上娃推荐听的新闻

人民日报公众号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收费类软件推荐

小低年级娃推荐听的新闻

新闻引力播(小学版)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阅新闻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小高及以上娃推荐听的新闻

新闻引力播(中学版)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博雅小学堂(给孩子的新闻系列)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大家可以自己再详细了解下,如果大家还有更多好的平台,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听完新闻,通过引导跟娃展开高效讨论

这一点比较关键,听广播的精髓就在于如何能去找到“讨论”的点,让这个点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心、自强心……

我们讨论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孩子能从中有所收获,而不是常规意义的说教。

所以听新闻时,我们就要善于去引导,不同的新闻,可以引导的方向肯定是不同的:

自强不息类

比如今年年初是关于“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

这个新闻的背后,除了有金晓宇自强不息,常年如一日的坚持以外,父母地无私奉献,用最温柔的爱和尊重让金晓宇守住自己美丽的心灵。

是非分辨类

钢琴家李云迪事件发生时,恰好我和孩子讨论什么是“指数级影响力”,我把当时讨论的过程也发表在小花生上,截图给大家看下: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当时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孩子没有非黑即白,让我很惊喜

像这种判断,不见得一定非黑即白,讨论的空间很大,也是很好的给孩子建立正确三观的时候。

自我安全类

唐山打人事件,这个新闻当时讨论时,首先对女孩子人身安全就是第一个要强调的,后续也围绕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事和孩子讨论了很多。

大局观类

这个我一般很少讨论,娃爸倒是和孩子能说一说,比如俄乌战争,这种大新闻因为涉及历史背景、地缘政治、经济因素等。

我驾驭不了,孩子爸爸倒是说了几点,有时候家长无法驾驭时,可以借此和孩子一起查查资料,也是孩子打开新知识的大门。

家长专业类

比如我是做高报(高考志愿填报)的,每年6到7月,新闻一定有高考信息。

结合这个,我就发挥自身优势,给孩子分析下现在高考的背景、学生的压力、高考后的选择等。

家长肯定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结合新闻,可以很好地拓展。

用”OREO表达法”培养孩子阐述观点的能力

有个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奥利奥表达法(OREO)。

观点(Opinion):告诉大家你的观点。

原因(Reason):关于这个观点的原因。

例子(Examples):给出3个相关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观点(Opinion):重申你的观点。

这个表达法,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用一用,这个对于孩子阐述自己观点,包括今后写议论文时,都是很好的框架思维。

其实小学时间宽裕,饭桌的新闻时间相对较长,大家边吃饭边聊天,轻松中能增长见识。

但是初中以后,时间紧张,我们每周基本只有一两次饭桌新闻时间,有时候只听新闻不讨论。

但是对于非常好的话题,我们会留着,等到时间宽裕的时候,再一起聊聊。

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也可以共度一段有思维碰撞的高质量亲子时光。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初中时间紧,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听新闻”

进入初中,体会出什么是分秒必争了。

应试教育的真实感逐渐浮出水面,小学时抱怨的时间不够用,在现在看来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

早上6点50出家门,晚上6点50进家门,22点必须上床睡觉。

这掐头去尾一算计,晚上就是宝贵的190分钟,你说这时间是不是“分秒必争”?

有效利用好饭桌和车上的时间

进入初中,小学时那些所谓的碎片时间,无从谈起,每晚和孩子的亲子时光就是宝贵的饭桌时光。

习惯的力量是有惯性的——比如听新闻。

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听新闻,基本上市面上的各种新闻“产品”我们都听过了。

目前保留下的就有两个——馒头星球和博雅的老潘talks。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喜马拉雅馒头星球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老潘talks首页

馒头星球免费,每周四天音频。

老潘talks虽然收费,但新闻相对社会性时事,一周一次,同时老潘会加入个人观点分析,这两个算是互补。

所以晚上接孩子放学在车上一般都会给孩子放些新闻调剂下,有时候结合一些话题,我们在饭桌上也会深入讨论下。

紧扣时事深入展开,全方位扩充知识点

11月2日老潘talk的新闻提到了“颜宁”回国的事情,结合这个新闻,和孩子深入探讨了几点:

颜宁从美回国又离国去美再离美回国,说明了什么?

她这两次回国,第一次回北京,第二次回深圳,给我们的思考有哪些?

都说科学无国界,你怎么看?

你通过这个新闻有什么启示?

带娃“听新闻”多年,来说说"中小学娃新闻怎么听才有效果”

截图来自博雅app老潘talks

我曾经在前边分享中说过,在做高报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高三毕业生没有“想法”,往小了说是“年轻单纯”往大了说就是“没有思辨能力”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和家长、学校都是分不开的。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多一些对社会的了解,对一些对社会时事背后的成因的思考,我觉得,这种听新闻+家庭讨论的形式,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合这四个问题,我们说了很多内容,也扩充了很多外源性的话题。

就拿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第二次选择了深圳来说。

我把这几年大学招生情况、大学内部的资金投入、大学学科评级等等和求学有关的事情也给孩子渗透了一些。

尤其这几年深圳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对实验室的投入和对科研项目的支持等。

也给孩子讲了哈工大深圳校区甚至超过了哈工大本校的分数等,让孩子知道了什么叫教育资源的地缘性特征。

结合第一个问题,孩子爸爸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颜宁教授为什么回国。

颜教授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度工具化的:

用现代化的工具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测定,类似于核酸序列的测定(当然蛋白三维结构测定要更复杂),只不过后者现在已经完全自动化了。

正因如此,颜教授在美国的科研工作遇到了一些挑战。

从网站上可以查到颜宁的目前并没有新的科研拨款,所以此时回国也可能是她最优化的选择。

当然,这种聊天的最后,一定会是一个升华。

升华的主题就是“只有强者才有选择权”。

一周有这么几次饭桌茶话会,其实对家长对孩子都是一个思维的碰撞。

来源:小花生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