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咱们应当在一起,否则太伤天害理啦。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甜蜜动人的情话,读来甚至有三分肉麻。它出自《爱你如爱生命》这本书名和内容一样缱绻的书,记录的全是王小波对妻子李银河说过的情话。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王小波”三个字,对于当下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自二十世纪的尾声起,他的名声突然暴涨,一直到今天余波未散。有人爱他的情话,有人欣赏他的才华,有人敬佩他的理性,也有人对他十分唾弃,把他的作品弃如敝屣。

他曾经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而他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精力最为充沛、但已经隐隐感到疲惫的正午。

一、“我喜欢萧伯纳”?

1952年的春夏之交,王小波出生在北京。他的许多作品中主人公都名为“王二”,而上有一个长兄的王小波正是家中老二。除了这个哥哥王小平,他还有一双姐妹和一个弟弟。

彼时首都正在进行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他那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父亲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家庭状况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父亲去云南兵团当兵,母亲在延安当工人,王小波就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一出生就遇上“三反”运动,六岁时又经历了“大跃进”,王小波十四岁时,“文化大革命”就揭开了序幕。少年被从学校拉进云南兵团,他开始从事劳动,就和那个年代的无数同龄人一样。

特殊的时代背景对王小波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年时的劳动经历成了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他一边劳动,一边写作。

就如他被迫中断的学业一般,此后他很少能在一个地方享受长久的安稳。十九岁的时候,他从云南兵团转到山东牟平县插队做知青,后来又当了民办教师。二十一岁那年,他回到北京,先去教学仪器厂做工人,之后又改在半导体厂打工。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十年的动荡期间,王小波持续漂泊的状态,频繁换工作,直到文革结束。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这名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的青年工人,第一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高考恢复,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皆可报名。王小波之所以拖到第二年,不是他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正相反,他在劳动期间一直没有停止写作。他最大的忧虑,是父亲尚未被平反。

这一年他二十六岁,距离他上一次走进教室捧起书本,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

他报考的第一所学校是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并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在复试中,王小波被问到喜欢什么戏剧家。在特殊的背景下,这道主观题有着大家默认的客观答案:总是在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之中选一个。而王小波明知如此,还果断地表示对这四位不感兴趣,自己最喜欢的戏剧家是萧伯纳。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结果不必思考,他毫无意外地落榜了。好在中央戏剧学院作为艺术类院校是提前招生,他还有一次报考大学的机会。这一次,王小波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并且谨遵父亲定下的家训:“不准学文科,一律去学理工!”

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复试中,王小波已经了然,文革虽然过去,可是中国大学的文科还没有挣脱文革遗风。他对这样的文学专业不感兴趣,从而选择了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是当时人大唯二的理科专业之一。

阔别近二十年之久,两月后,王小波拿着录取通知书重新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这里是他的童年乐园,他曾在这里疯跑、嬉闹,甚至爬树掏蜂窝。

而今,他脱下工装,重新回到了这里。

二、“你好哇李银河”

“你好哇,李银河。”

这句话出现在王小波的情书开头,经常被后世的爱侣们改编引用。而这段著名的爱情故事开始的时候,两人怎么看都不相配——一个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文学编辑,一个是每天守着生产线的半导体厂工人。

不仅是身份不相配,连两人的样貌都不会换来外人的一句“般配”。就连李银河本人第一次见到王小波的时候,都被他的外貌吓了一跳,久久没有开口。王小波没有因此退缩,他上前开口:“你有男朋友吗?你看我怎么样?”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对于这位容貌欠佳却热情直白的青年告白,李银河在多年之后坦白道:“被表白后,感到有些难以接受,他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

男性向来讲究自尊心,尤其是在恋人面前。可是王小波看出李银河对他外貌的介意后,只是笑着调侃道:“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有了这句俏皮的自嘲,就算是丑脸,也是张可爱的丑脸了。李银河对王小波外貌的排斥渐渐减弱,并不断发掘着这副皮囊之下深藏着的灵魂是多么有趣。这个热情的青年把她从失恋的悲痛中挽救出来,并化作一束光,照进了她的生活。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两个人的感情渐入佳境,王小波毫不吝啬地对李银河输出着情话。“你好哇李银河,”他在信的开头这样写,“我发誓,你不回来,我就再也不给你写信了。”

可是还没等到李银河回信,第二封信就急慌慌地被邮差送到她手里:“李银河,你好!我自食其言,又来给你写信。”

王小波喜欢李银河这个人,他爱她,从她的名字到她的灵魂。他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因为五线谱是他偶然中得来的,李银河也是。“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注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许有的女孩儿不喜欢这些缠绵的情话,而李银河却满心欢喜,认为她得到了旁人穷其一生也很难得到的爱。1980年的冬天,两人踏进了婚姻的殿堂。

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时,尚未完成在人大的学业。婚后几个月,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地久天长》,行文风格初具雏形。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两人结婚的第三年,李银河前往美国留学,而王小波刚刚大学毕业,在母校的一所分校教书。夫妻两地分居,迈入三十岁门槛的王小波正式动笔,开写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不知是不是对李银河的思念太重,令人难以承受,1984年,王小波辞掉了教师的工作,前往李银河就读的匹兹堡大学,成为了东亚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生。

在美国的两年里,他不仅没有中断《黄金时代》的写作,还和妻子一起驱车出行,游历美国各地,体察风土人情和西方文化。

198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急需1988年毕业的社会学博士。表露出归国意愿的李银河成为了受邀对象,夫妻二人一同回到国内。

回国之后,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而王小波则去了北京大学任社会学讲师。自此之后,这位出名作家的丰收季,开始了。

三、“我现在软件写得出神入化”

1988年,王小波回到国内。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唐人故事》;第三年,历时十年创作的代表作《黄金时代》问世;第四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并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在台湾也出版发行;第五年,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出版。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一年接着一年,王小波在文学界的名声越来越响。1992年,他辞去了讲师的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此后的五年内,他创作了大量的重要著作: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同性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中篇小说《未来世界》……

这样的成就已经让许多作家一生都难以望其项背,而在九十年代里,王小波还经营着一项事业——编程。

当王小波第一次发表小说的时候,提供给编辑部的是他的手写稿;而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接触了Macintosh,玩过IBMPS/2。回国两年之后,他在人大负责一个计算机室,这位学习理科出身的作家终于回归本行,有了理科生的样子。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计算机室刚刚起步,软件严重不完整,所以王小波自己开始接触编程。1990年,他自学了FORTRAN用于数据统计,同时在北大跨专业教授统计学。他发现国内的中文编辑器太过简陋,于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王小波自学C语言,在严氏拼音的基础上,独立创造了用调整字模发生器方法输出汉字的输入法,实现了自定义拼音字库。

不到两年的时间,王小波的编程能力已经可以“变现”了。他创造的中文输入法卖了不少钱。因为严氏拼音并不是他的智慧结晶,所以他戏称自己这笔钱是“招摇撞骗”来的。

然而王小波并不满足于此。有了中文输入法还不够,国内根本没有合适的写小说软件。没有,那就造一个!

他一边在软件领域探索,一边写着日记式的科技博客。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我现在软件写得出神入化,并做出了各种写小说的工具,别人的软件已不用了。”

“不过现在我对微机已无兴趣,因为发现写小说也可赚到钱。”

“从今年初开始写长篇,首先做了写长篇的专用软件,现在基本调通,开始写了。”

在编程天赋崭露头角、让诸多中关村老板起了挖人心思的同时,王小波却撒手不干了。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在同一时间点,雷军刚刚进入金山集团不久,马化腾的创业还无风无浪。而当时在这条路上走得比他们都要远的王小波发现,文学才是他真正热爱的,他更愿意以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不是资深程序员的身份生活着。

唯一能见到他程序员身份影子的,或许就是在他那部《未来世界》的小说中的主角身上。主角王二是个工程师,总是想着和同事一起研制永动机。

也许命运这东西就是在冥冥中的注定。1997年,王小波去世的这一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

四、“你必须按所想去生活”

王小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也是个自由洒脱的人。好似他这一生,是想什么就去做了什么,并且每一样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生命在这一天画上了休止符,然而他人对他的评价议论从他的生前到死后,从未停止。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他本人对这些评述是毫不在意的。他认为,人活在世上,是为了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什么是成功的一生?如愿的一生就算是成功的一生。

“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王小波这一生,被迫辍过学,下乡当过知青,考大学时落榜过也被录取过;他出过国门,学过经济贸易,研究过软件编程,做过讲师也做过程序员;他爱写情诗,创作了不少小说,在英年早逝之前还完成了自己的编剧梦想。

王小波:一个被写小说耽误的IT天才,他的情书至今仍在流传

有人说他崇洋媚外,也有人说他全心爱国;有人说他是个披着“文化人”皮的流氓,也有人赞他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人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也有人说他身上有纯粹的理性精神。

而王小波自己怎么看呢?

“假如有样东西,人人都说它好,那它必定不好,这是一定之理。”

文| 闻汐

来源:青史浮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9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