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花友 @ZinoDoli 家的儿子小的时候生活在国内,现在全家都搬到了荷兰。孩子上学2年后,无论是学校的安排还是老师的反馈互动,都让她真切感受到荷兰的学校教育和国内的不同,用她的话讲,是“见识了娃学校的‘因材施教’”,终于明白了为啥荷兰的孩子幸福感最高。

虽然国外学校教育的经验一时不易复制到国内,但这篇真实的体验或许能为大家带来些许启发。感谢花友的分享!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本文由花友 @ZinoDoli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我家孩子现在在荷兰本地的一所蒙氏小学读二年级,相当于国内大班。

他小的时候生活在国内,因为不爱爬,不好好吃饭,说话晚说话不清楚,几乎每个医生每个早教班都告诉我这是感统失调,一定要训练,不然以后危害极大。我一直很焦躁,觉得自己怎么生了个这么不省心的孩子,干啥啥不行,哪哪都是毛病。

这两年和老师打交道沟通下来,我深刻感受到,荷兰的孩子幸福感最高,不是说他们自由,他们不需要学习,他们学习压力小。而是从老师到家长,没有人给他们“贴标签”,尤其是”你有XXX问题“的标签。

他们给人的感受是,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怎样都是可爱的,只不过是爱学习或者不爱学习,性格不同罢了,没有说学习就高级,不学习就没前途,兴趣不同罢了。无论你喜欢什么,你喜欢就好。

最近应老师邀请,我们去娃的教室做了简单的参观。这次交流也颠覆了我的一些认知,特此在这里做一些记录,和大家分享。

1、各科练习难度“因娃而异”

学校的数学教学有一个特点,每周都进行一次数学计算测试,测试每次一共40道题,计时5分钟,答对35道题可以晋级到下一个难度。

上上周娃回家时说,他现在做1000以内加减法(含进退位)能得22分,他最近加减法练习得不多,要在家也要挑战5分钟三位数计算。练习了一周后,娃进步到31分,周五娃回来特别兴奋地说:“我过关啦!下一个难度如果我没过关,我还要继续练!”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娃在家主动做的练习,两周主动做了300+的题目

在学校参观时,我特别看了下娃提到的数学测试。老师特意翻开后面的分数统计表,每次测验后孩子可以把自己地分数涂在对应地区间,这样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成绩的进步。

一个班的小朋友,有做10以内的,有做100以内的,难度不一,水平各异,但没关系,无需在意别人的进度,只要你在不断练习,不断进步就够了。通过这样的机制,娃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练习的成效,也会在家主动练习。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娃在学校的测试页

除了数学,老师告诉我娃的阅读能力也属于比较好的,所以从上个月开始给娃选了三星难度的练习册。我回来看了下他们教材出版商的介绍,才发现同样一套主题的练习册有三个难度,无论是阅读困难,阅读能力一般还是较强的小朋友都能找到适合的练习册。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娃刚去三年级时第一本练习册时右边的橙色普通难度的,后来就换成了左边三星难度的

除了练习册难度调整,老师也根据孩子们的情况,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比如“新闻阅读”。我们现在也会每天和孩子一起看荷兰儿童新闻。老师也建议娃看一些时事新闻,平时课堂上也会讨论一些热点,所以我也购买了国内的一些中文和英文的新闻软件。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老师全程都没有提到过“不要提前学”之类的话,相反,老师建议我们平时给他一些更有挑战的题目以及阅读内容来做,因为当学习材料的难度无法匹配孩子的能力时,孩子有很大可能会“厌学”。

也许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只有“跟不上学不会”的会厌学,事实上“学得快觉得学习无聊的”也会厌学。而这并不能完全归结于“提前学”,拔苗助长自然是不必要的,但如果孩子本身确实能力比较强理解力吸收能力很强,如果无法匹配合适难度的内容和材料,无论他是否“提前学”都会觉得枯燥与无聊。

我们总是告诉孩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从小在学业上和生活上对孩子的要求给与孩子的资源是否是“适合”的呢?我们不能一边在小时候要求所谓的“最好”“最难”,一边又苛求孩子在未来能找到和认可那个最合适。

2、每天上午2.5小时的”自主学习”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贴在教室里的时间表(他们没有课程表),在上午有一个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和1个小时的数学时间,这两个半小时主要是孩子自主学习。

其中,阅读主要包括读练习册(课本文章),读主题相关课外书籍,以及读单词卡。每天阅读的内容都是规定好了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计划表,标明这个主题每天需要阅读的内容,具体到材料的页码。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娃在学校的每日阅读任务,图标表示阅读内容,后面的数字表示页码

这个阅读据娃说有的内容是有时间要求的,就是要求要在多少秒内清晰准确的读完,而且他们的阅读材料也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决定的,如果阅读能力比较强的,会读更多的较难的内容。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一般情况要求读上面的文字,阅读能力强的会要求读橙色阴影部分内容

在阅读时间后有一个集中的讨论和休息时间,随后是1小时的数学时间,这个时间孩子可以自行选择教室里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题卡来完成。图中是老师展示的部分数学题卡,包括计算(从认识数字,10-10000以内的计算,以及思维部分的应用题,认识图形等等各种练习卡)。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想起他们学校的理念“Teach me to do it myself”,真的是从小锻炼指定计划,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不需要“补作业”

因为娃之前是每周只去2天三年级,所以拿回来的第一本练习册(练习册一个月一个主题)有很多内容没有完成。我让他在家做完了作业,发现有些单词他还没有掌握(甚至完全不认识),于是这次家长会我带上了练习册,把这件事儿告诉给了老师。

老师对补作业的态度出乎了我的预料。他说:“噢噢,完全没有必要做。他现在不认识的也没关系,因为这是阅读练习册,后面学习的难度会比这个更大,所以他早晚会认识这些单词的,也不必要在家补作业,他每个月拿回家的练习册家长只要看一看就可以了。”

关于荷兰的阅读体系我之前有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当时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要“不求甚解”,其实很多朋友包括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读书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让孩子“翻译”,要不要保证他每句话都能理解意思。我想这可能跟我们读中文一样,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吧。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4、素质教育,学校来接管

之前娃说起过,学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计划表,这次我们也特意问了一下老师,老师说三年级目前的计划主要是阅读计划,还没有加入其他科,从圣诞节后三年级的小朋友也会有自己的周计划表。

荷兰的三四年级相当于国内一二年级,学校从正式学习开始就协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习。这个表每天有不同的颜色,完成的内容就涂上颜色,没完成的就要打个叉叉。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娃回来后也要求我给他做一个类似的计划表,按照学校的每天颜色来涂,甚至妹子都要求学哥哥的样子,给她也做个计划表。

这不禁让我感慨,我们自己在家做计划的时候,孩子总是讨价还价甚至问你“为什么我要做这个?”,然而当学校统一执行的时候,娃不仅没有疑问,还会主动把这个方法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其实自己也因为列计划尝试过很多方法,制定了“积分计划”,却又纠结积分奖励会不会让娃“动机不纯”。然而娃的学校就是没有奖励机制,这就是“工作”,就是你应当完成的内容。

除了列计划这一点,还有很多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有的事情如果是学校来做,就能更加专业。比如说,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要不要打回去?孩子墨迹怎么办?如何培养保护孩子专注力等等 …

关于“和平学校”每个月都有不同的主题,对于学生之间的冲突,学校除了有统一的行为规范,还会要求在班级里进行“实操演练”,假装起冲突不断强化练习孩子们对于这个流程的处理。这个月的主题就是“学会聆听”,练习尊重他人,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而老师也特别提到,孩子们都发现聆听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练习。

儿子上学2年后,我终于知道为啥国外的孩子喜欢去学校了!

贴在娃学校墙上的冲突处理4个步骤

娃自主学习期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骰子,这个骰子印有孩子的名字每个面有不同的颜色,如果孩子把红色面朝上放在桌上,就表示他正在做自己的事情且不希望别人打扰,那么老师和同学就不回去找他聊天或者讨论,如果绿色面朝上就表示他现在有时间可以讨论可以聊天,如果问号朝上就表示他有疑问需要老师帮忙解决,老师就会来帮忙解决。

娃回来也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了平时的游戏和学习中,现在他会主动说,我可以自己做,或者我准备做XX,但我需要妈妈和我一起~ 我觉得这个方法也非常好,不仅能够让孩子珍惜自己的时间,判断自己的需求,也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时间。

除了课堂本身的学习,老师也特别提起,学校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比较“聪明”的孩子,每周会有1到2个小时的时间由一位专业的老师进行额外训练。

这个训练主要是一些专业的挑战,并非我们理解的做奥数题,而是锻炼孩子接纳错误、挑战失败,接纳不确定性。因为这样的小朋友往往都会有些“完美主义”或者耐心不足,畏难,怕犯错,但是不怕犯错和勇于挑战困难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会对这些小朋友进行特别的训练。

这次面谈时间有限,很多内容还没来得及更详细地了解,但每一次的面谈,都让我曾经无比焦虑的心一点点平和下来。老师总是用积极的态度来谈论孩子在学校的种种问题,没有各种要求和埋怨,而是给出各种解决办法和家长一起讨论,及时反馈与沟通,家长也看得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孩子上学以后,“家校合作”,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学校不仅仅反馈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专业角度提出解决办法,缓解家长的焦虑,指导家长配合,而非推卸责任,去把更多本属于学校教育的责任推给“毫无经验”的家长去摸索。

来源:小花生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