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CTO和超:AI可以让医疗健康服务无处不在

鹰瞳科技CTO和超:AI可以让医疗健康服务无处不在

整理 | 铅笔道 林森

2021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新创业有了全新的OKR目标。走在创业路上的我们,要学会顺国家大势、顺行业大势。那么,2022的大势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向实”。

12月14日,在铅笔道2021真相大会上,鹰瞳科技首席技术官和超博士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改变健康服务》的主题演讲。

和超博士是鹰瞳科技首席技术官,1995年获清华大学本科学位,2003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拥有约20年的软件开发、算法设计及硬件开发经验,在相关领域拥有30多项美国或欧盟注册的专利。

以下为部分精华观点:

1、通过视网膜可以看到很多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帕金森、老年痴呆。但是,从视网膜来诊断慢性病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我国眼科医生大概有4万多名,其中有这样资质的眼科医生大概只有1000多名。

2、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学到医生对视网膜图片进行判读的规律、方法和经验。基于这样技术的人工智能疾病辅助诊断产品可以自动对视网膜图片进行判读,进而帮助医生服务更多用户。

3、拍摄视网膜的相机叫眼底相机,这个相机非常复杂、非常昂贵。鹰瞳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一款智能全自助的便携眼底相机。这款相机和传统的眼底相机相比,就像手机跟PC的区别,不需要医生也能操作,而且成本大幅降低。

4、人工智能疾病辅助诊断产品和智能全自助的便携眼底相机让全人群慢病筛查成为可能,鹰瞳Airdoc已经服务了超过500万付费用户。

以下为他的分享,铅笔道做整理。

慢性病筛查的幸与不幸

鹰瞳科技是一家医疗AI公司,致力于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普及先进的医疗健康服务,让医疗健康服务无处不在。“让健康无处不在”也是我们公司的使命。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有14亿人口,其中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接近1.3亿,高血压接近2.45亿,每年心梗新发有60万例,中风新发接近250万例,这都是很触目惊心的数字。

慢性病是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慢性病提早发现、提早治疗,成本就低,预后效果就很好。如果发现得晚,比如发生了病变,它的治疗成本就会非常大,有时候可能是巨大的,预后效果也非常差。像心梗、脑梗等,如果提前发现,早期采取治疗措施,后面就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提前发现,发生了心梗、脑梗,患者和社会都会承担巨大的负担。

鹰瞳科技CTO和超:AI可以让医疗健康服务无处不在

在行业里,尤其医学界,我们一直也在探索高效的慢性病筛查方法,有几个特点:

特点一,经济的。不能让筛查一个慢性病要花几千、几万块钱。

特点二,快速的。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筛查。

特点三,无创的。最好不需要做开刀、手术或抽血之类的检查。

非常幸运地是,医学界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筛查慢性病的窗口,就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在医学界里,眼睛也是人类健康的窗口。有两个原因:

1、全身的血管是连接在一起的,很多慢性病都跟血管相关,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梗、脑梗。全身血管出现问题,视网膜上的血管也会产生变化,产生并发症。

2、眼睛后面的视网膜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组织,是全身唯一一个可以无创地从体外,观察到体内血管、神经的组织。因为我们的瞳孔都是透明的,医生可以通过眼底相机,透过瞳孔观察到视网膜上的血管神经,而它又代表着全身血管的问题。如果全身血管有问题在视网膜上也会体现出来,医生就可以通过观察视网膜,来判定某一个患者心血管慢性病的一些风险。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通过视网膜可以看到很多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帕金森、老年痴呆。这些在医学上都有很成熟的研究成果,通过视网膜观察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风险。

怎么观察视网膜呢?我们可以通过眼底相机拍摄出视网膜的照片,全身发生慢性病之后,会在视网膜照片上显示各种变化以及并发症,医生通过观察这些并发症,来判断慢性病的风险。

但问题是,判断慢性病的方法非常复杂。医学研究发现,全身大概有上千种疾病都会在视网膜上产生一些反应,常见的都有200多种。如果病变同时或交叉发生,比如有几种并发在视网膜上,对医生做判断是非常有挑战的。同时,从视网膜来诊断慢性病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专业,我国眼科医生大概有4万多名,其中有这样资质的眼底医生大概只有1000多名。

人工智能如何帮助检查慢性病?

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窗口,但让人遗憾的是,能够利用这个窗口的医生只有1000多人。因此我们就想到了,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学习这1000多名先进医生的经验、方法、智慧,用人工智能来服务更多的患者。

人工智能整个发展历程比较长,从1948年开始有图灵《智能机器》的论文。经过多次迭代,大家比较熟悉的是2016年Google的AlphaGo打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从这个事件之后,大家意识到,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地方,学习人类能学习到很不错的程度,可以帮人类做很多很复杂的事情。

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近阶段是深度学习阶段,AlphaGo也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我们在做医疗AI时很多也是基于这个技术。

AI在医学影像、生物技术、健康风险评估、药物研发、影像学等方面,都有很多非常突出的进展和成果。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医学影像、健康风险评估两个方面。

如果用AI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学习一个高水平医生的技能,来判别视网膜图片,识别图片里代表的各种慢性病风险。整个过程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请这些医生对大量视网膜图片进行标注,给很多患者拍图片,其中有的有病,有的没病。当医生看到完全健康的图片时,就打个标签“健康”,看到有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的图片,就打一个标签“糖网”,看到高血压并发症图片,就打一个标签“高血压并发症”。

鹰瞳科技CTO和超:AI可以让医疗健康服务无处不在

经过大量标注,就会有一个巨大的数据集。然后,把数据库输入到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里。深度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持续学习,通过观察看到的数据和标签,不断地调整自己内部参数,整个模型会收敛,就是它学到了输入数据和输出标签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它学会了医生对视网膜图片进行判读的规律、方法和经验。当AI学习到这个经验之后,就可以把AI模型打造成一个产品,来服务更多用户。

这种产品有两个价值:

1、对那1000多名有资质的医生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成为它的助手,像他们的一个计算器或计算机。以前没有这个工具,他们一天能服务50个病人,有了这个工具,可以服务更多病人。

2、对那1000多名医生以外的医生,之前可能没有办法做复杂的视网膜病变的识别,有了这个工具后,可以帮助他们做更多、更复杂的视网膜慢性病识别。

通过这种产品,深度学习技术赋能了医生,成为了医生特别强有力的助手,帮助他们服务更多的基层患者。

突破不仅在软件,也在硬件

但是,做出这样的一个产品,也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找到视网膜这样一个窗口。

第二个问题,通过深度学习,学到顶级医生先进的经验。

第三个问题,从视网膜拍摄一个照片,需要一个特别复杂的相机,叫眼底相机,它是特别专业的一款相机。

眼底相机可能是光学系统里,唯一一个成像光路和照明光路混合在一起的相机。它有点像,从一个很小的钥匙孔来观察一个全黑的屋子。因为人的整个眼底是黑的,我们要穿过一个特别小的瞳孔,直径可能只有3、4毫米,来观察眼底,拍出照片,这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个相机非常复杂、非常昂贵,使用起来也很不便捷。那就是说,虽然我们有了很好的人工智能辨别技术,如果没有很方便普及的采集技术,还是很难把这个服务普及到基层。

所以我们又做了第二个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一款智能全自助的便携眼底相机。

鹰瞳科技CTO和超:AI可以让医疗健康服务无处不在

这款相机和传统的眼底相机相比,很像手机跟PC的区别。使用PC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但是手机,小孩就可以使用。这款相机就是这样的设计方法,也实现了这样的目的。这款相机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专业的操作员来操作。每个患者或者用户,可以自己操作这个相机,为自己的眼底拍一张照片,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完整地解决了慢性病筛查的问题。我们有了特别高效的人工智能的识别算法,也有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做出的非常高效的设备来进行数据采集。

检测266万例

我们的产品已经普及到了全国400多家等级医院、200多家体检中心、1000多家视光中心,还有28个省份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服务的付费用户已超过500万人次。

我们做了这么多次的慢性病筛查,那么查出的效果怎么样呢?

我们2020年检测了大概266万例,查出的阳性案例大概是32万例,约占全部检测量的12%。其中非常紧急的我们叫重大阳性案例,有22291例,接近全部检测量的1%。这些重大阳性案例,被查出来之后,马上需要去医院,可能是当天去,可能第二天去。

在这些重大阳性案例里面,有将近5000例是在检测之前,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他们是患病的。这些数据也证明了,我们对慢性病筛查的效果、效率和价值都是非常大的。

来源:铅笔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