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软件+开源 为什么是数字基础设施“定魂筑基”的关键?

2011年,网景公司创始人Marc Andreessen曾直言“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现在看来,这句话很好地描绘了当下的现状。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每一个领域都切实感受到了软件的力量,因为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放眼全球范围内,以操作系统为中心,包括数据库、编程语言等一系列软件系统共同构成的基础软件产品和生态,正在作为大型战略性软件的重要“原材料”与核心“元器件”,在整个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为设备、系统、产业和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高可靠的、可持续演进的基础软件,关系到国内当前和未来 IT 科研、产品与生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生命线”。

缺芯更少魂,中国基础亟需发展新力量

如果说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心脏,那么基础软件就是灵魂一样的存在。首先,每个系统、每个设备里,基础软件都是不可或缺的,数字经济、数字城市的发展都依托于数字基础设施,基础软件一旦受到限制,会影响到整个数字化的进程。其次,由于基础软件本身的独特性,每套系统的基础软件有且只有一套,一旦受到禁令影响,替换和升级改造带来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

既然基础软件如此重要,那我国在之前有没有针对基础软件的开发与建设?答案是有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民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热潮下曾卷起了操作系统开发的浪花,但在那个时候,受限于市场形势、技术条件等因素,基础软件行业迟迟得不到发展,反而上层应用开发成为了主流,造成了国内产业对基础软件投入建设的不足。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ICT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计算机、互联网,乃至大数据、AI 等已经深入生活和社会,甚至成为了国计民生的数字基础。但在取得这些傲人成就的背后,基础软件领域仍有很多隐患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哪怕是当在首先是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市场规模都远远不够,曾有业内专家表示,从中国的ICT基础设施市场来看,硬件设备部分占美国市场的一半,但基础软件部分只占到美国市场的4%左右水平,可以说在整个ICT市场里,基础软件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其次则是企业对于基础软件产业的投入不足,大量优秀工程师以及毕业生都参与到了到了上层应用的开发,造成了底层操作系统技术与开发的人才比较稀缺,加之政策不够完善,生态比较匮乏,造成了基础软件市场的“冷清”现状。

基础软件市场的薄弱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空间小,导致国内真正从事基础软件的企业寥寥,且呈现出使用多、投入少;研究多、转化少;贡献多、主导少的几大特征。国内所有做数据库、操作系统的企业,收入水平也只有几亿人民币,远远不及Red Hat、Oracle的水平,很难支撑起整个基础软件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另一方面,基础软件的技术门槛较高、投入大、周期长,没有市场就意味着不能吸引足够多的人才参与到基础软件的建设中来,根据业内专家的说法,国内真正能做底层操作系统技术与开发的人才只有几千人,部分高校甚至已经没有操作系统这样专业的课程,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断层。种种原因之下,基础软件领域已经陷入了一个负循环发展的怪圈。

新形势带来新需求,基础软件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当下的中国基础软件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政策扶植、资本青睐,还是学界支撑和技术群体的扩大,都对基础软件领域投入了极高的关注度。这并不难理解,基础软件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国家做好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重视人才培养、产研结合以及做好产业链与生态圈的建设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近年来也看到了“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利好,这些都在暗示国家实现基础软件“突围”的决心。

除了国家政策的引导,对企业而言,发展之路上的问题也往往与机会相伴。市场的薄弱意味着值得耕耘的空间很大,虽然中国基础软件产业存在一些发展不足,但近年来随着开源软件成为软件产业的主流发展模式,众多企业纷纷意识到了开源软件对关键产业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缺芯少魂”是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开源软件则是芯片领域核心竞争力和生态的重要支撑,只有对软件进行基于芯片特性的优化才更能充分地发挥芯片的性能;同时,一款芯片能否被主流的开源基础软件(如Linux内核)所支持,决定了该芯片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

由此可以看到,一旦建立起成熟的开源软件供应链体系,就可以把开源软件的不可控风险降到最低,也可以为关键产业赋能,发挥更大价值。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自主研发与开源并不冲突,在继承前人经验优点的基础时尚,进行重构和优化,方可实现真正的掌握核心技术,走出相对独立的技术路线和自主可控的技术成果,而不是一味地推倒重来。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整个产业链对于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开源基础软件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和新成绩。

以华为为例,在终端产品上,华为开源的Harmony OS系统让我们看到了万物互联时代的新可能;而在数据中心侧,基于对服务器、企业操作系统数十年的积累,并于2019年底开源为欧拉(openEuler)操作系统,则成为了一个足以支持多体系架构、以适应云边端多种场景和多种模式的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欧拉开源至今,已吸引5000多位开源贡献者以及近100家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加入,快速成长为极具活力的开源社区。这对中国开源事业来说意义非凡:欧拉社区实现了从代码开源到产业生态的快速构建,并和伙伴一起实现了规模化商业落地。欧拉的快速发展证明,通过开源,以社区的形式吸引产业链合力,共同发展,是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有效方式。欧拉社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相当具有影响力的社区,其技术水平、规模、以及运营模式等等方面,基本都达到了同类社区的国际水准。而在本月23-25日举行的华为全联接2021上,将会有更多关于欧拉的信息披露出来。

基础软件+开源 为什么是数字基础设施“定魂筑基”的关键?

欧拉操作系统

欧拉操作系统和高斯数据库通过开源得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条件和土壤,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参与到中国基础软件的发展进程中,共同进步,华为本身不做商业发行版,只提供开源版本,为其他厂商提供了转化为商业发行版的源动力与支撑,通过与不同场景的结合与适配,针对在各自领域的不同优势,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实现底层技术的一致性。

在这里也有必要说明一下商业发行版本软件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首先商业版比开源版本一定是有特性的提升与性能的提升,其次商业发行版本会有维护和升级的保障,基于开源的版本,除了上文所述的实现底层技术的一致性之外,也会促进整个产业生态及意识的转变人,让更多企业都参与到基础软件的使用中来,而不是做出来就没有下文了。

基础软件产业曙光乍现,前景可期

基础软件向上决定了应用软件是如何打造的;向下决定了什么样的 ICT 基础设施的架构是最高效的。我们需要在基础软件层面,坚持发展基础软件根技术,并广泛得到市场的认可,应用到千行百业的行业应用中,才能证明中国的基础软件产业是有生命力的、能够蓬勃发展的、能够加速并使能行业数字化建设的。

稳固而广泛的基础软件,将使上层的信息社会与行业应用,形成真正自主创新的完善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更进一步的,广大为信息社区添砖加瓦的独立软件供应商们,也将有坚实的立足点,可以构筑可信、可靠、高质量的行业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基石产业,基础软件需要宏观的战略指导思想,我们已经看到国家在十四五计划中着重提出了对基础软件、信息技术、开源的宏观指导。同样地,在基础软件领域,也需要华为这样的践行者,通过与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为打造开源软件基础设施做出积极的表态和实践。

路漫漫其修远兮,即便中国在实现基础软件“自主可控”的路上仍然要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但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终将夯实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高速公路之基,让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时候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7763346)

来源:中关村在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