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基础软件的“根”与“魂”?

把时钟调回到16年前,在“发展中国自主操作系统座谈会”上,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魂”指的正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与数据库、中间件、编成语言共同构成了通常所说的“基础软件”,而操作系统在基础软件中又处于核心,是所有软件的灵魂。没有操作系统,底层的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便无法协调、管理和控制,上层的应用软件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什么是中国基础软件的“根”与“魂”?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8.6%,较2019年占比提升了2.4%。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强大的IT基础设施,更离不开基础软件的支持。如果说,操作系统是基础软件之“魂”,那么,中国基础软件的“魂”在哪里?又将如何扎根于新的数字经济生态中呢?

01

操作系统,计算王国“掌舵人”

1949年5月,莫里斯·威尔克斯设计并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EDSAC成功运行,它在试运行期间就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向世人展示了计算机的巨大潜力。

什么是中国基础软件的“根”与“魂”?

EDSAC建成于1949年5月6日,是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的程序内藏式电子计算机(the world’s first stored-program computer to operate a regularcomputing service)”,占地215平方英尺。

著名数学家和统计学家菲歇尔拿来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当程序员编出程序后,EDSAC快速给出了方程的解;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肯德烈坦言,EDSAC分析了成百上千张有关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案的照片,在他的工作中所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射电天文学主要创始人马丁·里尔在EDSAC上对获得的天文照片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并因此荣获1974年诺贝尔物理奖。

在EDSAC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系统管理工具以及简化硬件操作流程的程序相继出现,并且成为了操作系统的基础。

作为管理和控制计算设备软硬件资源的程序,操作系统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操作系统”作为所有软件的基础,就像是计算王国的掌舵者。

02

基础软件,没有捷径

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市场份额非常小。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操作系统、基础软件领域里,美国业务收入 0.81 万亿美元,占据全球 4/5,中国业务收入只有 0.036 万亿美元,

来自华西证券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三大基础软件领域中,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市场外资占比分别为92.9%、64.8%和51.1%。过去几十年间,微软、谷歌、苹果等巨头始终霸占着操作系统王国。

过去二十年,前赴后继去挑战的选手不少,海外如诺基亚的移动端塞班操作系统,国内挑战者既有国家队,也有民营企业。不过,至今这些操作系统尚未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从大多数人熟知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macOS,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安卓、HarmonyOS,再到服务器操作系统四大流派Linux、Unix、Windows Server、Netware。操作系统既是软件技术的核心基础,也是掌控软件产业、乃至硬件厂商、开发者与用户生态链的关键抓手。

必须承认,前人的肩膀很高,在基础软件领域,没有捷径可走。中国产业界,也要去面对别人也曾遇到过的沟沟坎坎,只不过后来者也许可以多借鉴一些前者的经验,让步子走的更快一些。

然而,我国基础软件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最近,笔者与产业专家的一次交流中得知,近两年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学院已经把操作系统从必修课里取消,改成了选修课。另一方面,相关学校能进行系统教学的老师数量也都是个位数。

什么是中国基础软件的“根”与“魂”?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人才,每年几百、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里面有很多高水平的数学家、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能够真正投入到软件根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却非常少。

交谈中,产业专家坦言,“也不能怪他们,产业就是这样的,大家毕业之后还是要生存的,要赚钱的,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把产业生态做起来,让软件根技术、基础软件生态的正循环转起来。”当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投入有了有效的产出,人才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自然而然会有更多人愿意投入到基础软件研究里去。

03

生态破局,才能根深叶茂

根深才能叶茂,没有“人才”这个产业创新的原动力,短期可以解决技术问题,但长期来看,发展后劲不足。中国的算力在全球已经占到25-30%,但是基础软件的细分产业在全球占比只有不到5%,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数据库,差距是几倍的空间。

《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高达1.14万亿美元。国产基础软件不仅历史欠账多,随着云计算、分布式、AI的发展,整个数字基础设施变成了相互关联的巨大底座,如果底座不稳,数字经济是不可能稳的,基础软件的脆弱无疑将会掣肘国内计算产业发展。

大国博弈,本质上是生态链的竞争,这既要产业有需求,也要政策有牵引。

在软件世界,开源的力量不可小觑。开源软件早期是以成本驱动,在与封闭系统的长期博弈后,开源已成趋势。作为算力重要承载的服务器,其开源的操作系统Linux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20年1月,Linux内核代码数已经超过2780万行。

“开源”首次被明确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什么是中国基础软件的“根”与“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

以华为为例,华为现有的8万多名研发人员中,80-90%都是软件研发人员。在华为,中央软件研究院长期投入基础软件研发。在ICT基础设施层面,在“华为全联接2019”上发布欧拉(openEuler)开源计划,当年12月31日正式开放源代码,自此,欧拉成为一个开源、免费的Linux发行版平台。其实,华为与开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华为多年专注于技术,并将开放付诸于行动。在全球Linux代码贡献度上,华为一直排名前茅。

截至目前,欧拉开源社区已经成立了90多个SIG组,有超过100多家企业加入,覆盖了虚拟化、云原生、安全可信等多个领域。据了解,在9月下旬的“华为全联接2021”期间,欧拉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和特性又将有重大升级。

但是,基础软件不是单一企业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投入,以及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

多样计算时代,异构计算给基础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带来更多挑战,在技术、生态和商业的强相关度更高的大趋势下,国产基础软件的生态拐点转瞬即逝

迈上拐点,即是星辰大海。

来源:略懂的小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