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min说完淘宝最初10年的产品故事

我一直觉得功过成败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验证的,这两天为了准备「产品家3期」的案例,又翻出了如上这张图来看。


0x_fmt=jpeg

人过留名

2003年

非典时期,淘宝成立,买的IT系统,有最简单的交易功能(拍卖、一口价;商品系统和交易系统是混在一起的,这意味着你50块卖了一本书,然后想卖45,对不起,只能再发布一个宝贝……3年后才有一个名字土到爆炸的大项目——宝贝和交易分开),有论坛。

商品搜索的结果按照上下架时间排序,主要考虑公平,让卖家们都有机会曝光(早期,商品数是最关键的指标,所以要让更多的卖家愿意玩,而买家端的流量主要靠花钱在中小站长手里买,而愿意尝鲜的买家对网购这种新鲜事物的宽容度也比较高)。

有最原始的评价体系(不分买卖家角色啊,摔;拍下就可以评价而不是成交之后啊,捂脸……)。

下半年开始有了担保交易(支付宝的前身),为了解决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

2004年

两个大杀器,旺旺(与ebay的email沟通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永远不要低估「亲包个邮呗」的力量)与支付宝(十几年后,它慢慢变成了比淘宝想象力更大的蚂蚁金服)出现了。

「我的淘宝」出现,一个产品里有「我的」模块,是用户与产品产生情感链接、增加粘性的开始。

为了平衡商品流量的公平与效率,出现了「橱窗商品」,即卖家可以给自己的部分商品打标加权,可以在搜索结果里排前面一点。而淘宝通过给不同商家多少不等的「橱窗位」,找到了一个宏观调控流量的好手法。

2005年

商品数量已经多到需要仔细研究怎么分类了,「类目+属性」的商品管理体系出现。这本质上一个是分类,一个是Tag,今天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当时能想到用两套体系来描述一套商品,实属不易。

评价体系重大升级,终于把卖家评分与买家评分分开了。

开始思考物流快递的事情,「四通一达」的说法走上历史舞台。


0x_fmt=jpeg

聊完,和教授拍照留念

最后,曾教授把淘宝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03-2007——0到一千亿(年交易额)

2008-2010——一千亿到一万亿

2011-now——一万亿以后

而每个阶段里战略调整,都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平衡,内部与外部、公平与效率、卖家与买家……


0x_fmt=png

最后都是在找平衡

更多的故事,有三个办法了解:


1. 想花一个小时听故事的,可以留言,人多的话我去知乎开个Live;

2. 想买本书自己看的,去买《淘宝十年产品事》,只不过那是我2013年的理解;

3. 参加「产品家3期」,我会和大家说更多的故事与启发,可以点原文看详情。

__________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

来源:iamsujie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5月10日
下一篇 2017年5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