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黄金十年已过 白银时代到来

从2005年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到2015年,正好十年。刚入行的时候,我还是个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射手座;十年后,我更像一个沉静而多思的处女座了。

  十年,在人的一辈子中算是不长不短。但对一个行业来说,也许只是刚刚起步。但互联网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她的增长速度是其他行业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互联网能用十年,大步走过其他行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商用互联网从1995年开始到2015年,已经过了两个十年。

  如果一个行业也有生命周期,那么我认为,前十年中,1995年到2000年是探索期,2000年到2005年可以称为圈地运动时期,而后十年,也就是2005年到2015年,则应当被称为互联网的黄金十年。而当下,互联网的黄金增长十年已经结束。

  互联网,已正式进入了她的成熟期。从最早起源于高校的实验室网络,到“失败者冲浪”形成最初的创业者,到今天“一切都是套路”,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经历从草莽到精英的蜕变。

  那么,为什么我会认为2005年到2015年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呢金十年结束后的互联网又将迈向何方/p>

  一、已经消逝的黄金十年

  1. “堂吉诃德”式的创业者让这个行业从笑话中走出来

互联网黄金十年已过 白银时代到来

晚上十点的阿里巴巴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得益于GWF,中国对美国的互联网扩张自带免疫功能。

  在全欧洲购物都用亚马逊,搜索都用谷歌,社交都用脸书,看视频都用YouTube和Netflix的时候,我们还有自己的一整套中国制造。

  互联网让世界平了,但非常平等的世界上还是有两个奇点,一个美国,一个中国。

  2012年,我去美国参加过一个“World Social Media Marketing”的大会,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还有几个印度人,其他的都是欧美人士。

  当我介绍自己来自中国的时候,有人会很惊讶地问“中国也有自己的社交网络么“中国也有自己搜索引擎吗那感觉有点像我们看朝鲜。

  有人说这是政策保护。难道国家对汽车、钢铁、新能源没有保护么/p>

  我认为,除了政策之外,还有从业者的努力,创业者的艰辛付出和行业领袖的引导。我们把欧洲人喝咖啡、美国人社交的时间用来加班,用来创业,我们获得这一成就是非常合理的。 但正因如此,我们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打车软件、视频网站、搜索、团购、电商,而且我们做的还算不错,至少为全球多样性做出了一点贡献。

  而一切,都是在十年内完成的。

  4. 一个全新阶层的诞生

互联网黄金十年已过 白银时代到来

  他们的业务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地抓住每一个领域,从最底层到最顶层都有着比较完善的布局,能被BAT投资并购已经算成功,完全超越其实很难了。

  生、死、BAT,是初创公司的三个结局。

  2. 垂直化在深耕中不断异化  

互联网黄金十年已过 白银时代到来

  产品太多,用户显然不够用了。

  互联网用户从1亿到8亿用了不到10年,但从8亿再往前推就遇到了用户红线。

  再加上还有很多不懂汉语的、不认识字的、视力不健全的,或者是身体不方便的人群,用户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困难。

  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的人口红利结束了。

  互联网女皇Maria的报告认为印度正在复制下一个中国,我想是有道理的,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结束,印度将是下一个中国。

  除了用户增长进入红线外,用户还都被BAT瓜分完了。

  我经常说,新用户从哪来户在哪里/p>

  用户都在BAT那里:从PV看,BAT三家占据了每天100亿以上的PV,而整个国家的一天PV也就200多亿(8亿用户,人均30PV算)。从访问时间看,BAT也占据了用户大量的时间,看视频、点外卖、朋友圈、搜索、购物……这还不算上BAT投资的公司和关联公司呢。

  所以用户都在BAT那里,而且新增用户又那么少了,仰仗巨头的日子里,做到最好也无非就是要么被我投资、要么封杀你!

  4. 资本套路太深,创新成本越来越高

  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几个互联网公司的并购,让我觉得浪漫主义的互联网时代彻底过去了,资本主导的时代开启了。

  滴滴和快的打的脸红脖子粗,突然合并了。

  赶集和58打了接近10年,成了一家人。

  美团和点评谁是第一还没分出来,也结合了。

  整个2015年前后成了互联网的“在一起时间”,看似和谐无比,其实完全是资本推动的结果。从中关村出来的刘强东和从知春路出来的李国庆,现在都被认为是中关村的人了。那个充满着英雄主义和战斗气息的时代,被资本的理性和投资回报率取代了。这让人多少还是有些唏嘘的。

  接下来的事,就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事了。

  让一件事、一个行业被完全结构化、流程化和精英化操作的时候,应该算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一个较为成熟和无趣的阶段。

  2015年以后,就是这样了。

  当我快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陷入了深深的悲观主义的情绪中。其实我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的人,虽然每天笑呵呵的。我总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结构化是不性感的。

  但在一阵悲观之后,我还是看到了一些让我很兴奋产品和创业者,比如下面这位同学的这段言论——

  在中国,所有30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2003年前(百度、京东),所有10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都诞生于1998年前(阿里、腾讯),美国也是如此。FAG的流量和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有机会打破这沉闷的格局,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哪怕有10%的机会,也值得为此全力以赴,何况我觉得不止。

作者:张一明

来源:纠结的顺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8月11日
下一篇 2016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