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云+Typora+vscode 参考notion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坚果云+Typora+vscode 参考notion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文章目录

  • [坚果云+Typora+vscode 参考notion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http://yanghuangblog.com/index.php/archives/8/)
    • notion的优势
    • 为什么放弃notion,用坚果云+Typora
    • 如何参考notion
      • wiki 大资料库
      • 自由的组织形式
      • 推荐模板和自定义模板
    • vscode 全局查找替换 标签
      • vscode markdown 环境搭建
      • vscode基于workspace 实现全局搜索和替换
      • vscode实现标签
      • vscode技巧和问题
    • 总结

notion的优势

参考两篇博文:

Notion:印象笔记完美替代品务、文件、知识库它都能记 | 领客专栏 · 電腦玩物

http://inews.ifeng.com/51093653/news.shtmlamp;back&back&back

一、文件不再是文件,而是可自由重组的内容

因为 Notion 的概念不是传统的一篇一篇文件,也不是一个一个档案,而是一个「Wiki 大资料库」:里面是随时可以打散、可以重组的各种「内容区块」。方便我们根据项目需求,随时重新组合新的项目管理方式。

二、打破资料夹分类,建立 Wiki 资料库

而所有建立的内容区块(Content Block)排版在各个文件(Page)当中,文件(Page)又可以组织成树状大纲目录,并且建立类似维基百科的互相链接系统

更重要的是,在我的编辑端,我可以随时移动文件的位置,甚至移动内容区块(Content Block)的位置,随时建立链接,更像是在一个 Wiki 资料库中做项目整理,但它的操作又更亲切易用许多。

三、团队合作讨论,建立任务待办清单

在 Notion 这个项目资料库中,可以为不同的团队、个人建立项目库,称为 New Team。要注意的是,New Team 不是资料分类,而是真的根据不同团队、个人所建立的资料库,因为 Notion 的收费机制是跟着每个 Team 来收费的。

而在 Notion 一个 Team 的免费帐号中,可以加入无限成员,但只能新增 600 个内容区块,可以上传单档 5 MB 的图片或档案,并且会保存 3 天的版本纪录。

我的数字 2017:Notion、笔记和其他

https://sspai.com/post/43026

image-20190102220311327

为什么放弃notion,用坚果云+Typora

notion理念很好,但有几个问题:

  • 国内速度太慢,影响使用体验;
  • 个人知识管理太重要,notion不好迁移,没有太多安全感;
  • 文章导出不友好;

而之前使用的坚果云+Typecho方式代替印象笔记,也是为了解决上面notion遇到的问题。

参考博文:

使用MarkDown做个人知识管理

https://www.jianshu.com/p/182a87059177

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跨平台的云笔记工具可以做到上面的事情,而且可能做的更好。 例如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EverNote、EssentialPIM等,另外还有一些后起之秀。
为什么还要使用 MarkDown + 坚果云 这样看上去略显繁琐的组合/p>

  • 我需要用纯文的方式来管理知识
    MarkDown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且又有表达”样式”的能力。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写代码,当然是要保存”源码”,而不是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
    我们对纯文本有绝对的控制能力,纯文本方便检索,更重要的是方便日后的加工,可以导出PDF、HTML,可以分享发布到博客和专栏。
  • 我需要一个能随时替换掉的云服务
    云服务并不可靠,目前大部分国外的服务已经被封锁,国内的因为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也纷纷关闭,所以不要重度依赖云。既然MarkDown文档首先保存在本地,掌握在自已手中,这也就意味着我可以使用任何云同步服务,不仅仅是坚果云,还可以是OneDrive、DropBox、iCloud,甚至是自已在VPS上搭建的私有Git。
  • 我为什么抛弃了云笔记软件
    之前使用过的工具中,为知笔记是我最喜爱的(个人认为比EverNote做的要更好)。但它也是有一些缺点的,例如虽然支持MarkDown编写,但本质上还是会保存成HTML富文本。另外它的Mac版做的不如Win版优秀,Linux版也不友好。
    另外,使用第三方的工具,所有数据保存在云端,在本地没有原始档的备份,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不安感”。再加上很多工具不提供”导出”功能,这意味着我们一旦使用某个工具,就要一直用下去,谁也无法保证5年后这个厂家还能不能存活下来,继续为我们提供服务。
  • 个人知识管理,不是简单的将文档编写并保存
    接下来,我们会对它进行搜索,加工,导出,分享,而这正是MarkDown的优势所在。

基于以上几点,我最终选择了使用 MarkDown + 坚果云 这样的组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并准备长期使用下去。

让 Markdown 写作更简单,免费极简编辑器:Typora

https://sspai.com/post/30292

如何参考notion

之前用坚果云+Typecho,基本能代替印象笔记,但想跟notion媲美,还是差很远。

notion核心优势有:

  • wiki 大资料库
  • 自由的组织形式
  • 推荐模板和自定义模板

仔细考虑了一下,只参考notion的核心功能,还是可以的:

wiki 大资料库

之前使用markdown,主要使用toc功能,最后变成一个一个的长篇文章,而很少用类似wiki链接的方式。

但实际上在mac下使用Typecho建立链接还是很简单的,只是自己不习惯。习惯后,也解决了之前的一个疑惑,长篇汇总型的文章并不适合上传到blog。

所以解决方案:

  • 主要用wiki链接方式,逐渐弱化依靠toc变成越来越长的汇总型文章;
  • 小的文章,有方便及时同步到blog;
  • wiki主页类文章(标题中可以增加关键词或符号与小文章区分),同时维护markdown的局部跳转和blog链接跳转;

自由的组织形式

参考notion:

test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 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11
22

备注:目前自己的个人blog中,全文中不要有表情图标,否则页面会解析错!

推荐模板和自定义模板

这个就简单了,感觉notion好用的就基于markdown制作一个模板,建立专用模板目录来维护。

vscode 全局查找替换 标签

Typora也存在一个大问题,没有project或workspace的概念,所以也没有全局的查找和替换,导致:

  • 不方便搜索;包含对整个工程的搜索,以及在一个文件内同时显示所有匹配项;
  • 不方便全局替换;有时候因为文件名或位置变化,导致要全局修改wiki超链接;
  • 没有标签的概念;也是因为没有全局搜索,所有没法自己定义标签规则;

为解决上面的问题,引入vscode来实现上面缺失的功能。

vscode markdown 环境搭建

下载安装vscode;

安装markdown插件:

坚果云+Typora+vscode 参考notion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 Markdown Preview Enhanced提供非常舒服的预览,和其他比较全面的支持
  • Markdown all in One为markdown语法提供常用快捷键

在view菜单中,取消minimap;因为preview要占用空间,再加上minimap,太拥挤了;

vscode基于workspace 实现全局搜索和替换

导入文件夹,保存workspace,这样后续文件夹内新增或删除文件或子文件夹,vscode也会自动同步;

在workspace里进行搜索,相当于文件夹内的全局搜索;能搜索出所有相关文档,以及文档中的所有匹配位置。

vscode实现标签

常见云笔记或知识库中,都有标签的概念,我们可以自定义标签格式,比如,这样利用全局搜索,就可以搜索出相关标签的文章。

vscode技巧和问题

vscode在内部跳转时,文件名不支持有空格,所以为了兼容,后续文件名也不用空格,需要空格的地方可以用下划线代替。

总结

各部分职责:

组件 职责 备注
坚果云 用户文件夹自动同步;在移动端app和web端浏览markdown文档; 为保证app和web可正常浏览md文件,图片要用图床;
Typora 编写markdown文件,浏览markdown文件; mac下图床软件,iPic最好用,图床使用腾讯的对象存储;
vscode 全局搜索替换;全局查找标签; 要求markdown文件名中没有空格,否则在vscode中内部跳转会出错;
个人博客 将可以公开的markdown文件,直接发送到个人博客; 要使用图床;不使用表情符号,否则web解析markdown有问题;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CS入门技能树MarkDown入门MarkDown介绍24749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来源:yang_BeYourself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2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