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 | 关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一些问答(长文警告)

解惑 | 关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一些问答

    • 01李骏院士:为什么说智能汽车科技创新是国家工程
    • 02我国智能汽车“卡脖子”技术有哪些/li>
    • 03汽车电子:拥抱软件或落后
    • 04软件定义汽车时代(SDV)电子电气架构(EEA)的思考
    • 05ADAS/AD-域控制器的当前与未来

01李骏院士:为什么说智能汽车科技创新是国家工程

“实施智能汽车创新战略是国家工程,需要举国体制的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

2020年8月29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做主旨报告时首次提出:“实施智能汽车创新战略是国家工程,需要举国体制的创新。”

李骏院士表示,当前有国际组织已经将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列为CADV系统工程,我们国家还没有列为系统工程。所以,他要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是国家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基金就能够完成的。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面向2035的创新规划,李骏院士担任第17组(能源交通组)的组长。他对能源交通领域的创新进行了系统思考,总结提炼得出,建设交通强国和汽车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保障,智能汽车的科技创新是国家工程。

智能汽车的科技创新,要成为国家系统工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01首先,从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看,智能汽车科技创新是国家工程。

李骏院士对与汽车领域深度相关的这12项重大创新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比如,物联网技术:汽车作为未来的移动终端,是构成物联网的重要一环,IOT与汽车的结合将催生出变革性的汽车新技术和新模式;还有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在车上装了一个机器人来驾驶汽车,最强相关的。所以,对这样的代表技术,机器学习、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人机交互,都是自动驾驶汽车最典型的技术。

02其次,在汽车科技发展新趋势下,下一代汽车具备的科技创新特征。

李骏院士指出,在这一轮全球汽车科技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已经产生了五个领跑者,分别是特斯拉、美国加州的Robo-Taxi、丰田e-Palette代表的移动生活空间理念、欧盟5G汽车、美国Nikola Tre氢燃料电池智能卡车。

结合汽车科技发展趋势,以及领跑者的特点,李骏院士总结出下一代智能汽车具备的科技创新六大特征:一是零排放;二是汽车成为数据终端和IOT移动节点;三是软件驱动整车产品研发与企业生产经营;四是大数据及AI赋能;五是汽车要进入新的象限,从一般代步工具向自主运载场景发展;六是共享经济,汽车参与共享经济,是共享经济中最大的收益。

03最后,作为国家工程,我国智能汽车应该如何发展线图应该是怎样的/strong>

李骏院士指出:“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首先要有自己的标准。因为欧盟等制定相关标准,并没有让中国参与其中,我们需要结合自己国情和法律体系,建立中国标准。”

具体来说,李骏院士介绍了我国智能汽车发展路线图的总体思路,“3-4-2-1”发展战略

实施3大布局:宏观层面,进行中国特色的支撑自动驾驶汽车的智慧城市设施布局。在整个城市中进行布局,而不是单建示范区;中观层面,进行中国特色的支撑自动驾驶汽车的智慧交通设施布局;微观层面,进行下一代汽车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体系布局。

强化4大融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汽车”融合一体化。

实现2大创新:前瞻性技术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

最终实现1个目标:打造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02我国智能汽车“卡脖子”技术有哪些/h2>

吉利汽车旗下的浙江亿咖通科技高级研究员冯奇认为,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方面有三个可能存在“卡脖子”的问题。第一是传感器,在感知方面大量依赖进口,可能会受到外国技术的影响;第二是运算能力,涉及到芯片,目前大部分芯片还是国外的厂商,这个是比较劣势的;第三是整车操作系统,即软件方面的导入。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软件数据驱动产品升级的时代,软件可能是卡脖子状态。

“芯片确实是目前比较卡脖子的事情。”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谈到,在自动驾驶领域,国内整车企业只能妥协于国外厂商。“国内核心的技术和好的产品,不仅仅是研发出来,还需要在应用场景中不断打磨。比如现在的操作系统和芯片,中国是能造出来的,质量都不错,只是没有机会产业化。”

除智能化核心技术外,车辆本身的技术和开发方面也需要提升和突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向阳指出:在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上,大家更多只强调智能,而忽略了车。车的关键技术也非常重要,例如执行层面就做的还不够,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核心的零部件还需要依靠国外供应商。其次,与智能系统相关的领域也不能忽视。例如传感器、OS、硬件、芯片、控制软件,以及开发工具,目前还没有完全自主。如果这时候不突破,就会成为发展的掣肘。所以在开发工具上,必须要有大的突破,才能真正在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

03汽车电子:拥抱软件或落后

汽车电子正逐渐成为软件定义的系统…

回顾过去的五十年,包括所有的机械,机电和电子系统在内,汽车一直是批量生产中最复杂的产品。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电子系统已经增加和/或替换了机械和机电系统,并且还有更多。

这意味着汽车的电子系统迟早会成为批量生产中最复杂的电子设备,并且可能已经达到了这种区别。是的,飞机可能具有更多的零件复杂性,而超级计算机可能具有更多的电子复杂性,但是它们的年产量却没有几千万。

汽车电子产品已迅速增加了所有汽车中的软件内容,有的比其他更多。有许多文章声称,一辆先进的汽车拥有超过1亿行软件代码。我还没有看到1亿美元数字的详细分类,如果有人拥有这样的数据,那将非常有用。毫无疑问,随着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连接性,网络安全性,自动驾驶和其他功能的扩展,汽车电子和软件的内容将在未来显着增长。

04软件定义汽车时代(SDV)电子电气架构(EEA)的思考

过去汽车行业对软件没有那么的重视,原因之一是认知的问题。普遍存在观点是,汽车是1个轮子加4个沙发,靠硬件卖钱的。随着软件和整个ICT技术的发展,让汽车行业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虽然软件在汽车上的比重越来越多,但大多数的汽车工程师并没有真正开发过软件。

最近两年国内兴起的电子电气架构,传统的架构非常简单,一个网关加几个控制器,并没有真正的架构设计概念。

架构到底是什么是采集各种各样的输入信息,然后控制输出,做一些执行操作。小的如钥匙、开关,都是整车的输入,车上的发动机、各种电机都是整车输出。从整车的角度来看,中间处理的部分,可以由一个控制器完成,也可以由好几个控制器完成。从单独的一个控制器或一个功能来说,也可以使用IPO模型,其本质都是采集一些输入,控制一些输出,中间做一些逻辑的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变化的更多的是处理的部分,输入、输出变化的并不多。可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会增加输入的部分,比如一些移动数据。对自动驾驶来说,多的输入就是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在输入和输出在变化的时候,中间处理的部分也要做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设计电子电气架构应该考虑的部分。

电子电气架构演进

过去通常采用以中央网关为主的架构,在中央网关下面,带着一些控制器,底层还是输入、输出。现在很多车已经上了域控制器,域这个概念,在中文容易混淆,是按功能还是区域划分前通常是以功能划分的域。比如ADAS,信息娱乐,车身。我觉得这是由于目前的供应商体系和主机厂能力所决定的,只能这么分。因为跨域的功能整合,是需要大量的能耗和经验的。目前还很少有主机厂能做到把功能跨域整合。整合的前提是要把原来的控制器里的功能都抽取出来打散,然后进行软硬件解耦,最后再重新组装。这样操作起来的难度非常大,汽车行业过去几十年做的特别成功的东西,如果要一下子推到、重塑,是不现实的。

下一代是中央计算机的阶段,中央计算机往往要几个区域控制器。因为在中央有一个特别大的计算机,车上还有上百个传感器,执行器,这些不可能直接通过线束连接到中央计算机,这就相当有了一个中央政府,还得有很多区、县,把小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包括供电。处理完之后,通过高速总线输送到中央计算机。这也是目前车载以太网很火的原因,大家都在研究以太网延时和可靠性的问题。

最后可能是中央计算机,输出很多总线,每个区域有区域网关,区域网关和区域控制器不太一样。因为区域控制器还需要一些处理运算的功能。而区域网关只需要做信号的传输,这样车上绝大多数的线束就仅剩下电源线和总线了。然而这种方式目前还是有些距离,只有当芯片,尤其是大功率驱动芯片的成本足够低的时候,直接将芯片贴到每个电机或传感器上,这个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我理解的架构

对于架构的讨论,可能最多的就是网络拓扑图,觉得网络拓扑图就是架构。其实网络拓扑图仅是一个表象,就像一栋楼盖地好不好,不能只从外表去看,其实里面看不到的东西才是决定好与坏、先进与否的关键。还有一个是所谓的电气架构,指的是车上电器分布。一个电气架构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控制器,还要考虑线速、电源分配,包括这些控制器在车上分布位置,还有如保险丝盒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都是电气架构需要整体考虑的。至于控制器里面的细节,如使用什么样的处理器,反倒不是电气架构优先考虑的。电气架构更像一张设计图纸,是顶层设计的工作。

而真正影响电气架构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冰山以下的东西,首先是功能架构。也就是这个电气架构要承载多少功能,比如所谓的L3/L4,不仅仅是等级的区别,更是它的功能和安全角度上不一样。还如一个普通的机械式的汽车仪表和一个12.3寸的全液晶的仪表,它们也不仅是表面上的不一样,更是本质上的功能不一样,12.3寸可以显示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是普通仪表不具备的。把这些功能搞清楚了,你想要做什么样子的功能,然后这些功能在整个架构下如何分配,他们之间如何关联,这些才是架构设计要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电气架构也需要与之匹配地不断演讲。

最下层是软件架构,无论软件是使用C写的还是C++写的,只要实现上面的功能都是可以的。选择什么样的编程语言,工具链是要基于整个行业的生态、技术的发展等综合因素考虑的。

05ADAS/AD-域控制器的当前与未来

域控制器当前仍旧是在基于按“域”划分的传统电子电气架构基础上的小迭代。相应的,OEM的组织架构设置上,仍旧是按照发动机(新能源OEM的“三电”部门)、底盘部、电子电器部、智能网联部等“域”的概念划分的。如果想按照中心&区控制(图1)等新型车辆EEA的方式去开发车辆,甚至按照软件的开发思路来开发(从按“域”分割开发任务转向按“层”分割开发任务,应用层、感知层、决策层、网络层、驱动层、硬件层、整车层等),恐怕开发任务丢到OEM组织里,工作也不好分配。

域控制器之后,就是EEA(以及EEA的实体-线束)的变革了。相关论述也比较多了,这里就不论述了。很期待Model Y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号称100米长度不到的线束。既省了线束,减了整车重量和成本;集中化的E/E也省了ECU,又省了成本;关键是,线束简化了,就减少了人工犄角旮旯的布线,提高了效率,马一龙的强迫症也减轻了(心心念的自动化产线又可以正常运行了),他梦想的智能汽车终于又从笨重的线束时代向半导体时代进了一步。

以上。(部分来源于博文,目的解答一些困惑,侵联删)

来源:Frank学习路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