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今天跟大家讲讲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三个词现在非常火,并且它们之间好像互相有关系。

一般谈云计算的时候会提到大数据、谈人工智能的时候会提大数据、谈人工智能的时候会提云计算……感觉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又不可分割

如果你觉得比较难理解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天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内容来自华为阿里架构师的详解!


文章目录

  •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 @[TOC](文章目录)
  • 云计算最初的目标
    • 管数据中心就像配电脑
    • 灵活就是想啥时要都有,想要多少都行
    • 物理设备不灵活
    • 虚拟化灵活多了
    • 虚拟世界的赚钱与情怀
    • 虚拟化的半自动和**云计算的全自动**
  • 云计算的私有与公有
    • 云计算的赚钱与情怀
    • IaaS,资源层面的灵活性
    • 总结
    • 云计算不光管资源,也要管应用
  • 大数据拥抱云计算
    • 数据不大也包含智慧
    • 数据如何升华为智慧
    • 数据收集
    • 数据传输
    • 数据存储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数据检索和挖掘
    • 大数据时代,众人拾柴火焰高
    • 大数据需要云计算,云计算需要大数据
  • 人工智能拥抱大数据
    • 机器什么时候才能懂人心/li>
    • 让机器学会推理
    • 教给机器知识
    • 算了,教不会让机器自己学吧
    • 其实在娱乐圈有很好的一个例子,可窥一斑:
    • 模拟大脑的工作方式
    • 没道理但做得到
    • 人工智能的经济学解释
    • 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
    •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者关系的美好生活
  • 总结

云计算最初的目标

我们首先来说云计算。

云计算最初的目标是对资源的管理,管理的主要是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三个方面。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这时的问题就是:运营数据中心的人是怎么把这些设备统一的管理起来的呢br>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于是 Rackspace 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创办了开源软件 OpenStack,如上图所示 OpenStack 的架构图,不是云计算行业的不用弄懂这个图。

但能够看到三个关键字:Compute 计算、Networking 网络、Storage 存储。还是一个计算、网络、存储的云化管理平台

当然第二名的技术也是非常棒的,有了 OpenStack 之后,果真像 Rackspace 想的一样,所有想做云的大企业都疯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如雷贯耳的大型 IT 企业**:IBM、惠普、戴尔、华为、联想等都疯了。**

原来云平台大家都想做,看着亚马逊和 VMware 赚了这么多钱,眼巴巴看着没办法,想自己做一个好像难度还挺大。

现在好了,有了这样一个开源的云平台 OpenStack,所有的 IT 厂商都加入到这个社区中来,对这个云平台进行贡献,包装成自己的产品,连同自己的硬件设备一起卖。

有的做了私有云,有的做了公有云,OpenStack 已经成为开源云平台的事实标准

IaaS,资源层面的灵活性

随着 OpenStack 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管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可以有多个 OpenStack 集群部署多套。

比如北京部署一套、杭州部署两套、广州部署一套,然后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整个规模就更大了。

在这个规模下,对于普通用户的感知来讲,基本能够做到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还是拿云盘举例子,每个用户云盘都分配了 5T 甚至更大的空间,如果有 1 亿人,那加起来空间多大啊。

其实背后的机制是这样的:分配你的空间,你可能只用了其中很少一点,比如说它分配给你了 5 个 T,这么大的空间仅仅是你看到的,而不是真的就给你了

你其实只用了 50 个 G,则真实给你的就是 50 个 G,随着你文件的不断上传,分给你的空间会越来越多。

当大家都上传,云平台发现快满了的时候(例如用了 70%),会采购更多的服务器,扩充背后的资源,这个对用户是透明的、看不到的。

从感觉上来讲,就实现了云计算的弹性。其实有点像银行,给储户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取钱都有,只要不同时挤兑,银行就不会垮。

总结

到了这个阶段,云计算基本上实现了时间灵活性和空间灵活性;实现了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弹性。

计算、网络、存储我们常称为基础设施 Infranstracture, 因而这个阶段的弹性称为资源层面的弹性。

管理资源的云平台,我们称为基础设施服务,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 IaaSInfranstracture As A Service)。

云计算不光管资源,也要管应用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虽说脚本的方式能够解决自己的应用的部署问题,然而不同的环境千差万别,一个脚本往往在一个环境上运行正确,到另一个环境就不正确了

容器是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在没有集装箱的时代,假设将货物从 A 运到 B,中间要经过三个码头、换三次船。

每次都要将货物卸下船来,摆得七零八落,然后搬上船重新整齐摆好。因此在没有集装箱时,每次换船,船员们都要在岸上待几天才能走。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那么容器如何对应用打包呢/p>

还是要学习集装箱。首先要有个封闭的环境,将货物封装起来,让货物之间互不干扰、互相隔离,这样装货卸货才方便。好在 Ubuntu 中的 LXC 技术早就能做到这一点。

封闭的环境主要使用了两种技术:

看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 Namespace,也即每个 Namespace 中的应用看到的是不同的 IP 地址、用户空间、程号等。

用起来是隔离的技术,称为 Cgroups,也即明明整台机器有很多的 CPU、内存,而一个应用只能用其中的一部分。

谓的镜像,就是将你焊好集装箱的那一刻,将集装箱的状态保存下来,就像孙悟空说:“定”,集装箱里面就定在了那一刻,然后将这一刻的状态保存成一系列文件。【阿里云就是这么干的】,我可以随时开一个notebook,里面装镜像,直接用就行了

这些文件的格式是标准的,谁看到这些文件都能还原当时定住的那个时刻**。将镜像还原成运行时的过程(就是读取镜像文件,还原那个时刻的过程),就是容器运行的过程**。

有了容器,使得 PaaS 层对于用户自身应用的自动部署变得快速而优雅。


大数据拥抱云计算

在 PaaS 层中一个复杂的通用应用就是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是如何一步一步融入云计算的呢/p>

数据不大也包含智慧

一开始这个大数据并不大。原来才有多少数据在大家都去看电子书,上网看新闻了,在我们 80 后小时候,信息量没有那么大,也就看看书、看看报,一个星期的报纸加起来才有多少字/p>

如果你不在一个大城市,一个普通的学校的图书馆加起来也没几个书架,是后来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信息才会越来越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数据里面的数据,就分三种类型:

结构化的数据:即有固定格式和有限长度的数据。例如填的表格就是结构化的数据,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性别:男,这都叫结构化数据。

非结构化的数据:现在非结构化的数据越来越多,就是不定长、无固定格式的数据,例如网页,有时候非常长,有时候几句话就没了;例如语音,视频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

**半结构化数据:**是一些 XML 或者 HTML 的格式的,不从事技术的可能不了解,但也没有关系。

其实数据本身不是有用的,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例如你每天跑步带个手环收集的也是数据,网上这么多网页也是数据,我们称为 Data

数据本身没有什么用处,但数据里面包含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信息(Information)

数据十分杂乱,经过梳理和清洗,才能够称为信息。信息会包含很多规律,我们需要从信息中将规律总结出来,称为知识(Knowledge),而知识改变命运。

信息是很多的,但有人看到了信息相当于白看,但有人就从信息中看到了电商的未来,有人看到了直播的未来,所以人家就牛了。

如果你没有从信息中提取出知识,天天看朋友圈也只能在互联网滚滚大潮中做个看客。

有了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去应用于实战,有的人会做得非常好,这个东西叫做智慧(Intelligence)。

有知识并不一定有智慧,例如好多学者很有知识,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干就歇菜,并不能转化成为智慧。

而很多的创业家之所以伟大,就是通过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最后做了很大的生意。

所以数据的应用分这四个步骤: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最终的阶段是很多商家都想要的。你看我收集了这么多的数据,能不能基于这些数据来帮我做下一步的决策,改善我的产品

例如让用户看视频的时候旁边弹出广告,正好是他想买的东西;再如让用户听音乐时,另外推荐一些他非常想听的其他音乐。

用户在我的应用或者网站上随便点点鼠标,输入文字对我来说都是数据,我就是要将其中某些东西提取出来、指导实践、形成智慧,让用户陷入到我的应用里面不可自拔,上了我的网就不想离开,手不停地点、不停地买。

这就是推荐系统的实力,这就是你买买买的本质,这也是你不停地刷抖音的本质,你不想停,因为抖音知道你的习惯和喜好。

很多人说双十一我都想断网了,我老婆在上面不断地买买买,买了 A 又推荐 B,老婆大人说,“哎呀,B 也是我喜欢的啊,老公我要买”。

你说这个程序怎么这么牛,这么有智慧,比我还了解我老婆,这件事情是怎么做到的呢/p>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对于数据的传输:一个内存里面的队列肯定会被大量的数据挤爆掉,于是就产生了基于硬盘的分布式队列,这样队列可以多台机器同时传输,随你数据量多大,只要我的队列足够多,管道足够粗,就能够撑得住。

这就涉及底层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了,这是专业程序员大佬们会学的东西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对于数据的分析:可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做分解、统计、汇总,一台机器肯定搞不定,处理到猴年马月也分析不完。

于是就有分布式计算的方法,将大量的数据分成小份,每台机器处理一小份,多台机器并行处理,很快就能算完

例如著名的 Terasort 对 1 个 TB 的数据排序,相当于 1000G,如果单机处理,怎么也要几个小时,但并行处理 209 秒就完成了

HDFS中的牛逼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先map再比再并行计算,最后reduce汇总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如果我们随便写一串数字,然后按照数位依次在形容词、名词和动词中取出一个词,连在一起会怎么样呢/p>

例如取圆周率 3.1415926,对应的词语是:坚强,路,飞,自由,雨,埋,迷惘

稍微连接和润色一下:

坚强的孩子
依然前行在路上
张开翅膀飞向自由
让雨水埋葬他的迷惘
是不是有点感觉了然,真正基于统计的学习算法比这个简单的统计复杂得多。

然而统计学习比较容易理解简单的相关性:例如一个词和另一个词总是一起出现,两个词应该有关系;而无法表达复杂的相关性。

并且统计方法的公式往往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常常做出各种独立性的假设,来降低公式的计算难度,然而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性的事件是相对较少的

怎么让计算机发现有关联的事物的本质呢/p>

模拟大脑的工作方式

于是人类开始从机器的世界,反思人类的世界是怎么工作的。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每个神经元有从其他神经元的输入,当接收到输入时,会产生一个输出来刺激其他神经元。于是大量的神经元相互反应,最终形成各种输出的结果。

例如当人们看到美女瞳孔会放大,绝不是大脑根据身材比例进行规则判断,也不是将人生中看过的所有的美女都统计一遍,而是神经元从视网膜触发到大脑再回到瞳孔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难总结出每个神经元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哪些作用,反正就是起作用了。

于是人们开始用一个数学单元模拟神经元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于是将 n 个神经元通过像一张神经网络一样连接在一起。n 这个数字可以很大很大,所有的神经元可以分成很多列,每一列很多个排列起来。

每个神经元对于输入的权重可以都不相同,从而每个神经元的公式也不相同。当人们从这张网络中输入一个东西的时候,希望输出一个对人类来讲正确的结果

例如上面的例子,输入一个写着 2 的图片,输出的列表里面第二个数字最大,其实从机器来讲,它既不知道输入的这个图片写的是 2,也不知道输出的这一系列数字的意义,没关系,人知道意义就可以了。

正如对于神经元来说,他们既不知道视网膜看到的是美女,也不知道瞳孔放大是为了看的清楚,反正看到美女,瞳孔放大了,就可以了。你心情愉悦了就行

对于任何一张神经网络,谁也不敢保证输入是 2,输出一定是第二个数字最大,要保证这个结果,需要训练和学习。

毕竟看到美女而瞳孔放大也是人类很多年进化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输入大量的图片,如果结果不是想要的结果,则进行调整,调整啥呢是那些权重w。

如何调整呢是每个神经元的每个权重w都向目标权重w0进行微调,由于神经元和权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整张网络产生的结果很难表现出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向着结果微微地进步,最终能够达到目标结果。

当然,这些调整的策略还是非常有技巧的,需要算法的高手来仔细的调整。正如人类见到美女,瞳孔一开始没有放大到能看清楚,于是美女跟别人跑了,下次学习的结果是瞳孔放大一点点,而不是放大鼻孔。

没道理但做得到

听起来也没有那么有道理,但的确能做到,就是这么任性!

神经网络的普遍性定理是这样说的,假设某个人给你某种复杂奇特的函数,f(x):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傻傻分不清楚?本文详解这三者的关系
我们把每个神经元当成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于是神经网络相当于整个经济社会,每个神经元对于社会的输入,都有权重的调整,做出相应的输出。

比如工资涨了、菜价涨了、股票跌了,我应该怎么办、怎么花自己的钱。这里面没有规律么定有,但是具体什么规律呢难说清楚。

基于专家系统的经济属于计划经济。整个经济规律的表示不希望通过每个经济个体的独立决策表现出来,而是希望通过专家的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总结出来。但专家永远不可能知道哪个城市的哪个街道缺少一个卖甜豆腐脑的。

于是专家说应该产多少钢铁、产多少馒头,往往距离人民生活的真正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就算整个计划书写个几百页,也无法表达隐藏在人民生活中的小规律。

基于统计的宏观调控就靠谱多了,每年统计局都会统计整个社会的就业率、通胀率、GDP 等指标。这些指标往往代表着很多内在规律,虽然不能精确表达,但是相对靠谱。

然而基于统计的规律总结表达相对比较粗糙。比如经济学家看到这些统计数据,可以总结出长期来看房价是涨还是跌、股票长期来看是涨还是跌。

如果经济总体上扬,房价和股票应该都是涨的。但基于统计数据,无法总结出股票,物价的微小波动规律。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观经济学才是对整个经济规律最最准确的表达,每个人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输入进行各自的调整,并且调整同样会作为输入反馈到社会中。

想象一下股市行情细微的波动曲线,正是每个独立的个体各自不断交易的结果,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

而每个人根据整个社会的输入进行独立决策,当某些因素经过多次训练,也会形成宏观上统计性的规律,这也就是宏观经济学所能看到的。——市场经济

例如每次货币大量发行,最后房价都会上涨,多次训练后,人们也就都学会了。

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

然而,神经网络包含这么多的节点,每个节点又包含非常多的参数,整个参数量实在是太大了,需要的计算量实在太大。

但没有关系,我们有大数据平台,可以汇聚多台机器的力量一起来计算,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想要的结果。

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例如可以鉴别垃圾邮件、鉴别黄色暴力文字和图片等。

这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

依赖于关键词黑白名单和过滤技术,包含哪些词就是黄色或者暴力的文字。随着这个网络语言越来越多,词也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更新这个词库就有点顾不过来。【布隆过滤器,专业程序员大佬能懂的】

基于一些新的算法,比如说贝叶斯过滤等,你不用管贝叶斯算法是什么,但是这个名字你应该听过,这是一个基于概率的算法。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文本理解和图像理解

由于人工智能算法多是依赖于大量的数据的,这些数据往往需要面向某个特定的领域(例如电商,邮箱)进行长期的积累。

如果没有数据,就算有人工智能算法也白搭,所以人工智能程序很少像前面的 IaaS 和 PaaS 一样,将人工智能程序给某个客户安装一套,让客户去用。【都是要互联网大厂里面的算法开发工程师大佬们去搞的,所以一年一年互联网大厂们都争相抢夺人才……】

因为给某个客户单独安装一套,客户没有相关的数据做训练,结果往往是很差的。

但云计算厂商往往是积累了大量数据的,于是就在云计算厂商里面安装一套,暴露一个服务接口。

比如您想鉴别一个文本是不是涉及黄色和暴力,直接用这个在线服务就可以了。这种形势的服务,在云计算里面称为软件即服务,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于是工智能程序作为 SaaS 平台进入了云计算。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者关系的美好生活

终于云计算的三兄弟凑齐了,分别是 IaaS、PaaS 和 S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所以一般在一个云计算平台上,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能找得到。

一个大数据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会使用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提供一些服务;一个人工智能公司,也不可能没有大数据平台支撑。

所以,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整合起来,便完成了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

比如很多大公司可能有自己的数据,但是需要云平台存储,还需要自己的算法开发工程师利用这些大数据来研发,挖掘内在的关系,设计推荐系统,用到产品中,让你买买买,买买买买,公司们才能赚钱!!!

这就是为啥互联网大厂们的工资基本月均3–4万元,年薪平均30–40万的原因,奇数大咖一般50–100万年薪。

你的工资是多少呢/p>

想不想跟互联网大佬们齐平呢

如果你想,那请好生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力争凭借自己的激情与本事,进入互联网大厂吧!!


总结

1)云计算的三兄弟分别是 IaaS、PaaS 和 SaaS。所以一般在一个云计算平台上,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能找得到。
2)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3)笔试求AC,可以不考虑空间复杂度,但是面试既要考虑时间复杂度最优,也要考虑空间复杂度最优。

来源:冰露可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