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测试模型(瀑布、快速、螺旋、V、W模型)

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产品的设想开始到软件不再使用而结束的时间。 如果把软件看成是有生命的事物,那么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6个阶段,需求分析、计划、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开发和测试模型(瀑布、快速、螺旋、V、W模型)
瀑布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所有其他模型的基础框架。瀑布模型的每一个阶段都只执行一次,因此是线性顺序进行的软件开发模式。
  • 优点:
    强调开发的阶段性;
    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
    强调产品测试。
  • 缺点:
    依赖于早期进行的唯一 一次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
    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风险往往迟至后期的测试阶段才显露,因而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瀑布模型的一个最大缺陷在于,可以运行的产品很迟才能被看到。这会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尤其是集成的风险。因为如果在需求引入的一个缺陷要到测试阶段甚至更后的阶段才发现,通常会导致前面阶段的工作大面积返工。

尽管瀑布模型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在前期阶段未发现的错误会传递并扩散到后面的阶段,而在后面阶段发现这些错误时,可能已经很难回头再修正,从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但是目前很多软件企业还是沿用了瀑布模型的线性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修改。例如细化了各个阶段,在某些重点关注的阶段之间掺入迭代的思想。
在瀑布模型中,测试阶段处于软件实现后,这意味着必须在代码完成后有足够的时间预留给测试活动,否则将导致测试不充分,从而把缺陷直接遗留给用户。

快速原型模型

开发和测试模型(瀑布、快速、螺旋、V、W模型)
  • 优点:
    强调严格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强调各开发阶段的质量。
    提供机会检讨项目是否有价值继续下去。
  • 缺点:
    引入非常严格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这对风险管理的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需要人员、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V模型

开发和测试模型(瀑布、快速、螺旋、V、W模型)
W模型增加了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W模型特点:测试的对象不仅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
局限性: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测试和开发活动也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可正式开始下一个阶段工作。无法支持敏捷开发模式。对于当前软件开发复杂多变的情况,W模型并不能解除测试管理面临着困惑。
  • 优点:
    开发伴随着整个开发周期,需求和设计同样要测试。
    对需求的测试也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可以发现初期的缺陷,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项目进度,修复成本低。
    分阶段工作,方便项目整体管理。
    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
  • 缺点:
    开发和测试依然是线性的关系,需求的变更和调整,依然不方便。
    如果没有文档,根本无法执行w模型。对于项目组成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来源: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