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

人类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都是能源利用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变革。

吴军的《科技史纲60讲》里提出:

科技的进步,就是对能量的使用和对信息的驾驭的进步。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逻辑:

  1. 能源利用方式的优化——生产效率的提升

  2. 信息交流方式的优化——交易效率的提升

为了理解这两个基本逻辑,让我们回顾过去改变世界的3次重大技术革命:

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提升生产效率:煤炭能源的利用

  2. 提升交易效率:火车、铁路、印刷术、电报……

1760年-184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蒸汽时代”,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通过煤炭这种能源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和应用。其本质是人类对于“煤炭”这匹烈马的驯服。至此人类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通过蒸汽机的运用,火车提升了物理世界的连接效率;优化后的蒸汽机改进了信息世界的连接效率;而后来的电报则如同对物理世界进行了空间折叠一般革新了信息交流的方式。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 提升生产效率:电力、石油能源的利用

  2. 提升交易效率:飞机、电话…

1840年至1950年,全球范围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时代”。通过对“电”和“石油”两种更为野蛮的能源的驯服,全球的生产效率再一次提高。这两股能源直至今日都在各行各业源源不断提供着生产动力。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内燃机通过石油源源不断提供动力,从而将飞机送上了天空,把汽车送往世界各地。基于电力的电话等新技术。连接的效率再次提升。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信息时代(如今正在经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 提升生产效率:计算资源

  2. 提升交易效率:互联网

计算机的诞生以来,世界经历了不亚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变革。计算机通过硅基结构带来的算力不断提升世界的生产效率。近百年以来,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到一篇篇的论文语言、到初出毛驴即影响甚至改变二战的结果、再到商业世界的试错,“算力”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

而互联网如同一个巨大的吸铁石一样,将世界上数十亿个节点个体连接到一张“交易网络上”,商业文明空间发达。曾今一封信,隔着两地,我们可能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获得一次沟通,而如今,在社交网络的加持下,数天的时间间隔塌缩为瞬间。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让我们回看杰里米·里夫金的论点:

人类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都是能源利用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变革。

计算机/软件的历史再次有力地论证了这一点。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切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这主要归功于至今我们还身处其中的两场革命:连接革命、算力革命。

连接革命: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的概念在1993年由乔治·吉尔德提出,但以计算机网络先驱、3Com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在以太网上的贡献。其内容是: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乔治·吉尔德

90年代以来,互联网络不仅呈现了这种超乎寻常的指数增长趋势,而且爆炸性地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和扩张。

摩尔定律是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其核心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倍。“摩尔定律”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在摩尔定律应用的50多年里,制造工艺及精度提升使得单位体积的集成电路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不断增加,计算机从原来的庞然大物逐渐变成每个人都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

移动互联网

2010年6月8日,Iphone发布——颠覆了个人计算机终端。从这一天起,随身携带的微型计算机随处可见。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开始普及。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也催生了互联网的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2011年8月2日,Android手机已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48%的份额,并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终结了Symbian(塞班系统)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第一。4G技术的普及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威力,手机应用商城的商业模式得到了印证。移动上网需求激增吸引了大量开发人员,整个生态欣欣向荣。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2013年底的时候,全球移动连网设备数将达到68亿台,几乎等于地球上的人口总和。全球使用固线上网或移动上网的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27亿人。网络密度的增加极大的消除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空间,全球化趋势在这段时间里势不可挡。

就中国而言: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48亿,接入到互联网上的设备超过了地球上人类的数量,目前活跃网站数量接近9个亿,全球域名注册数量为3个亿。

物联网

显然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最终形态,在5G技术的加持下,万物互联只是时间问题。2020年的今天,一些技术正在逐渐主导万物互联的下一个阶段,他们中部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卫星、无人机、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

// 卫星

SpaceX和OneWeb这样的卫星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轨道卫星构建空间互联网,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微卫星星座的时代。通过配备高分辨率的微型卫星将对物联网(IoT)进行有效扩展,提供大量的数据以帮助解决全球数字鸿沟的问题。

// 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通过无人机在地球表面的百米上空构建一个广泛的自主无人机网络,可以为农业、建筑、交通、能源、安全安防、电商等多个行业和生活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收集。一个小型的无人机机群每天可以轻松生成高达100TB的数据。

// 自动驾驶

据英特尔预测,到2050年,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到7万亿美元。到那时,路面上行驶的数百万辆自动驾驶汽车代表着数据收集的革命:每辆汽车都配备数十个摄像头、LiDAR(激光雷达)和雷达,随时随地时刻不停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成像和采样,以帮助它们行驶。

// 增强现实

到2021年,智能手机的数量将达到35亿部。同时,我们将很快看到增强现实(AR)眼镜普及的景象,AR眼镜将配备多个前视摄像头,可以为我们提供亚毫米级分辨率的成像内容。到2020年底,这些AR眼镜、智能手机、医疗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微尘等将连接500亿个连接设备,托管的传感器将超过1万亿个。

过去的几年里,每隔四年,手机上的传感器数量就会翻一翻。这意味着预计到2027年,每个移动设备将会有160个传感器,而且全球总数将达到近100万亿个。几乎所有这些传感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特定设备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我们正朝着万物互联的未来有序且坚定不移地前进着

效率革命:云上世界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同时也改变了“计算”本身。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一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往往是不符合需求的。企业往往需要购买计算能力更强的服务器甚至是多台集群服务器。服务器数量的增加往往最后演变成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相比起本身就高昂的初期投入资本意外,数据中心本身的运维支出也是非常之高的。这也使得信息化本身往往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云计算

早在196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 John McCarthy)(1971年麦卡锡因提出“人工智能”术语而获得图灵奖)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约翰·麦卡锡

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这是云计算发展史上第一次正式地提出这一概念,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同年亚马逊云(AWS)推出了弹性计算云服务。

然而这个阶段的云服务尚处于早期概念和推广阶段。只有大公司只有基础和资本做这种“苦活”。就在这时,一件重大意义的事情改变了这种现状。2009年初,也就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Salesforce公司公布了2008财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云服务收入超过了10亿美元。这一数字也让整个行业对云计算开始另眼看待。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salesforce的logo就是一朵云

于是往后的几年里,IBM、VMWare、微软和AT&T等世界级的供应商也都加入到了云市场的竞争当中。2011年,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正式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资源管理模式,能以广泛、便利、按需的方式通过网络访问实现基础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器、应用和服务)的快速、高效、自动化配置与管理。

自2012年起,中国公有以及私有基础架构市场就开始高速发展扩张。而微软、阿里云、金山云都开始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用户可以更好地应用计算资源,而且不受现有资源的物理形态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就像上文提到的,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优化将会提升生产效率。云计算将计算资源更合理地分布。按需制、服务制的模式最大化地利用了有限的计算资源。

算力的供应链

至此,软件开发领域也如同其他行业一样逐渐完善了供应链结构完善。

  •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 指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在这种服务模型中,用户不用自己构建一个数据中心,而是通过租用的方式来使用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在使用模式上,IaaS与传统的主机托管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服务的灵活性、扩展性和成本等方面IaaS具有很强的优势

  • PaaS(平台即服务)

    • 主要分为APaaS(应用型)、IPaaS(集成型)两种,其核心理念是将软件开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各类的应用程序所需的运行时环境在平台中良好支持。PaaS可让企业更专注于他们所开发和交付的应用程序,而不是管理和维护完整的平台系统。

  • SaaS(软件即服务)

    • SaaS是信息化的应用级别表现。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订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订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Saas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 

对照传统行业供应链: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这种供应链的结构化优化本身也是生产资源的更合理配置表现,而这也使得软件应用开发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然后即便是这样的大背景下,Gartner仍然表态,如今的需求与生产之间的落差甚至已经达到5倍之多。大量的信息化需求亟待消化。

软件应用层(SaaS)的无代码化

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愈加明显)。物理距离上的隔绝导致企业纷纷寻求线上的连接,互联网的威力在挑战面前全部释放开来。

大量的企业开始寻求信息化,然而在需求旺盛的当下,显然市场并没有准备好如何消化这些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Low-Code/No-Code产品大放异彩,这种全新的开发范式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开发项目中。通过对已有的标准化模块进行抽象,再重复开发的环境中极大的提升了交付效率。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这个快的程度是颠覆性的:根据Forrester在2016年的调研,大部分公司反馈低代码平台帮助他们把开发效率提升了5-10倍。并且随着低代码技术、产品和行业的不断成熟,这个提升倍数还能继续上涨。

不只是更少的代码

低代码通过将代码语言抽象成可视化交互的界面极大的提升了业务效率。与此同时也让行业发现另外一种可能: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的方式自己开发软件。

“无代码运动”是几千年以来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原则的演变:

不断对以前仅一小部分人可用的过程工具或介质进行公民化拓展并通过此倍增人类创造的潜力。

信息化技术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也逐渐被越来越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掌握,如今软件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软件开发思维也已经深入我们的思维模式。

国内也有不少优秀的无代码产品,笔者在这里推荐一下自家产品:轻流。这是一款完全面向业务人员的无代码产品,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下放和普及,让更多的业务人员能够掌握应用软件“开发”的技能。

其他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单纯停留在计算机和软件的范畴了,它就像血液一样同时也在推动各类高新技术发展。

21世纪的20年是技术百花齐放的20年,这些技术有的已经极大地产生价值,例如:低代码/无代码技术、区块链技术、机器学习、增强现实、数字孪生……;有的蓄势待发将在下个十年大显身手。它们中有:周边计算、原生量子算法、脑机接口、神经尘埃……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来自德勤2020年发布的未来十年技术趋势分析

致未来

有人认为技术创新不过是来自茅塞顿开的瞬间。灵感突发的一刻确实存在,但利用先进技术创造新的规则不单靠灵感,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而达到质变。

当我们回顾整个信息化的历史,我们发现信息化发展的可贵并不在于百年前伟人的灵光一闪,而是几千年来人类对于计算能力的持久追求。

一文读懂计算机/软件发展史(下)

百年间计算机发展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变化,更快的计算、更强的连接不断推动世界发生一次次巨变,而且这场革命并没有结束,你我都身处其中。

在“未来”这个看似充满未知的世界,当我们明白历史是如何进行跨越的,我们就能(哪怕只是一点)窥见时间的长河所奔向的方向,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初衷。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3820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来源:轻流Qingflow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