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设计之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一、本章要点

1)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

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4)信息资源管理。

5)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

二、信息的定义

1)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定义: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

2)乌家培将信息的定义分解为三个层次:

  (1)语法或结构形式层次:反映信息的确定度。

  (2)语义或逻辑内容层次:反映信息的真实度。

  (3)语用或实用价值层次:反映信息的效用度。

3)第一个层次构成经典信息论的内容,对信息量的研究;对信息质的研究,与第二、第三层次有关,构成现代信息论的内容。

4)信息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2)普遍性(3)无限性(4)动态性(5)依附性(6)变换性(7)传递性(8)层次性(9)系统性(10)转化性

三、信息系统

1、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2)层次性(3)目的性(4)稳定性(5)突变性(6)自组织性(7)相似性(8)相关性(9)环境适应性

2、系统理论

1)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2)系统的整体突变原理

3)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4)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5)系统的目的性原理

6)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

7)系统的秩序原理

8)系统的生命周期原理

3、系统工程

霍尔(A.D.Hall)提出了系统方法的三维结构体系

1)逻辑维

 (1)明确问题(2)系统指标设计(3)系统方案综合(4)系统分析(5)系统选择(6)决策(7)实施计划

2)时间维

 (1)规划阶段(2)拟定方案(3)研制阶段(4)生产阶段(5)安装阶段(6)运行阶段(7)更新阶段

3)知识维

知识维完成各阶段、各步骤所需的专业科学知识。

4、信息系统工程

面向管理是系统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

1)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的基础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现实信息系统。

软件架构设计之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4.1、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等基本功能。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三种方法如下:

  (1)由决策者识别(2)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3)先由系统分析员观察得到基本信息,再向决策人员调查,加以修正、补充。

2)数据的传输。

软件架构设计之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2)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确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3)系统分析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验收系统的依据。

4)系统实施阶段是将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5)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4.4、信息系统的发展

诺兰(Nolan)模型

软件架构设计之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是指组织在业务活动中(如生产和经营活动)对信息的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全面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是数据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包括如下主题:

  (1)资源管理的方向和控制,要从整个企业管理的全面来分析资源的管理。

  (2)建立企业信息资源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方针政策,控制和监督信息资源功能的实施。

  (3)建立信息资源的组织机构,从事数据的计划和控制、数据获取以及数据的经营管理,并包括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

4)通过BSP研究而提出的具体建议有以下方面:

  (1)信息结构(2)信息系统管理(3)分布信息系统规划(4)总体结构优先顺序

2、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詹姆斯 马丁(James Martin)的观点,首要任务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发现了企业数据处理中一个基本规律:数据类和数据之间内在的联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对数据处理的业务过程和步骤是经常变化的。

1)自顶向下的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者自顶向下进行全局规划,数据管理员自底向上进行详细设计。

2)数据规划的步骤

  (1)企业模型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开发一个表示企业各职能范围的模型;扩展上述模型,使它表示企业各处理过程;继续扩展上述模型,使它能表示各处理过程。

  (2)确定研究的边界。

  (3)建立业务活动过程。

  (4)实体和活动的确定。

  (5)对所的规划结果进行审查。

3)企业模型的建立

企业模型表示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具有的职能,企业职能范围是企业中的主要业务领域。大多数企事业中,都存在着对该组织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一般称为企业经营的关键成功因素。

4)主题数据库

主题数据库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加速应用项目的开发。基本特征如下:

  (1)面向业务主题(不是面向单证报表)

  (2)信息共享(不是信息私有部门所有)

  (3)一次、一处输入系统(不是多次、多处输入系统)

  (4)由基本表组成。一个主题数据库的科学的数据结构,是由多个达到基本表规范(满足3NF)要求的数据实体构成的。

主题数据库最主要的特征是面向业务主题,而不是面向应用程序,因而数据独立于程序。

主题数据库与BSP方法中的数据类是相当的概念。

计算机的4类数据环境,分别是文件环境(不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数据库环境(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主题数据库环境(数据库的建立基本独立于具体应用)和信息检索系统环境(为自动信息检索、决策支持和办公自动化而设计,数据动态变化)。

5)战略数据规划的执行过程包括企业的实体分析、活动分析、企业的重组、亲合度分析和分布数据规划。

3、信息工程方法

信息工程的组成包括系统的方法论、完备的工具集、信息工程环境和成熟的经验总结。

1)信息工程步骤

  (1)信息战略规划(2)业务领域分析(3)业务系统设计(4)技术系统设计(5)系统构成(6)系统转换(7)系统运行

2)信息战略规划

  (1)评估企业的信息需求(2)建立企业总体信息结构(3)建立企业业务系统结构(4)建立企业技术结构(5)提交信息战略规划

3)数据和资料的收集

  (1)有关制定企业计划的资料(2)有关组织结构的资料(3)有关业务活动的资料(4)现有系统的环境资料(5)当前技术环境的资料

4)信息战略规划报告

信息战略规划报告是所有前期工作的总结,该报告将成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依据。不是纯技术性的文件。

五、信息化基础

从本质上看,信息化应该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1、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是对它们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ERP重心在财务上,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1)设计和开发ERP系统时,应把握一个中心(财务数据库)、两类业务(计划与执行)、三条主线(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总体思路。

2)ERP的功能

  (1)财会管理(2)生产控制管理(3)物流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

3)ERP的实施

  (1)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和标准化。

  (2)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

  (3)后期。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或新旧系统)并行作业,逐步解决不适应性。

2、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指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进,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进业务流程。

1)海默(Hammer)的七条原则

  (1)组织结构设计要围绕企业的产出,而不是一项项的任务。

  (2)要那些使用过程输出的人来执行过程操作。

  (3)将信息处理工作结合到该信息产生的实际过程中去。

  (4)对地理分散的资源看作是集中的来处理。

  (5)平行活动的连接要更紧密,而不是单单集成各自的活动成果。

  (6)将决策点下放到基层活动中,并建立对过程的控制。

  (7)尽量在信息产生的源头,一次获取信息,同事保持信息的一致性。

另外一个基本思想是在组织上建立跨功能的任务团队。

2)麦金赛(McKinsey)给出具体实施的建议

  (1)要保证BPR项目在启动是就建立起有效的领导机制。

  (2)企业人员应参与到重组的具体工作中。

  (3)争取全体企业员工对BPR项目的理解和参与。

  (4)调研范围要广泛和全面,但研究和实施中则要突出具体领域,抓住主要矛盾。

  (5)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

  (6)对无法衡量的部分,BPR实施中尽量不触及。

  (7)加强工作中的交流。

  (8)不放过各种可能的重组流程,尽管其中一些流程输出不显著。

3)KBSI的BPR实施框架

  (1)实施BPR指导原则(2)BPR的实施过程(BPR活动与活动之间关系的集合)(3)各种方法和工具以及它们在支持BPR方面的作用

4)多层BPR实施框架

  (1)观念重建层(2)流程重建层(3)组织重建层

5)BPR实施步骤

  (1)BPR项目的启动(2)拟定变革计划(3)建立项目团队(4)分析目标流程(5)重新设计目标流程(6)实施新的设计(7)持续改进(8)重新开始

6)BPR与信息系统规划

一方面,信息系统规划要以流程改进为前提,并且在系统规划的整个过程中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另一方面,面向流程的信息系统规划驱动企业的业务流程改进。

7)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规划主要步骤

  (1)战略规划(2)流程规划(3)数据规划(4)功能规划(5)系统实施

3、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

1)CRM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跟客户的接触,搜集客户意见、建议和要求,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完善的人性化服务。

2)两部分构成:触发中心和挖掘中心

3)要素

  (1)畅通有效的客户交流渠道(触发中心)(2)对所获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挖掘中心)(3)CRM必须能与ERP很好地集成

4)三方面工作

  (1)客户服务与支持(2)客户群维系(3)商机管理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ment,SCM)六大应用功能:需求管理(预测和协作工具)、供应链计划(多工厂计划)、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配送计划和运输计划。

5、产品数据管理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的技术。

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PDM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这也是PDM系统有别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

PDM产品九大功能:文档管理、工作流和过程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查看和批注、扫描和图像服务、设计检索和零件库、项目管理、电子协作、工具与“集成件”功能。

6、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包括5个阶段: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结束期。

1)三个层面

  (1)PLM领域(2)PLM理念(3)PLM软件

2)唯一面向产品创新的系统,也是最具互操作性的系统。

7、企业应用集成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技术是将过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1)企业内部应用集成

  (1)界面集成(2)平台集成(3)数据集成(4)应用集成(5)过程集成

2)企业间应用集成

EAI使得应用集成架构里的客户和业务伙伴,都可以通过集成供应链内的所有应用和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3)集成模式

  (1)面向信息(2)面向技术(3)面向服务

4)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和Web Service技术的应用集成是新一代应用集成技术。

来源:树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3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13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