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四)

技术 - 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四)

| 作者:刘博

| 转载自:华为云开发者社区

| 编辑:王玥敏

| 设计:李静雯

整个系列文章将分成五篇文章,阐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部分:

* 分别在三层面上分析开源软件出现的原因及动力问题

* 在中观层面分析开源软件对产业带来的影响

* 在微观层面分析开源软件社区的组织特征及生产方式

本篇将从观层面析开源软件社区的组织特征及生产方式

1

微观层面

个体动机

在开源软件发展之初, 商业组织的投入很少甚至没有, 完全是靠 Richard Stallman 或者 linus Torvalds 这样的个人在努力推动开源软件艰难前行。

甚至在开源文化及商业化相当成熟之后,很多开源项目还是只能依靠个人的力量在艰难维系着。以 OpenSSL 项目 (互联网中三分之二的网站会用到它) 为例, 到 2011 年底,其发展了 10 多年之后, 还只有一个专职人员, 每年 OpenSSL 基金会收到的捐款不超过 2000 美元, 签署的合同收入不超过 100 万美元, 除去负担项目运转的费用之后, 所剩无几, 完全没法负担更多的工作人员. 只能靠核心人员 Stephen Henson 苦苦支撑,他自己也无法从项目中获得丰厚的收入。

那么在微观层面, 是什么动力在驱动 Stephen Henson 这样的个人参与开源软件的活动呢 /p>

在 OSS 群体中存在相当显著的异质性。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动机的差异、技术水平的差异、开发成本的差异和收益的差异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得整个群体显得较为复杂。但这些差异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开发成本的差异,开发成本的差异能够解释其它大部分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以成本差异为标准所划分的细分群体的行为,为清晰刻画 OSS 的供给动机提供了可行。

两个主要细分群体:

通过对个人参与 OSS 开发的成本,我们能够清楚地将参与者分为两个明显的细分群体:高技术能力的开发者和低技术能力的开发者。这两类群体在激励动机上、在投入成本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因而他们对于 OSS 自愿贡献的激励机制也完全不同,最终体现在对于 OSS 供给的数量、质量上的差别。

第一类群体,即高技术能力的开发者,这类群体主要由 OSS 的创建人、OSS 项目组织中的核心开发者组成,是 OSS 项目的主要管理者和程序的主要编写者。他们的数量在整个 OSS 参与者中只占很小的部分。但他们对于 OSS 有决定性的贡献。我们在后面称这类群体为精英群体。精英群体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因而,通过加入 OSS 群体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也不会仅仅因为获得参与的感觉而加入 OSS 群体,因为他们本身就是 OSS 的创建者和主导者. 可推断出他们加入 OSS 的主要动机,那就是:声望的提高、发送能力信号、解决自己对于软件的需求和政治信仰等。

第二类群体为低技术能力的开发者。这类群体占了 OSS 参与者中的大多数,包括具备初步软件知识的使用者、发现软件中存在 bug 的问题报告者、尝试提供部分源代码的学习者等。我们称这类群体为学习群体。学习群体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也许投入的成本相当高,但也只能对程序的开发提供少量的贡献。这些贡献如此之小,以至于不能期望获得什么声望,也不能期望因此而被商业软件公司青睐。但是,这些成本的投入对个人能力的提高却是必不可少的。软件开发工作的学习曲线较为陡峭,只有靠不断累积的投入才能使得个人的技能提高,使投入的成本逐渐降低,他们对 OSS 贡献投入的过程就是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因而,学习群体的参与动机和第一类群体有显著的不同。学习群体的特征入下:

  • 占 OSS 群体中的大多数;

  • 技术水平低,单位投入成本较高,同时边际投入成本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下降;

  • 无法获得直接收益和选择性激励带来的收益;

  • 主要动机是获得学习收益。

a. 总供给和两类群体的演变:

精英群体和学习群体两个群体的供给量的和就构成了 OSS 的总供给。其中,精英群体虽然人数少,但贡献却非常大,而学习群体人数虽然庞大,但贡献小。但是,按照静态的分析,开发者在达到了他们的参与 OSS 的目的之后,就不再进行自愿的贡献,因而总供给就应该停止了。如精英团队的开发者通过参与 OSS 获得了声誉、工作的机会等之后,就应该歇手了;学习群体的开发者在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也就不会再参与 OSS 的开发了。这显然和事实相悖,主要的原因在于两类群体一直在动态演变之中。

首先,由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程序员的队伍中,因而尽管学习群体中已经达到从业技能水平的开发者脱离了这一群体,但有更多的新的学习者加入进来,所以学习群体的规模能够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扩大。

其次,部分达到目的而脱离了学习群体的开发者会受到声誉、能力信号发送等动机的激励加入到精英群体中。由于学习群体规模的庞大,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加入到精英群体中,也足以支撑精英群体的规模不断壮大。

b. 供给不足还是过量供给

从传统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看来,由于正的外部性的存在,由私人供给的正常的公共产品总是低于最优的社会供给。那么这种情形在 OSS 的供给中是否也一样呢/p>

我们从对两类细分群体的供给行为中看到,他们对 OSS 的供给不仅仅是从 OSS 作为公共产品的动机出发的,选择性激励和学习激励使得他们有了额外的私人动机去增加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因而他们对公共产品的总供给必然大于传统公共产品理论中的供给量。

另一方面,虽然在选择性激励和学习激励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了,但由于 OSS 的开发者不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他们的供给行为,因而他们的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社会需要的最优供给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可能供给不足,也有可能供给过量。

所以,从长期看来,这两类群体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之中,形成了 OSS 快速发展的基础。

OSS 的供给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不需要通过价格来实现供需的平衡。只要激励的因素存在,OSS 的供给就会持续下去。我们通过对精英群体和学习群体供给变动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软件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随着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开发成本和学习成本的下降,以及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OSS 的供给量必然会持续增加。

开源软件的生产组织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的阐述:“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开源是一种生产协作模式,在这个生产模式之上可以设计不同的商业模式。从经济学角度讲,开源带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商品供给侧的交付效率』,通过开源软件协作网络可以更高效的生产软件商品、交付软件商品。

软件产品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其他产品一样主要有两种:企业的组织方式和市场的组织方式。以企业方式组织的生产,利用企业的资源在企业内部完成,如微软、甲骨文等公司的软件开发。以市场契约的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在市场中通过相互契约完成,如程序的外包开发等。

选择市场的组织方式还是企业的组织方式取决于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使用价格机制)的比较。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变化将使得市场和企业的规模、结构发生改变。在近二十年中,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信息成本和合作成本的大幅下降。

借助互联网再加上软件产品的特殊性质, 使得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完全无需物理接触, 全部可以在线完成的人工产品。

按照交易成本的理论,这必然会催生出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以便能充分利用这些变化所产生的潜在利益。而这些新出现的组织方式结构可能是令人惊异的,也许是传统的企业理论难以解释的。

01


开源社区的生产是一种新组织形式

开源社区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区别

开源社区群体的组织方式和企业的组织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虽然 Raymond 对 OSS 开发组织的描述很精彩,他对这种组织结构特征的描述也是正确的,但他并没有再深入下去分析 OSS 开发组织和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差异。

技术 - 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四)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是由国内外支持开源的企业,社区及个人,依“贡献,共识,共治”原则,所组织的厂商中立、纯志愿者、非营利的开源联盟,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体系,并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软件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我们专注于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和开源项目。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技术 - 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四)

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二)

技术 - 经济范式”视角下的开源软件演进剖析(四)

来源:开源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