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架构之DDD,SOA,原始,REST,Actor,CQRS

from:http://www.jdon.com/soa.html

http://www.jdon.com/45728

http://www.jdon.com/cqrs.html

1.SOA:

 首先Martin Fowler提出SOA歧义Service Oriented Ambiguity,认为”什么是SOA”是不可能回答,因为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SOA意味服务接口,意味流程整合,意味资源再利用,意味着管制,在下面SOA组件图中,服务和服务消费者(客户端)之间存在多个约束,当一个服务显式暴露后,客户端能够通过绑定定位到该服务,相当于两者签订了合同,规定了合同内容和如何实施,具体合同的描述是通过消息方式进行:

苏宁SOA

  使用SOA和ESB能够灵活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流的管理BPM,如下图,一个订单的产生可能需要几个部门批准才能完成,而且这几个部门经常是变化的,如何灵活实现这种批准流程的定制也成为SOA实现的一部分,如下:

rest

  foo可能是一个领域模型或其他代表业务核心的资源,假设foo是订单,用户如果希望改变订单状态,比如撤销订单,一旦点按撤销订单按钮,客户端将向/well-known-uri/foo/reverse发出PUT命令(5),代表撤销订单,这其实一个修改订单状态的命令。

  客户端再次发出GET命令(6),获得状态已经改变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出PUT命令后,不是通常由服务器端立即返回业务操作结果,而是返回Http的200,表示PUT操作完成,具体业务结果必须由客户端再次根据第三步获得的资源列表中URI资源,再次由客户端发出查询命令获得(6)。

———————————–

3.DDD

Eric Evans的“Domain-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设计”简称DDD,Evans DDD是一套综合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本站Jdon.com是国内公开最早讨论DDD网站之一,可订阅DDD专题。初学者学习DDD可从研究本站Jdon框架的DDD应用源码开始,戳这里开始

  过去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都是分离的,正如我们国家“系统分析师” 和“系统设计师” 两种职称考试一样,这样割裂的结果导致,需求分析的结果无法直接进行设计编程,而能够进行编程运行的代码却扭曲需求,导致客户运行软件后才发现很多功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且软件不能快速跟随需求变化。

  DDD则打破了这种隔阂,提出了领域模型概念,统一了分析和设计编程,使得软件能够更灵活快速跟随需求变化。见下面DDD与传统CRUD或过程脚本或者面向数据表等在开发效率上比较:

cache

4.Actor

首先看看道友提出的一个问题:
用户甲的操作
1.开始事务
2.访问表A
3.访问表B
4.提交事务
乙用户在操作
1.开始事务
2.访问表B
3.访问表A
4.提交事务 

如果甲用户和乙用户的两个事务同时发生,甲事务锁住了表A未释放(因为整个事务未完成),正在准备访问B表,而乙事务锁住了表B未释放(因为整个事务未完成),正在准备访问A表,可是A表被甲事务锁住了,等甲事务释放,而甲事务真正等待乙事务释放B表,陷入了无限等待,也就是死锁Dead Lock。

也有道友使用多线程来模拟存储过程:http://www.jdon.com/45727,每个线程里开启一个事务,类似上述问题也会出现死锁。

问题出在哪里br>
是我们的思路方向出现问题:

其实无论是使用数据库锁 还是多线程,这里有一个共同思路,就是将数据喂给线程,就如同计算机是一套加工流水线,数据作为原材料投入这个流水线的开始,流水线出来后就是成品,这套模式的前提是数据是被动的,自身不复杂,没有自身业务逻辑要求。适合大数据处理或互联网网站应用等等。

但是如果数据自身要求有严格的一致性,也就是事务机制,数据就不能被动被加工,要让数据自己有行为能力保护实现自己的一致性,就像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任由爸妈怎么照顾关心都可以,但是如果孩子长大有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他就可能不喜欢被爸妈照顾,他要求自己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要求。

数据也是如此。

只有我们改变思路,让数据自己有行为维护自己的一致性,才能真正安全实现真正的事务。

数据+行为=对象,有人问了,对象不是也要被线程调用吗br>
例如下述代码,因为对象的行为要被线程调用,我们要使用同步锁synchronized :

上面这段代码业务逻辑是想实现lower 2.一个客户端请求线程A: setLower(4) 
一个客户端请求线程B: setUpper(3) 
3. lower和upper是 (4, 3) 

这个结果破坏了lower,每个时刻只能允许一个线程工作,如同只能允许一个人蹲马桶一样。

软件设计架构之DDD,SOA,原始,REST,Actor,CQRS

  在客户端就将数据的新增修改删除等动作和查询进行分离,前者称为Command,走Command bus进入Domain对模型进行操作,而查询则从另外一条路径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比如报表输出等。

  当一个Command进来时,从仓储Repository加载一个聚合aggregate对象群,然后执行其方法和行为。这样,会激发聚合对象群产生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可以分发给仓储Repository,或者分发给Event Bus事件总线,比如JavaEE的消息总线等等。事件总线将再次激活所有监听本事件的处理者。当然一些处理者会执行其他聚合对象群的操作,包括数据库的更新。

  因为领域对象操作和数据库保存持久这两个动作分离,因此,数据表结构可以和领域对象松耦合(JiveJdon源码可展示领域对象和数据表不再是一对一对应依赖,这也是使用Hibernate 等ORM框架容易造成的问题),你可以优化数据表结构专门用于查询。

  再者,由于事件驱动了领域模型的状态改变,如果你记录这些事件audit ,将可以将一些用户操作进行回放,从而找到重要状态改变的轨迹,而不是单纯只能依靠数据表字段显示当前状态,至于这些当前状态怎么来的,你无法得知。当你从数据库中获得聚合体时,可以将相关的事件也取出来,这些叫Event Sourcing,事件源虽然没有何时何地发生,但是可以清楚说明用户操作的意图。

  虽然这种架构有些复杂,但是好处却很多,主要的是实现透明的分布式处理Transparent distributed processing,当使用事件作为状态改变的引擎时,你可以通过实现多任务并发处理,比如通过JVM并行计算或事件消息总线机制,事件能够很容易序列化,并在多个服务器之间传送,(EJB提倡贫血失血模型,实际就是为解决胖模型在多个服务器之间传送时序列化耗费性能,现在我们不序列化模型,而是改变模型数据的事件)。

来源:雪飞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16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