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企业不要忘记计算机文化 --谈谈软件企业的文化失衡

软件行业无疑是近二十年国内所有行业中规模体量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些在软件行业里浸洇多年的从业者或多或少地感受得到的,至少能从公司发展规模、员工收入增长上体会得到。

但是,这样一个增长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效益顶点已经是天花板――到头了吗们还能不能具备更高的效益又是否可持续呢

我们先来看看,软件企业现在的效益模式是什么样的。

在企业文化盛行的今天,几乎每个企业主都认为,企业如同一头大象,尤其是规模体量兼俱的企业,需要增加的当然不仅是自身的“体量”,更要提升自身的“精神”,来实现脑体协调,高效赢利!

也几乎企业主,一谈及企业文化,都认为它是为赢利这个第一目标而服务的。于是,在潜意识当中,也就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教导员工每一步、每一刻都必须要想着赢利这个目标,甚至要把它当作是企业的唯一目标。

这样看来,赢利,似乎成为拿单销售的目的,需求调研的目的,架构设计的目的,编程生产的目的……甚至是保洁员的目的。

这样一种企业总动员式的,把赢利的目的简单、直接、粗暴地摊派到企业范围内的每一个员工头上,必然会收到“快速”产生利润油水的效果;但是,我们的企业主真正需要的是这样“简单”、“直接”的油水利润吗这样的油水利润又能有多大、多久的成长空间呢,是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分析这样一个利润产生的来源在什么地方、来源方式是什么,便不难发现当前软件业效益模式的软肋所在。

简言之,当前软件企业的效益模式建立在一个赢利公式基础之上,是一个粗放式的赢利公式:赢利=短平快。
一, 短:这样的利润是来自于压缩时间所产生的
二, 平:这样的利润是来自于压缩员工的创造力所产生的,不需要员工创造可复用、可扩展的工件,只要满足使用一次的需要就行了,很像某品牌隐形眼镜,即用即抛。
三, 快:只要达到本次项目、本次产品的目的即可。

“赢利”,固然是企业的商业本质所决定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软件企业是一个纯商业的个体,它不可能与所处的社会绝缘,与所在的行业绝缘,写到这里,可以给出我所思考的企业文化公式: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商业文化。

所以,当前这种一边倒地完全倾向于以赢利为终极目的商业文化,而漠视行业文化存在的现象,就是文化失衡。

在员工、企业、行业这样三个由个体到群体逐层扩大的层面上,企业就像一个“中间件”,与员工、行业既关联又依赖,既与雇员的个体发展,又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兴衰休戚相关。

按照马斯洛-梅西需求模型,员工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企业作为行业个体的存在,也以个体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无疑,企业文化作为解决这两个价值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是广泛接受的事实。企业文化盛行的坚实基础是:文化的本质作用是从思想上统一“个体行为”的方向!

所以宏观地看,站在行业的层面,行业文化的作用在于统一企业行为的方向;站在企业的层面,企业文化的作用是统一员工行为的方向;站在员工层面,自身的文化决定自我的发展方向。

不难看出,作为“中间件”的企业,和作为最小组成单元的员工,都被“盛放”在了行业文化的容器当中。忽视行业文化的作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方向。

所以,一个社会需要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作用于组成它的个体,向有益于它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也需要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来指导它的发展。

行业文化对内发挥作用,明智的企业会将行业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二者共同作用于员工,最大程度上统一员工、公司、行业发展的方向。

行业文化对外发挥作用,像微软、谷歌、苹果这类极少数优秀的公司,已经在不同时期达到了企业文化反作用于行业文化,引领行业发展的目的。

可见,行业文化不仅在宏观上,也在微观上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老夫子的这句话,正好可以表达一个观点:用行业文化“域民”,用商业文化“固国”。

软件企业具体地说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看上去与计算机硬件行业是不同行业,然而,软件不可能脱离硬件而独立运行,软件企业也不可能一点都不做硬件业务,反之亦然。所以说,本质上两者同属一个领域:计算机行业。

所以,软件企业的行业文化当然就是计算机行业文化,就是计算机文化。

企业领导的计算机文化建设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领导对赢利的单一追求和对计算机文化的漠视,也必然导致员工不会主动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企业建设也就像缺少一面围墙的房屋,潜藏着几多危机。
企业领导,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的领导,对计算机文化的掌握,大大降低了对内技术沟通的成本。同时,也对经营决策提供了更清晰有力的支持。
企业领导对计算机文化的掌握,也是对外与用户交流的需要。
试想,一个没有掌握什么是“迭代”,什么又是“增量开发”的领导,肯定难以对研发的“过程”有清醒的认识,再谈对时间、人力、金钱成本的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木、痴心妄想。正是这样一个不够稳定的基础之上,才有无数的软件企业走上了如前所述的“短平快”的坎坷之途。因为,他们能够控制的也只是时间了,毕竟控制时间相对于三个维度的控制要简单得多。显然,这样走下去的苦果也已经被无数领导无数遍地品尝过了。

企业员工的计算机文化建设
员工是企业的有机组成,“短平快”模式压力之下,一切皆为之变形!
销售人员所销售的不是企业的品牌、形象、服务,而是急功近“利”地拿单;需求分析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贴近用户、倾听用户,给出的需求也就把设计等后续工作引向了焦油坑之中;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不再是持续服务于用户的桥梁,而是过河即拆的浮桥(只要在用户看来是座桥就行),不再是能够8年不宕机的UNIX,而只为“潇洒走一回”;编码人员也已经无心顾及什么代码的可维护性,什么单元测试,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抛给后来者吧。……一切一切的职责,早已被抛之于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共振”――压力作用下每个人的步调是惊人的一致――以最短的时间赢利。
这种职责屈从于压力而变形的后果就是:谁会真正对公司对企业负责,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于企业领导、老板们来说,这是多么的可怕的状况啊!
让这些成为过去吧,我们需要用行业文化来感染每一个员工。
赢利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但绝非是说企业把这一终极目的演变成每一个个体所执行的每一步骤的目的。
好比百川东到海,海是方向是终点,但是如果每一条河都是直线一般地从源头流向它的话,可以相见,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丑陋无比。所以,在承认海以“大”为美的时候,坚决不能让河放弃优雅的、“曲线”的美。
行业文化的作用就是让一位位的员工,象一条条的河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按照自身职责办事。
行业有句话:软件即服务。最早是Bill Gates提出的。销售们是服务的第一站,需求分析是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设计打造的是怎样可持续服务,满足未来更多用户的服务,编码就是要去实现这样的服务……。
每一个职位的员工,要搞好这些服务,自然会按照这个行业中这个角色的本质要求、规律做事。需求人员按照用户需求、业务需求、软件需求的层次去收集、捕获、分析、管理需求;设计人员按照设计的原则、模式去架构;编码人员按照代码规范的要求完善注释,主动完成单元测试……。

团队的计算机文化建设
团队建设始终是效益的关键,更是持续赢利的关键。从人才的发现、团队的组建、人才的使用到如何留住人才,也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计算机行业内不同公司企业间已经建立了单一类似的商业文化,雷同的商业文化无法体现出对人才吸引力的优势,也就是说,A公司的商业文化和B公司的商业文化在影响人才对它们的选择时都显得无足轻重。这个时候,哪个公司能够具备行业文化特质,便能给于人才更大的行业发展空间,也才更具备吸引力。

非生产部门的计算机文化建设
在建立计算机文化的过程中,非生产部门的计算机文化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人力资源部门如果不明白开发语言、研发过程的基础知识的话,就连筛选简历也会成为头痛的问题。
在非生产部门建立计算机文化,就是通过行业文化建立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的共同语言系统,让彼此工作能够互相呼应、更为协调。

行业文化的作用,是间接服务于企业的赢利目标的。像海之大美与曲水流觞之美一样,互相成就。直接作用力与间接作用力的结合,是软件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效益持续提升的基础,是今天我们的软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共同提升的目标。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云原生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878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来源:南京创业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0年9月8日
下一篇 2010年9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