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面试)

软件测试基础(面试)

特点: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输入。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若得到确认,则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只有前一阶段输出正确,后一阶段才能正确。
推迟实现的观点:在编码之前,设置了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的根本任务规定在这两个阶段主要考虑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软件的物理实现。
缺点:
依赖于早期进行的唯一的一次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风险往往迟至后期的开发阶段才显露,因而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适用项目:
需求清晰明了且时间要求宽松的软件开发项目;
规模小,需求简单,功能单一的项目;
阶段划分:
计划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发布阶段->实施阶段->运行维护阶段


V模型

软件测试基础(面试)
将瀑布模型与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并且加入两种模型均忽略了的风险分析。
特点
风险驱动的,关注风险,风险分析后决策是否继续进行项目
优点
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
减少了过多测试或测试不足;
维护和开发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
适用项目
主要是用于大规模软件项目,需求不明朗,风险比较高的项目。
阶段划分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旋转,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完善的一个新版本。一个螺旋为一个阶段,每个螺旋式周期可分为:
制定计划: 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风险分析: 分析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实施工程: 实施软件开发(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按螺旋周期推进)
客户评估: 评价本轮的开发结果,提出修正建议,计划下一轮的工作。

原型模型

软件测试基础(面试)
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的迭代特征。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
  1. 特点
    第一阶段增量往往是核心产品;
    每一阶段增量均为可发布一个版本,早期的增量是最终产品的“可拆卸”版本;
  2. 优点
    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当核心产品很受欢迎时,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阶段增量。同时人员可以并行工作。
    需求明确部分可以分阶段实现,逐步优化系统需求,逐步集成系统元素。
    阶段交付,当配备的人员不能在设定的期限内完成产品时或者客户/市场要求进度急迫时,提供了一种先推出核心产品的途径,这样阶段交付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3. 适用项目
    适用于需求逐渐清晰的软件项目
  4. 阶段划分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
    第二阶段(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
    第N阶段(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
    发布阶段
    实施阶段
    运行维护阶段

来源:*猪耳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