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兵临城下“社交国王”张小龙如何应对?

钉钉兵临城下“社交国王”张小龙如何应对?

这两天,马云在阿里巴巴合伙人的群里,公开批评了他最看中的一款企业社交产品。然后,这个产品团队“缺心眼地”把马云的批评公诸于众。再然后,这封写给腾讯和马云看的道歉信,“不经意间”成了今天互联网圈的热点,其传播效果,胜过阿里巴巴在地铁站、高铁椅背、Uber平台,或明或暗叫板微信的所有广告!

钉钉兵临城下“社交国王”张小龙如何应对?

钉钉兵临城下“社交国王”张小龙如何应对?

这个被要求检讨的产品叫“钉钉”。如果用一句话介绍,这是阿里巴巴又又又推出的一款社交产品。

阿里又又又玩社交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始终不忘在商业社交上给腾讯横拌几脚。作为电商沟通软件的阿里旺旺、千牛,早就引入了类似于朋友圈的“买家秀”“卖家秀”功能,支付宝甚至开通“朋友”二级页面的“生活圈”,顶着被骂低俗的风险玩女网红暴露装自拍。结果,阿里旺旺、千牛始终停留在工具属性而形不成高用户粘度,支付宝更是在砸钱上央视春晚玩“集齐五福”后,因系统宕机、中奖率低等遭受用户诟病。

真正算得上一封BAT量级“宣战书”的,是在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的移动好友互动平台,这是集团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后,首个对外正式亮相的集团核心级项目——一款叫做“来往”的App。

啥叫“核心级”?马云以花名“风清扬”入驻来往,建了一个完全无门槛的群——不需要像微信群那样受邀或认证后才能参加——与全球网友天天互动,然后马云邀请到他的“朋友圈”——马云的太极好友李连杰,时常到阿里串门的赵薇、后来牵线天猫“双11”春晚的汪涵——各路文化演艺圈人士纷纷入驻来往。来往一下子集合了微博的粉丝圈和微信的朋友圈,势头极盛。

2013年末,微信的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人大关。当时,微信最操心的不是如何应对来往,而是如何应对用户语音通话需求激增,冲击了电信运营商通话业务而被围攻(宝宝好傲娇……)。不过,阿里巴巴还在暗暗使劲儿。一家媒体对来往项目负责人陈航的专访中提到:“马云甚至曾亲自为其站台:每个阿里人在当年11月底前必须拉来100个用户,没有100个用户就没有当年的年终奖。”

怀着满满的恶意,我八卦了一下,“来往”早已无声,被低调改造为面向90后的社交软件“点点虫”。官网介绍,“点点虫”是一款面向90后的即时通讯社交应用,用户发送文字、照片给好友,看过后,消息将从应用内彻底消失。“点点虫”,听这名字,就充满着青春期荷尔蒙的一种味道(太邪恶了……)。不过,“阅后即焚”在中国始终处在政策灰色地带,在打击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方面面临挑战。

果不其然,不到半年,点点虫后来又转型做“美颜自拍神器”的特效相机——真是很好地践行阿里“拥抱变化”的价值观啊……然并卵,ASO100榜单显示,在苹果商店的“社交(免费)”类别,点点虫排名268位,在本来就不盈利,还赢者通吃的社交App大战中,20名开外的社交工具,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微信注定无法专注职场社交

这边,原“来往”项目团队还在不断调试社交产品的方向;那边,“来往”创始成员陈航,早已另起炉灶,蛰伏一年半,打造出一款叫钉钉的企业社交产品。这款产品,被认为阿里巴巴全集团——甚至是阿里投资的所有阿里系项目里——与腾讯类似产品差距最小的一次。这次,陈航没有直接挑战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的微信,而是涉足了微信缺乏更好服务供给的“职场社交”领域。

2016年1月,阿里巴巴在全集团财报中,首次披露“钉钉”数据:“自2015年1月正式发布以来,钉钉用1年时间成长为中国第一企业级社交品牌。”截至2016年5月30日,钉钉“共创企业”已达1200家,包括复星集团、分众传媒、统一企业等,企业组织数超过150万。

这个败于“来往”又成于“钉钉”的陈航,是怎么挑战微信支付、“社交国王”张小龙的权威的,反过来说,张小龙过去在微信上的巨大成功,是如何成为企业微信的牵绊的?

实际上,在钉钉之前,专注于职场“轻社交”的“脉脉”,主打于“公司八卦”的职场匿名社交的“无觅”,已经积攒了百万级的职场用户。但这两款产品都只在C端(员工端)发力,切不进B端(公司/机构端)。“脉脉”后来转型做人才猎头、在线咨询,是因为换换名片、扯扯闲淡根本无法产生现金流,而“无觅”至今沦为各互联网公司互相攻击的“公关战场”。

钉钉则不同,它切入的是基于移动端(手机、iPad甚至便携设备等)的沟通协同工具,而它的竞争对手弱爆了,是仍停留在PC时代的“RTX腾讯通”,还有已经停止服务的MSN。在这个领域,钉钉一开始解决的痛点,是企业内免费通话、员工打卡考勤等等老板的痛点。钉钉一上来就向用户赠送免费电话时长——不是微信语音,是不占用网络流量、也不产生话费的电话哦。我是企业V6级权益,每个月有多达500分钟的免费单人通话通话时长(嘿嘿……)。

钉钉做的,恰恰是巨无霸的微信做不了的。微信秉持“极简主义”的精神。张小龙早年混“饭否”,有两句话非常震撼:“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大部分的所谓创新,都是把问题搞复杂化而已。”

这句话背后的产品逻辑是,只有把中国6亿用户的最大公约数发挥到极致,才能让微信上的功能不被大多数用户当做是“鸡肋功能”甚至是“碍事功能”。QQ一打开,上面跳出来的什么星啊钻啊、游戏大厅啊、第三方应用啊,这在微信用户眼里都是不能容忍的。更不要说一打开微信,就冒出老板给我定向发的通知了——这简直就是微信的自杀式袭击啊!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本发布。2012年3月29日,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终于,突破一亿!”前1亿人奠定了中国第一款不“高仿”美国的伟大应用,腾讯花了1年左右时间。而钉钉用了第1年时间,积累了100万企业级用户,虽然绝对数只有腾讯的1/100,但别忘了,如果平均一个中小企业有20人,钉钉就有2000万的C端用户,而这些用户因为天天要在钉钉上面打卡、开会、通话……其用户粘性和商业转化率,都要远高于微信。

正是基于移动办公市场的千亿级需求,2016年4月19日,腾讯正式上线企业微信1.0版。这一次,腾讯在后,阿里在前,第一局,阿里胜。

钉钉“亲老板”,企业微信“亲职员”

钉钉志不在企业微信,它的目标,是再造出一款微信量级的应用!

于是,钉钉把擂台打到了深圳腾讯总部附近的地铁站,打出了后来被马云认为很low的广告:“钉钉群的蒋总是真的,钉钉上只有工作。”“XX群的‘蒋总’是真的吗?工作生活混淆。”而“XX群”字眼的背景色,就是微信的绿色。钉钉所说的是,武汉某私企一位女会计被所谓“董事长”拉进一个新建的微信群,群内6人自称都是“公司老总”,结果女会计被骗后,将公司85万公款汇给诈骗团伙。

虽然这场口水战最后引来马云在阿里巴巴合伙人群里说:“钉钉那个广告实在太low了像jd做的广告,我已经正式向马化腾和腾讯公司道歉!”而且马云还严厉地暗示:“看来市场预算太多才会造成这样的事。”

钉钉兵临城下“社交国王”张小龙如何应对?

不过,这场围绕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的“大神三角戏”,掩盖了一个关键问题。在钉钉眼里,“钉钉只有工作”而微信是“工作生活混淆”。在企业微信团队眼里,钉钉则是那个“工作侵犯生活”的角色。

只要钉钉App一开着,就容易被老板“钉一下”,搞得自己手机会收到应用推送、短信甚至电话,而所有被老板选定的接收人都会收到一条“广播”,且是否已读,老板都一目了然。遇到“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甚至是“一边休息一边工作”的变态老板,这不是逼得员工没法躲嘛。企业微信对外宣称,用户可以设定“休息一下”,包括选择“小休”或“下班”这两种状态,在这一模式下,不会收到消息提醒——这被视为对钉钉“亲老板”价值观的一种挑战。

钉钉兵临城下“社交国王”张小龙如何应对?

其实,这不仅是产品功能设置上的不同偏好,背后更是钉钉和企业微信的不同逻辑。阿里巴巴从电子商务公司起家,如今企图打造中国最大的商业基础设施公司,始终没有脱离为B端(企业/机构用户端)服务的角色。钉钉总经理陈航也直言,这个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帮扶中国4300多万家中小企业解决内部管理的痛点:“一个中小企业老板要开会,然后秘书就要不停地打20多个电话,说下午3点种老板说开会,这个时代还干这个事情不觉得很奇怪吗?”

而QQ、微信团队都是做C端(个体用户端)起家。张小龙的饭否日志里还有一句撒娇的话:“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换句话说,作为微信团队的又一款战略及产品,企业微信更关注的不是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而是怎么帮助公司员工个体自发提高效率。

企业微信做不到“人人连接”

虽然都是职场沟通协同工具,但两者的范围有微妙区别。一家创投媒体分析道,企业微信更强调“企业内沟通”,钉钉则更接近完整“工作关系”的建立。比如,企业微信不能添加公司外部的好友。而钉钉还设置了不限于本公司的“群聊”功能,并支持添加非本企业的好友。

互联网预言家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一书中,描述了最接近腾讯公司“连接器”战略的美好愿景:一切人连接一切人。这不仅是休闲社交的连接,更是职场社交的连接。而阿里巴巴的陈航,已经替张小龙,提前探索并初步实现了这种“连接器”功能。随着工作众包、零工经济、分享经济的盛行,“工作关系”已经打破了企业组织的边界,这时候,再用“企业内沟通”来定义职场社交,就显出企业微信的保守。

“企业内沟通”,顾名思义,非企业正式员工,不能登录该企业的企业微信,更无法通过企业微信实现功能,这背后,是企业微信作为微信团队内部项目的极度纠结之处。来往自打没落之后,阿里巴巴没有其他战略级社交产品,可以无牵无拌地大力扶持钉钉。而腾讯还有QQ、微信两款数亿用户的超级“流量奶牛”。如果企业微信把非企业内社交全都给包下来,就很难跟母体微信划分边界,甚至出现左右手互搏的局面!

反观钉钉,却能在诸多职场应用场景中得到拓展——松散组织如物业公司与住户的沟通,非正式组织如学生社团与社员的沟通,乃至是那些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的行业——媒体机构与公关公司、市场部门与外部客户、行业协会与会员单位……

当钉钉掌握了更大的一张网之后,就能够衍生出比企业微信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不仅能把外部资源导流到公司内部(如引入员工班车、体检机构、职场健康险品种等),甚至还能实现公司内外部资源之间的商业整合,如增加类似于客户管理系统CRM的移动营销功能,这么一搞,估计纷享销客这些独立于BAT的平台,就要相当紧张了……

截至本文写就,马化腾、张小龙依然没有对钉钉的广告、马云的表态做出回应。如果要在移动办公市场打个翻身仗,我冒昧给张小龙先生提出3点建议:

第一,企业微信团队要独立于微信运营。当年,正因为有了边缘化的内部创业,微信才能崛起为比肩QQ的又一款超级应用。今天,正因为有了独立于阿里巴巴商业基因的创业团队,钉钉才能专注于张小龙式的产品体验和用户导向。而企业微信,未尝不需要一次涅槃重生,以克服微信和企业微信之间的“左右手互搏”!

第二,要平衡好“自由”与“效率”的尺度。阿里巴巴基于2B(对商家/机构)基因,天然地偏向“老板端”而非“职工端”,今天钉钉仍处在野蛮生长阶段,能拉来一个企业是一个,未来总会面对员工认可度、活跃度的瓶颈,进而形成企业效率“天花板”。而企业微信也有自己的瓶颈——如果只专注于“职工端”而非“老板端”,鉴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C端(个人端)用户很难形成付费习惯,光靠烧钱推广是不可持续的,更是SaaS(企业级服务)市场的投资人不允许的,最后买单的,仍然是老板。

第三,要坚守腾讯开放生态。腾讯曾经想一家做电商、做搜索、做微博,形成超级大平台,直到与360“3Q大战”遭受用户质疑,马化腾破釜沉舟,推出“腾讯开放平台”战略,甚至提出3年内投入价值100亿资源、扶持100家创业企业市值过亿。而钉钉,正是朝着腾讯的开放平台的思路迈进,摒弃了阿里巴巴对优质业务“吃独食”的态度,与Uber等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甚至有人说,在社会化营销方面,“钉钉比企业微信更像QQ”。企业微信不能再亦步亦趋,必须大刀阔斧走向完全开放,尽可能接入第三方应用。

文 / 梁嘉琳

编 / 王梦

【热文推荐】

关注“寻找中国创客”公号,回复入围项目名称,即可了解详情。点击“阅读原文”,轻松报名参与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

来源:寻找中国创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16年5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