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些年经典预言:ERP已死 不做业界前二就会被干掉

重温那些年经典预言:ERP已死 不做业界前二就会被干掉

1997年IBM发表“PC已死”的演说,2001年Gartner Group发表“ERP已死”的报告,时至今日重新审视,这类的演说与报告似乎过于“危耸”,否则现在持续在贩售的难道是“僵尸”?

不过,这些演说与报告也并不全然空穴来风,看看今日的PC与ERP市场,确实一年比一年严苛难受,PC从90年代初的国际10大厂,90年代中的4大天王(COMPAQ、DELL、HP、IBM),到2002年因HP以210亿美元购并COMPAQ后所呈现的3强(DELL、HP、IBM),至2005年IBM将PC部门以13亿美元出售给联想(Lenovo)后,焦点与观察似乎就只落在DELL、HP两家身上。

同样的,ERP过去也有所谓的5强(SAP、Oracle、PeopleSoft、J.D. Edwards、BaaN),然2000年英国Invensys Software & Systems(ISS)以7.08亿美元购并了荷兰BaaN,2003年再以1.35亿美元转至美国SSA Global Technologies(SSA GT),同年比BaaN再转售稍早发生的、还有PeopleSoft以17亿美元购并J.D. Edwards,之后立刻传出Oracle将购并PeopleSoft,经过1年多的交战,终于在2004年底由Oracle以103亿美元收并PeopleSoft。

事实上,全球前10大的软件业者都在进行整并风,且不限企业商务用软件或个人桌上用软件,如Symantec于2004年底以130亿美元购并Veritas,有趣的是无论营收与排名Symantec都落后于Veritas,等于是反逆购并,此外Adobe于2005年4月以34亿美元购并Macromedia。

国际一线PC业者眼前剩DELL、HP,相似的国际一线ERP业者也大体仅存SAP、Oracle,然而ERP市场的血战就此结束了吗?答案是未必。

一线ERP业者之所以要相互兼并,很大的一个因素在于大型企业级的ERP市场已经饱和,每年新导入、建置的大型ERP项目件次几乎无再成长,迫使业者无法从ERP的软件授权费上获益,只能以增加授权之后的后续更新费、支持维护费来获益,甚至服务费用的比重多已超过授权费,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是ERP软件业者?还是ERP服务业者?也似乎是抢到信息服务业者或系统整合商的地盘饭碗。

经过一番厮杀兼并,ERP市场版图并未因此恢复稳定,大型ERP市场(通常也意味着高获利)前景不在,使国际一哥级的ERP业者数从5减至2,但笔者相信接下来就是中小企业级ERP的杀戮战开打,而且战况肯定比过往更轰烈。

笔者之所以如此认为,主要有5项因素:

●一线ERP业者的相互血战,实与2000年2003年的全球不景气有所关连,同样的也在同一时间迫使二线ERP业者相互整并,竞争后所续存的二线ERP业者,如美国QAD、美国MAPICS、瑞典IFS、瑞典Intentia、荷兰Exact、美国Epicor等,虽然从地域市场或产业别专长来看仍有机会各占一方,但若希望进一步的跨涉扩增,相互间依然有所竞争。

附注:以上描述并不表示QAD、IFS仅提供中小企业级ERP,事实上部分业者也有提供大于中小企业规模所需的ERP软件及方案。

●大型ERP业者过去拥有丰厚的营收,在尚未收并PeopleSoft前Oracle有高达60亿美元的可动用现金,大型ERP业者可透过功能简化、价格调降等动作,以增加自身在中小企业级ERP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并向用户承诺日后一定程度的功能扩展与效能延展。

●Microsoft也在2000年2003年期间趁景气差时大买便宜货,总共花了26亿美元买下数家欧美ERP业者,决定进军中小企业级ERP市场。

●各地的本土ERP业者,如台湾的鼎新(Data System Corp.;DSC)、汉康(FAST),以及“南金蝶、北用友”等,若不希望现处的Tier-3层级遭到挤压,自然要多些努力,好与现有国际性的Tier-2业者,以及Tier-1业者的中小企业级产品相抗衡。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商务应用软件也逐渐能采云端方式,因此传统的ERP建设、导入方式也有可能受云ERP解决方案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市场上。

以下,我们将针对上述各个因素进行深入,以推探中小企业级ERP的可能未来。

二线兼并战况不下于一线

一线业者若打喷嚏、二线业者就感冒;一线业者若感冒、二线业者可能就得肺炎。所以当一线业者相互整并时,二线业者一样有相互挤压、且惨烈程度不下于一线业者的市场争战。关于此种现象,从以下的描述可以更深刻体会:

■美国MAPICS于1999年底收并美国PivotPoint,2002年收并美国FrontStep(更早前的原称是Symix)。

■荷兰Exact于2001年收并美国Macola,2002年收并美国Kewill Systems plc。

■美国SSA GT于2002年收并美国CA(组合国际)的InterBiz事业部,2003年正式收并美国Infinium Software,同年也收并荷兰BaaN。

■美国QAD于2000年收并Enterprise Engines, Inc.。

基本上ERP大厂不是来自美国就是来自欧洲(荷兰、瑞典、丹麦、德国),就像PC大厂不是来自美国就是来自亚洲(如日本、台湾、韩国、中国),不过从上述来看似乎还是以美国业者在并购活动中较为活跃,且尚未将Microsoft的动作列入考虑,相对频繁的则是本土地域较小的荷兰、丹麦,至于德国、瑞典等欧洲相对大国较少传有收并消息,如SAP、IFS、Intentia等。

如果经过一番二线业者整并而使市场版图趋稳,竞争也就能够趋缓,但看来这是种空想乐观,即便将Oracle强行收并PeopleSoft的举动一直拖延到2004年底视为特例,但2005年1月MAPICS也遭美国Infor International Limited所购,看来整并行为只是过了尖峰,但并未全然停止,也无人能保证何时能停歇。

Oracle、SAP下血本痛下杀手

既然大型企业级ERP市场趋稳,除了增加年维护支持的费率外,往中小企业发展也是不得不为的策略。

2003年PeopleSoft收并J.D. Edwards后,很快在数个月内宣布整并后的后续软件发展策略,原PeopleSoft 8将变成Enterprise,原J.D. Edwards 5将变成EnterpriseOne,虽然PeopleSoft表示EnterpriseOne只是偏向预先组态、预先整合的版本,但“One”字在商务应用软件界似乎与“降等”是同义词,类似的还有SAP的中小企业版ERP:Business One,或Oracle的精省版数据库:Standard Edition One(有时也直接称:Standard One,省去Edition)等,如今Oracle取得PeopleSoft后,同时拥有PeopleSoft及J.D. Edwards的ERP软件,使Oracle在ERP市场拥有更强的“下杀实力”,只待指定哪一套为先遣部队、抢滩先锋军而已。

SAP也相同,过去即有企业用户表示,之所以选择非SAP的ERP主要在于自身的授权预算吃紧,然在选择后才发现SAP在授权计价方面有很快的“下修速率”,因此ERP界的最高贵血统若愿意放下身段,依然在用户心中有着最大的吸引力。而SAP的中小企业版ERP有二:mySAP All-in-One(俗称:A One)以及Business One(俗称:B One)。

除了血统与价格外,笔者认为SAP的优势还有最稳的经营与最少的收并,即便Oracle并下PeopleSoft,都很难称自己为世界第一的商务应用软件业者,原因是Oracle尚有许多收益来自基础的DB/AS而非应用的EBS,SAP的第一之位仍受认同,且收并总会让原用户感到心理压力。

Microsoft可动用最大技术力、最大经济力

严格而论,Microsoft收并欧美ERP业者的举动,也当归列到Tier-2相互兼并的范畴,但之所以单独提出来的原因,在于Microsoft惊人的业界影响力,包括技术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技术影响力莫过于Microsoft掌握Windows及相关极度普及的自有软件标准(如COM+、.NET等),而经济影响力则是Microsoft拥有数百亿美元的可用现金,即便对XBOX采行卖一台赔一台的焦土抢滩竞争法,也不过赔了约1.5亿美元,连利息钱都不到。

Microsoft先于2001年以11亿美元买下美国Great Plains,过程中也取得美国Solomon,之后又于2002年以14.5亿美元买下丹麦Navision,且被并之前Navision也刚收并Axapta不久,如此算来Microsoft总共取得4家业者的ERP软件,似乎多到可以推出“ERP Suite”的套餐,只是取向皆同而非各异,再加上Microsoft收并的商务ASP营运软件:bCentral,以及之后自研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Microsoft CRM,这一切构成了该公司的新事业部门:微软商务方案部(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s)。

为了让此事业绝对成功,Microsoft也重金礼聘此领域的顶级经理人来领军,同时也为了让收并后的原有用户持续保有信心,Microsoft提出绿色项目(Project Green),担保4套ERP都将持续改版、更新、支持维护至2012年。

凭借着雄厚实力,Microsoft大可将XBOX的“以本伤人”战法转套用到ERP产品上,Microsoft的ERP软件在授权上能有最大的“牺牲空间”,过去有业者认为Oracle的ERP(即E-Business Suite;EBS)多半是与Oracle Database“并肩作战”,在总体授权方案上有较大的弹性,若仿效此法则Microsoft不仅有数据库,尚有操作系统的层面可以商议。

无论各业者如何强调不以整体方案成本的“调节力”作为竞争优势,然众人皆信Total Solution的总体效益一直存在,就连纯软件业者也经常对硬件业者的软件随附(Bundle)作法有所微词。不过,这也并不表示产品线较精致的业者就没机会,在不景气时确实用户较在意成本,对Total Solution较为青睐,但回春后仍有用户会将焦点重新转向Best Solution。

比较有趣的是,90年代后期Microsoft为了对抗Sun而刻意拉拢SAP,原因是当时SAP的ERP多被安装与执行在Sun的UNIX服务器上,而SAP接受与Microsoft的合作,积极发展在Windows平台上的ERP,时至今日至少有40%的SAP ERP软件是在Windows上执行,甚至更多,而如今Microsoft亲自跨入中小企业级ERP,同时SAP在大型ERP市场饱和后也对中小企业领域积极强进,双方表面上尚未伤和气,但相信有愈来愈多的台面下较劲。

本土ERP业者如此因应“全球化”压力?

国外ERP软件一引进台湾和中国,第一件要做的必然是本土化(Localization,也称:本地化、在地化、当地化),包括财务功能须支持统一发票,人事功能须支持农历放假,但这只属于基础调适,国际软件很难针对当地国情、商境有更深一层的修改与支持,且通常还是透过协力业者(Third Party Vendor)、合作伙伴(Partner)才能完成当地化调适,而这似乎也是各国本土ERP业者持续维存的主要利基。

软件方面的优势仅在本土特色,但国际级ERP也另有优势,即是产业模型与流程模板中多半已带有最佳典范(Best Practice),油品业者可参考与国际知名同业(如英国石油、荷兰壳牌石油)的相近业务流程,零售业者可吸收美国Wal-Mark、英国TESCO的规划设计。

此外,本土业者的ERP软件通常较少有中立的信息服务业者、系统整合商愿意为其推倡建置与导入,软件业者时常要兼具服务业者的角色,自行担负起规划、导入、调设等服务,如此企业用户才愿意采用,不过本土业者在服务上也确实较国际级业者有较高的配合度,无论在联系速度、到场速度、客制程度上都更优。

因此,要因应国际一、二线业者的进军,世界各地的本土ERP业者只能在价格、服务、配合等层面有更多的让步,甚至许多已采半拥抱策略,即是兼卖与兼导国际级业者的ERP,以高低区隔定位的作法同时供应国际与本土ERP。

结尾

很明显的,ERP的全球战役尚未平息,只是从大型转至中小型,业者数从春秋百家争鸣到战国七雄,未来可能是楚汉相争,事实上许多领域早已如此,CPU大体为AMD、Intel,GPU大体为ATI、NVIDIA,就连查找引擎也是Yahoo!、Google互杀,KTV不也只剩钱柜、好乐迪?每个产业自然有其胃纳排名。

不过,似乎只有前一、前二最牢靠,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纷争不是让和其正无立身之地吗?所以不做到业界第一就要做到第二,不然就会被干掉!

来源:人称T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月7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