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今天我们来聊一款非常有意思的中国战斗机——歼-11BS双发重型战斗机。

说到中国第一款世界四代机水平的重型战斗机(现标,全文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来料组装的歼-11A战斗机基础上,大量使用国产设备的歼-11B战斗机。而歼-11BS重型战斗机,则是中国第一款拥有世界四代机水平的双发重型战斗机。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歼-11BS

在中国大批量从俄罗斯进口苏-27SK战斗机的同时,出于培养飞行员的需要,空军也前后从俄罗斯进口了40架的苏-27UBK双座教练机。并且,为了能够从中国手头上拿到更多的订单,俄罗斯在苏-27UBK生产技术的转让上卡得很严格。中国经过多次尝试,仍然无法从俄罗斯获得苏-27UBK教练机的生产技术。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苏-27UBK

也正是因为苏-27UBK教练机的引进失败,导致歼-11BS双座重型战斗机出现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不少人都认为歼-11BS主要担负教练任务,战斗任务只是兼任。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战斗任务反而是歼-11BS双座重型战斗机的主要任务。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全村唯一的希望”——被寄予厚望的歼-11BS重型战斗机;

实际上,虽然当时中国空军手头上的苏-27UBK教练机不足,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先进的高级教练机。但当时中国空军还有中级教练机可以暂时补上这个空缺,而且尽可能让经验丰富的精锐飞行员转飞苏-27SK,在短时间内培养了不少苏-27SK战斗机飞行员。当然,代价就是部分苏-27SK战斗机和歼-11A战斗机机体寿命消耗得很快。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苏-27SK

不过,因为早期的苏-27SK战斗机和歼-11A战斗机并不具备发射中距空空导弹,执行超视距空战的能力。超视距空战能力都缺乏,更不用说超视距对地打击了。

当时中国海空军手头上唯一同时拥有这两种能力的战斗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76架苏-30MKK战斗机和24架苏-30MK2战斗机。按照正常情况,中国最好是直接对这两款战斗机进行仿制。但很可惜,当时中国了解的是苏-27SK系列的机体,加上缺少苏-27战斗机原始的风洞数据,直接仿制苏-30战斗机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苏-30MKK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在已经开始使用国产设备的歼-11B战斗机基础上,研制一款中国自己的双座重型战斗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歼-11BS双座重型战斗机。

歼-11BS重型战斗机出现的时间很早,2007年歼-11BS就出现了。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当时中国海空军对歼-11BS重型战斗机的定位,是一款“中国版苏-30”,除了要能够执行超视距空战任务外,还要能够执行远程对地攻击任务。因为对其期许过高,当时甚至有人将歼-11BS重型战斗机定位为“中国版苏-35”。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歼-11BS并不是“中国版苏-35”。

歼-11BS重型战斗机大量使用了当时中国在歼-11B战斗机上使用的设计,然后参考部分苏-30战斗机的机体设计,让歼-11BS战斗机在外形上有非常高的辨识度。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比如,苏-27系列的空优机红外设备一般居于风挡正中,苏-30系列的则居于机体右侧,而歼-11BS的红外设备仍然设置在风挡正中。苏-30MKK和苏-30MK2的垂尾是不切尖的,但歼-11BS的垂尾进行了切尖处理。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苏-30MK2

这一切都表明,歼-11BS战斗机,实际上是当时苏-27一脉和苏-30一脉的“混血儿”。

如果从技术指标上来说,歼-11BS战斗机勉强达到了中国海空军的预期。空战方面,除了能够使用PL-12这类中距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外,因为使用了三轴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具备较好的操纵性能,歼-11BS也拥有不俗的近距离空战能力。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挂载PL-12的歼-11B,歼-11BS也能挂载

在对地/对海攻击方面,采用“玻璃化座舱”,配备有战术输入控制面板和HOTAS系统。同时,其雷达具备合成孔径绘图能力。所谓的合成孔径能力,就是将一个雷达脉冲作为一个天线单元,从而在信号/数据处理端“合成”一个较大的天线孔径,从而提高雷达的分辨率,这点在对地攻击时具备非常大的优势。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当然,在外观上,歼-11BS战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双座舱设计。位于后座的武器操作员可以操控某些大型制导武器,比如电视制导炸弹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攻击。总体上来说,解决了中国海空军“有无问题”,避免中国海空军进口更多的苏-30MKK和苏-30MK2战斗机。

服役仅14年即面临淘汰——问题不少的“临时工”;

使用了大量国产设备和国产发动机的歼-11B战斗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将质量稳定下来。而这一点在歼-11BS战斗机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作为一款新锐重型战斗机,歼-11BS重型战斗机一开始打算使用的是国产的FWS-10A型发动机。但因为国产发动机没赶上趟,临时使用了俄制AL-31F型发动机顶替。但后面定型的FWS-10A型发动机又出现了大规模返厂的情况,导致中国不得不从俄罗斯订购更多的发动机。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其次,歼-11BS战斗机上使用的三轴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本身也有点问题。毕竟是早期型产品,质量、体验都还有一些问题,甚至还导致了1次一等事故。

当然,这些问题对于歼-11BS战斗机来说只能算“严重”,还算不上“致命”。对歼-11BS重型战斗机造成严重影响的,是歼-16战斗机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成熟。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就像上文所说的,歼-11BS重型战斗机实际上是当时中国军用航空工业,在对苏-27系列、苏-30系列战斗机了解有限的情况下,不得已研制出来的产物。中国海空军真正需要的,是以苏-30系列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歼-16战斗机。

虽然从外形上来看,歼-16战斗机和歼-11BS战斗机有些地方比较相似,比如垂尾都不切尖。但歼-16经过了充分的风洞试验,第一手的风洞数据都是我们自己吹出来的,和国产飞控软件搭配起来效果更好,而不会像歼-11BS那样,出现那么大的操纵系统问题。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在歼-16战斗机这个“正式工”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歼-11BS战斗机这个“临时工”自然可以慢慢修改自己的设计缺陷。但当满足海空军需求的歼-16重型战斗机出现后,歼-11BS战斗机这个“临时工”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从2007年到2021年,仅仅14年而已,曾经“全村的希望”就面临淘汰,让位给歼-16战斗机的窘境。

歼-11BS接下来该往何处去——“歼-16化”是否可行?

歼-11BS战斗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接下来怎么进行升级。歼-16算是苏-30一脉,而歼-11BS只有一半的东西在苏-30这边,另一半在苏-27一脉。这种尴尬情况,让歼-11战斗机往左也不是,往右也不是,十分尴尬。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歼-16化”除了记载相控阵雷达外,还需要对记载航电设备、武器接口,最好是连飞控系统也进行升级。要强行改可以,但代价很大。毕竟部分歼-11BS已经到了中期改进升级的时候,“歼16化”实际上有些浪费。

目前空军已经对自己装备的部分歼-11BS战斗机进行了升级改进,空战方面让歼-11BS具备携带射程更远的PL-15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对地攻击方面则依靠加挂吊舱来解决。总结起来,就是能不拆机体就不拆机体,靠软件升级和外接吊舱来提升战斗力。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携带PL-15的歼-11B,歼-11BS也能携带

空军对歼-11BS战斗机的这种“有限升级”,也表明了空军对歼-11BS的态度——在歼-16战斗机的产量赶上来前,歼-11BS战斗机这个“临时工”,就继续再顶一阵吧,顶天了也就给你换个相控阵雷达。

空军“临时工”——歼-11BS,服役仅14年,因歼-16出现而面临淘汰

歼-11BS挂载的吊舱

当然,这也是不得已为之的办法。毕竟严格点说,歼-11BS战斗机确实有非常浓重“过渡产品”味道。

图源网络,侵删。

来源:军武杂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