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软件公司的华丽转身

2017年12月16日晚,有着“中国特斯拉”之称的蔚来发布了首款量产车——纯电动七座SUV ES8,万人五棵松体育馆,到场媒体500家,场面火爆。

中国第一软件公司的华丽转身

蔚来的的投资人更是堪称占据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马化腾、刘强东、雷军,高瓴资本张磊、车和家李想,还有百度、联想、红杉资本、IDG、TPG和国开行。

众星拱月,翘首以待。

ES8最大的看点就是智能网联,今天这个时代,智能驾驶、车联网已经是科技界最大的趋势,各大车厂纷纷砸进数十亿元计的资金开发相关技术,谁也不愿在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落到后面。

说到车联网,你能想象到的最好投资机会是什么呢?

去年7月份,君临曾经分析了从事相关业务的四维图新,该公司在随后的三季报实现了扣非净利60%以上的超预期爆发。

今天,我们为大家深入探索另一家车联网公司,东软集团。

What?

东软集团,不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掉牙软件公司么,这么多年了,业绩一直不咸不淡,难道还有新天地?

是的,投资这回事,千万别用有色眼镜看人。

如果你愿意跟随我们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瑟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首先给你们透漏一个信息。

东软已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车联网整体方案供应商,有没有料到?

在全球前30大汽车品牌中,85%都使用了东软的车载信息系统,奔驰、宝马、大众、本田、丰田、宾利、法拉利,还有绝大部分国产车厂都是东软的客户。

意不意外?

1

说起东软,这是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背后的故事可以讲上一天一夜。

26年了,东软成立的时候微软才初露锋芒,柳传志还在卖汉卡,任正非还在代理用户交换机,今天的BAT连影都还没见到。

然而,经历了软件、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几轮大浪潮下来,软件行业早就不复90年代的辉煌了,即使当年如日中天的微软现在也很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时代已经变了,东软这样的老IT企业对资本市场来说更是陈旧,甚至落后的典型,慢慢被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东软当然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么多年来,东软做的一直是软件外包业务,毛利率每年在20%-30%之间上下沉浮,公司整体净利率更是多年在10%以下趴着。

IT老大哥听上去高大上,其实也就是个劳动密集型公司,收入多少拼的是人头。

2016年,东软员工总数18052人,一年支付的薪酬31.3亿,员工人均年薪17.34万,IT男的高薪那是名不虚传的,但2016年东软营收才77.35亿啊,员工薪资就占了40.5%。

或许东软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背后的转变。

趋势从2012年开始,发生了改变。

中国第一软件公司的华丽转身

2012年,东软的员工总数是22403人,达到历史的顶峰,然后,就开始了缓慢的下降。

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18052人,降幅高达20%,但员工的平均年薪却从11.47万提升到了17.34万,上涨幅度高达51.18%。

这背后的转变力量是什么呢?

主要就是东软的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变,从过去依赖人员规模的量的增长,转向如今依赖软件服务的质的提升。

中国第一软件公司的华丽转身

2

东软在历史上的一些沉淀,也带给了他新生的机会。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在全球前30大汽车品牌中,85%都使用了东软的车载信息系统,奔驰、宝马、大众、本田、丰田、宾利、法拉利,还有绝大部分国产车厂都是东软的客户。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尤其是汽车行业,讲求的是工匠精神和辈分,没有长时间孜孜以求的奋斗沉淀,你又如何能够打动这么多的大品牌?

事实上,在汽车前装软件领域,东软已经耕耘了20多年了。

1991年,东软成立,然后和日本软件大厂阿尔派达成外包合作关系,第一个切入的领域就是汽车软件。

1997年,东软拿下第一个世界级的大客户,本田汽车,为此定制车载娱乐信息系统、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

2004年,东软成立汽车电子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汽车辅助驾驶。

2010年,东软600万欧元买下了Harman(哈曼)的子公司ISG,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收购ISG,表明东软向高端价值链转移的决心,董事长刘积仁当时是这样说的,“不是600万欧元,就是要我1200万欧元,我们也会去做这个事”。

根据协议,东软对价收购ISG所拥有的与汽车导航系统相关的电子硬件、机械硬件和应用软件开发业务订单和将近200人的研发团队。

这个研发团队都是全球汽车电子的顶尖人才,普遍拥有10多年汽车软件开发经验,服务的都是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等全球顶级客户。

怎么样,如此强大的历史积累,有没有被惊到?

或许过去的种种努力,在短时间内并不会看到立竿见影的业绩反馈,但是努力了,竞争力沉淀下来了,当风口吹来的时候,这一切都不会是白费的。

3

东软目前在车联网方面到底实力如何呢?

说几点。

先说人才,东软目前在主要的汽车制造大国,包括德国、日本、美国等,都建有研发中心,有近3000 名汽车电子工程师在从事车联网技术的研发。

这个规模,是否有超出你的想象?

从最早的车载娱乐系统,到现在的车内交互、智能互联、车载安全、辅助驾驶四大模块,东软在相关技术方面的积累已经相当完善。

举个例子。

2016 年10 月,东软联合英特尔、一汽红旗三方合作共同研发的“智能驾驶舱平台”C4-Aflus 发布,同时,东软还发布了新一代全液晶仪表盘e-Janus。

中国第一软件公司的华丽转身

这个平台可以兼容多个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商店下载应用,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支持5路高清摄像头信号识别,可以通过云服务实现远程监控与诊断,等等。

这项合作,由英特尔提供芯片,东软负责软件系统,红旗负责整车生产,预计2018年量产。

或许对于红旗车的销量,大家不会有很强烈的预期,不过这不重要,至少证明了东软有这方面足够强大的技术积累。

在车联网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领域,包括车辆检测、行人识别、障碍物检测、道路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头灯检测与标定、接近对象检测等等,东软的技术实力是国内领先的。

2016 年9 月,东软发布了国内首款车载信息安全产品——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

同一时间,东软还发起成立了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ACIA),这是一个由东软、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恩智浦(中国)等业界大咖联合发起成立的。

还有还有。

2015 年7 月,东软与阿尔派合资成立了东软睿驰,2016年8月,东软睿驰发布了新一代的BMS,经过多轮测试后,2018年有望装车量产。

根据官方公众号2017年10 月11号报道,东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东软集团沈阳园区上路测试。

……

这一切,从技术,到产品,到客户资源的积累上,东软已经是整装待发,只等待着行业技术成熟,正式大规模量产的那一天。

当然,或许也不用等那么久。

2016年,东软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收入首次超过纯外包收入,标志着这家老牌软件公司的转型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4

你以为就这样完事了吗?

NO,NO。

提到东软,怎么能忽略了他的医疗设备业务呢?

早在1993年,东软就已经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CT产品,到2015年的时候,东软推出128层CT技术,杀入长期被跨国巨头垄断的高端领域。

2015年的国内CT市场,超过80%的装机还在用16排及以下的低端设备,国产能做16排的都没几家,更别说几乎完全被GE、西门子、飞利浦垄断的高端市场了。

而现在,东软已经在研发256层的CT技术啦!

在这个重要的医疗影像设备领域,东软的CT系列国内市场排名第二、国产第一。

经过长期浸淫之后,东软甚至开始从硬件销售,上升到云服务,搞起AI人工智能的业务尝试了。

中国第一软件公司的华丽转身

不管成与不成,至少证明了东软在这个领域的深厚功底。

当然,东软这么多年来,沉沉浮浮,历史问题也不少,比如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股权的动荡。

很多年了,东软一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你可以想象,一家公司竟然连实际控制人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具有万众一心的奋斗精神呢?

不过可喜的是,2016年12月,通过多次增持,东软控股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2.37%。

东软控股的背后,其实就是董事长刘积仁、总裁王勇峰等管理层,所以本质上,这次增持就是MBO,管理层成为了公司的主人。

既然管理层翻身做主人了,那是不是该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呢?

尾声

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筛选、精挑细选、枯燥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过程。

我们每个工作日发布一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一篇报告就要花费我们团队里两名以上分析师一周的时间,这样耗费巨大成本的研究也仅仅是达到一个目的:

让我们能够在3500家的海量公司里,找到那些在未来一两年里具有相对较好投资机会的头部10%的公司。

十分之一的海选过程。

这些公司真的每一家都完美无瑕,闭着眼买入就能大涨吗?

显然还不是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精挑细选。

抛弃题材股,真正以优秀业绩说话的好公司,具有长期持续业绩爆发能力的好公司,这个市场上不会超过20家。

这又是一次十分之一机会的淘汰与晋级赛。

追求更强的确定性,找到那些我们认为更值得持有的长期船票。

近期,君临在成立深度研究部的基础上,再次成立了5个小组,对2018年我们认为最值得看好的5个行业方向,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对比与跟踪。

遴选出每个方向3-5家,我们认为确定性最强的,业绩将持续超预期爆发的优秀公司。

这张清单,我们将在付费订阅专栏里发布,跟我们的付费用户们携手共进,获得更阳光、长久的收益回报。

——————

作者:君临团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君临【junlin_1980】,更多行业解读、证券分析尽在证券分析第一平台—君临

来源:君临财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18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