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乘政策东风,助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

卢山:乘政策东风,助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

编者的话: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转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软件产业完成业务收入5.5万亿元,占全球软件产业的比重将近20%,是2000年业务收入593亿元的92.7倍,收入平均复合增长达到30.53%,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BAT等互联网企业逐渐步入千亿软件企业行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接近600万人,是2013年的10倍。

为集中反映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电子报特别策划推出“改革开放40年·软件产业”特刊,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撰写文章,从“软件定义”、工业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开源软件、软件工程、软件算法、软件成本度量、软件政策、软件人才培养、小程序等不同视角,讲述改革开放以来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剖析行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提出新时代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路建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 卢山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软件工程实施50周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转变,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高。数字最具有说服力,2017年,我国软件产业完成业务收入5.5万亿元,占全球软件产业的比重将近20%,是2000年业务收入593亿元的92.7倍,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53%,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BAT等互联网企业逐渐步入千亿软件企业行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接近600万人,是2013年的10倍。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40年软件产业政策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为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多措并举推动软件产业初创起步。在“七五”(1986—1990年)和“八五”(1991—1995年)期间,我国对软件等产品实行免征产品税、减半征收所得税、可按销售收入10%提取研发费,以及对重大引进工程项目免征进口税等四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我国还设立了电子工业生产发展基金,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软件等产品的小型技改、技术成果商品化等。此外,从199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金”字系列工程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1998年,信息产业部的成立更是为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这些政策措施都为软件产业的初创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8号文开启软件产业黄金十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软件产业发展,信息产业部在国家领导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努力,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积极推动产业政策的起草制定工作。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正式颁布。为贯彻落实18号文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共出台了108条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包括《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计高技〔2001〕1351号)等。18号文件及其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起较全面的产业政策体系,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进入“黄金十年”,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特别是其中的软件增值税优惠政策、新办软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由18号文件明确的双软认定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

4号文接棒持续释放政策红利。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软件产业的管理。在“18号文”执行到期后,为了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推动新形势下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1月28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以下简称“4号文”)。4号文是对18号文件的继承和突破,明确规定“继续实施国发18号文件明确的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针对产业全面发展和产业环境优化需要对投融资、出口、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同时,结合网络化、服务化、融合化等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许多进一步支持产业发展的新的政策措施。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2012年,为落实国发4号文中关于要明确继续完善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财税等激励措施的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4号文与18号文件作为国家发展软件产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保障。

政策精准发力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要弄清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软件产业政策也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成为产业发展持续有效的推动力。

加强主动谋划,创造良好环境。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历史证明,软件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剂。可以说,没有政策的支持,就没有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产业政策的出台吸引了要素向软件产业的投入。政策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非常突出,一系列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表明了政府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决心,广泛吸引了生产要素向软件行业的集聚。数据表明,2001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软件企业数量增加了5.5倍。二是产业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软件产业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极大推动了软件产业载体的持续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各类软件园区约180家,软件园区内软件业务收入占到全国总收入的3/4。自2001年起设立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亦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同时,一批软件名城孕育而生,数据显示,我国8个综合型软件名城的软件业务收入已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50%以上。软件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态势在政策的助力下已然形成。

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政策调整。为了持续发挥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在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产业政策进行持续动态的调整。较之于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方向,活跃度高是软件技术创新的突出特征,这也导致了软件行业的快速变化演进。我国软件产业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补充的特征也很突出,解决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突出问题。例如,在软件产业发展的初期,软件盗版现象严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我国于1991年到1992年两年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为正版软件保驾护航。又如,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企业的创新活力,我国于2000年起围绕软件企业税收减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强化多方协同,保障政策落地。我国软件产业政策是立体式的、多元化的,不是孤立的存在,形成了以国家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一是形成了“综合+专项”的政策体系。18号文、4号文的出台,明确我国在财税、投融资、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多方面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局等部委围绕各自职能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确保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二是各地方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政策,形成的“中央+地方”的政策体系。多类型政策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国家政策的落实,有力推进了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此外,政策的制定还着眼于“中外”协同,促进软件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全球化流动,既推动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全球市场,也促进了国外企业“走进来”,通过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充分享受了我国实施的软件政策,同时也从我国庞大的软件应用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新政策助力软件产业迈入新时代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软件产业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新时期,加快向平台化、服务化、开源化、智能化方向演进。软件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软件定义”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为促进新形势下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政策应突出软件人才这一关键要素,以鼓励创新为核心,以促进融合为重点内容。

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强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保障。人才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软件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新时代软件产业发展重要瓶颈。为此,一要推进编程思维“从小抓起”,将软件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设置与时俱进、符合需求的软件课程,加快基础软件知识、基础软件技能的全民普及。二要鼓励政产学研深入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等高端人才培养。三要加强软件工程师再培训,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推进知识更新,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

加快软件产业创新升级,打造新时期产业增长新动能。面对软件产业自身重大变革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造鼓励创新、实现创新的良好环境将成为新政策的核心。一要加大对基础和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着力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软件和工业软件等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布局,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创新生态。二要鼓励知名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跟踪国际开源项目,支持本土开源社区平台建设,利用开源模式构建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三要深入研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增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激励创新的平衡。

提升两化融合服务能力,助力新时期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软件定义时代,促进融合将成为新政策的重要内容。一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促进智能制造政策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协同。二要充分发挥龙头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核心作用,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环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要加快平台落地应用,推动广大企业上云用云,不断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电子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