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基站3000个、突破8-10项关键技术……青浦“新基建”行动方案提到这些→

为加快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培育发展新经济,2020年5月,我委牵头制订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印发。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后,各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制订了各区“新基建”行动方案,之前我们分别介绍了杨浦、嘉定的政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青浦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青浦区行动方案》)。

《青浦区行动方案》围绕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网络、培育壮大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持续深化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共提出20项重点任务。

计划到2022年,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青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撑。力争三年内新建基站3000个。力争到2022年末,培育10-15家创新型企业、打造6-8家品牌企业、孵化3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突破8-10项关键技术,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起来看看吧~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网络

(共5项)

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编制新一轮5G建设专项规划,新建3000个5G基站,加快5G独立组网(SA)建设,率先建成SA核心网,在实现全区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功能性覆盖、形成有规模效应的应用。实现我区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Mbps,用户感知速率平均达到50Mbps。

建设“一网双平面”新型政务外网及网络安全设施。推动区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建设相关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推进区政务外网1100个非处级接入单位的梳理和割接工作,实现重要的各委办局、镇街道接入双万兆,各居(村)接入单千兆光纤线路。实现区电子政务外网的核心网络平台达到200G业务带宽处理能力,支持IPv4和IPv6双栈技术,搭建数据流量和视频流量“一网双平面”承载的新型政务外网,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配合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建设。按照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方案,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统筹规划示范区互联网数据中心及边缘数据中心布局,加强对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支撑和服务能力。推进数字制造、量子通讯、未来社区等应用,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支持华为等重点企业高标准建设便捷、绿色、智能、安全的研发基地和配套设施,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

谋划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发布氢能产业规划,有序推进氢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先期推进5个油氢合建站项目。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三年内争取建设2个以上出租车充电示范站,争取申报上海市充电桩示范小区3个。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设施布局,扩大工业园区能源中心规模,西岑围绕科创中心布局分布式能源中心、在西虹桥商务区新建2个能源站完善能源供应。

全力推进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为全力支撑“上海之门”目标定位,更加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功能,着力构建多层次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争取长三角重大城际交通节点工程落户青浦,加快推动轨交2号线、轨交13号线和17号线延伸项目。

培育壮大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应用场景

(共8项)

围绕前沿科学与产业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搭建科学装置、工程化平台、中间试验线、检测评价服务平台、数据标准库等设施,推进高端精密部件纳米新材料真空镀膜智能化建设项目、杏酮酯和人工麝香产业创新升级示范项目、高端按摩椅智能化生产线及全自动仓储系统建设项目等,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

加快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面向重点产业、重点环节、协同制造和协同加工等特定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利用产业电商平台优化供应链采购、产品检测、智能仓储、分销体系,加快推进智能交互技术、行业平台、软硬件产品的集成应用。推进青浦数据中心(优刻得)、震坤行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等项目建设,培育30家区级工业互联网企业、3家市级工业互联网企业,跟进配套资金扶持。

探索金融新基建设施布局。依托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海)金融产业园为载体,推进智慧金融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线上线下功能融合,推进线上申贷续贷还贷、线上投资理财理赔、线上便民缴费等金融服务,探索并拓展智慧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依托数字科技,探索智慧金融精细化管理,完善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风险控制、智能监管等相关设施建设。

打造青浦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依托青浦区独特水乡古镇风情、深厚文化资源,结合文化青浦云将“互联网+”与“乡愁文化”、“文化旅游”相结合,深化5G各类应用场景,大力推进“5G+水乡古镇”建设,具体包括古镇AI导游、AI客服、VR导游、3D导览、无人机巡防、景区直播等;“文化乡愁名片”方面,通过全息投影、裸眼3D、三维制作方式,打造一系列文化创意节目,比如水乡古镇风情、虚拟音乐会、虚拟舞台剧、虚拟互动等,建设乡愁物件全息展示柜、乡愁文化地图互动屏、乡愁记忆互动屏等互动产品。

深化推进“云上会展”设施平台建设。借助AI、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技术优势,依托线下各类专业化会展资源,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放大“6+365”进博会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和阿里云上会展效应。推动大型展览展示企业和知名云服务企业共建云展服务实体,打造云会议、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系列活动。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打造物流生态核心区。依托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契机,打造集“物流研发(智脑)、物流人才实训、物流金融服务、物流应用示范、物流产业链”五位一体的物流生态核心区。探索谋划冷链物流共享仓设施布局。开展仓储、分检、配送、装卸等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改扩建一期项目、上海海博西虹桥冷链物流园二期工程、申通快递上海总部(智能示范基地)等项目。

建设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结合全区产业布局,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创新载体,一方面提升改造老厂房、商务楼宇等存量资源,另一方面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市西软件信息园、青浦工业园区、西虹桥商务区、华为研发中心等园区、项目,构建以在线新产业为核心,集平台、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市西软件信息园为载体,建设SaaS生态园区。以徐泾104产业转型区为核心,在青东地区打造5G产业创新研究院、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制造等5G上下游产业生态链。

赋能提质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基于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汇聚产业、农机、农资、农经、应急、科教等各级各类涉农应用及数据,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提升“智慧农业”发展新动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全力推进“智慧村庄”、“智慧社区”建设,实施“阳光村务”、“三网融合”、村庄广播、WIFI覆盖、智慧安防等基础设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深化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基础设施

(共7项)

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区级基础支撑平台。在全市统一建设的“AI+一网通办”基础平台,建设并完善区级“一网通办”智能化平台,充分融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在审批、服务、监管等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全面开展电子证照应用,支持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模式创新,夯实“一网通办”区级基础支撑平台的智能化能力。依托全市统一建设的“随申办”APP,深化“随申办”青浦市民云建设,充实优化系统应用模块功能,整合吸纳区级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并拓展政务服务事项接入范围,有效形成区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移动端门户。

推进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平台支撑体系建设。建设并完善区级大数据资源平台,持续优化全区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全面实施公共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开展区级“一网统管”主题数据库建设,深化公共数据的共享应用。夯实“云、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加强智慧公安的视频和数据资源建设及共享应用,提升一网统管建设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终端布局。基于AI、5G、大数据,拓展智能感知、GIS空间分析、遥感动态监测、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技术在城市环境治理、建筑、水务、燃气、管廊等重点领域和城市安全与应急处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拓展“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推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智慧医院建设,打造融合医疗健康的“数据中心”、互联网医院的“医疗中心”、医养结合的“康养中心”。完善互联网诊疗服务管理制度,在线开展就医复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等各类服务。加快跨区域、跨层级的医疗数据共享应用,构建全区人口健康信息网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各级医疗机构线上支付,试点推广医保移动支付。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广基于5G技术的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超声、远程监护、远程流行病学调查等远程医疗应用。

打造新型数字化学校。推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的学习模式,依托“上海微校”“空中课堂”等线上教育品牌,推广市级平台应用。加强教育专网、教育云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互联网教育服务和内容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吸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布局未来智慧教育场景。推广在线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围绕职业英语、行业技能、职业技能等领域,构建完善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数字化技能培养体系。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健全“无接触”智能末端配送终端。加大对医院、学校、办公楼宇、大型社区等区域的覆盖力度,布局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末端配送服务站和配送自提点,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推进社区生鲜前置仓、城市分选中心建设,落实多元化最后一公里快递末端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快递末端一栈式智慧交付服务平台等项目。试点开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驾驶运载工具配送,满足区域内、社区内流通配送需求。

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融合应用,统筹城市智能交通规划建设,提供智能交通“一揽子”解决方案,探索开发车路协同管理平台以及开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实现“车、路、行”全局优化协同。

来源:上观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27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