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 破题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 破题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 破题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9月3日,由“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软件产教互动联盟承办的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产教融合 构建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主题,邀请到来自中国工程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东软教育集团、新道科技、龙软教育、安世亚太、四合天地、索为云网、瀚云科技等的行业专家、高校及企业代表,针对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及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路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作为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期间的重要活动和南京软博会的重要元素,此次论坛以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为着力点,重点关注高等院校和产业界对于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与路径探索的理解和实践,旨在通过搭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力平台,为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促进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疫情影响下,本届南京软博会的特色是云上软博会,本次论坛的内容也作为云上软博会在线论坛之一,在南京软博会上做展现展示。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 破题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近年来,中国科技实力突飞猛进,无论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规模、专利申请授权等方面,都实现了大幅增加,这与我国庞大的人才资源储备是离不开的。在人才资源中,目前软件人才占比越来越大。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未来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势必将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高校课程内容出发紧贴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业和教学的有效融合,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是实现软件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

《建设指南》的建设目标提到,要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郑江滨提到,中国软件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如今在关键软件的自主创新与自主可控能力方面仍然相对薄弱,在关乎国际民生,国家安全的技术方面软件仍然落后,而且高素质的软件人才供给仍然不足,重大原创性软件成果依然缺乏,所以《建设指南》的发布适逢其时,是着眼并定位于我国软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如果说前20年,软件学院是培养急需的工程型人才,而如今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应该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卡脖子问题和高端人才培养来进行。”郑江滨进一步讲道。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如何开展关键核心软件技术攻关,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国家将这样的历史使命不仅交给了高校,还交给了企业,特色化软件学院建设以及校企深度融合将促进关键软件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部软件学院副院长王忠杰如是说。

王忠杰介绍,哈工大以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关键核心软件技术攻关,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为我国面临卡脖子领域的软件“铸魂”,切实解决“缺芯少魂”的“少魂”和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大型工业软件方面,深耕工业领域的智能化设计、仿真与业务管理软件,为中国制造提供可靠的软件根基,在行业应用软件方面,聚焦智慧大服务与服务互联网,凝练领域知识,驱动行业业务转型,助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薛静锋也表示,今天软件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第一驱动力,信息技术创新各个层面都蕴含了软件的灵魂,而软件产业的核心在于智力资源,在于人才。《建设指南》的发布,明确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也给软件学院特色化建设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打造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是破解供需矛盾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校企合作是我国现代高校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总体来讲,长期和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

尽管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课程设置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等问题。对此,郑江滨从学校软件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三个痛点:第一,软件工程实践教学问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与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第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周期与软件行业发展的要求要相适应,但实际建设仍然存在困难;第三,高校师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与日新月异的软件技术发展对学生生产性实践能力的要求存在脱节。

在具体业务开展中,龙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山也发现软件毕业生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矛盾。通过相关调研,他认为其中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院校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存在滞后性,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数量上不能适应,两张皮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上岗适应能力差,企业不能承担无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在岗学习;三是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企业对用工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

对此,郑江滨认为,高校和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根本是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企协同的共赢机制。通过共赢机制,实现人才培养需求侧和供给侧无缝对接,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之的间密切合作,了解需求人才培养规格和技术难点等,共同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做支撑和突破。“企业和学校要想实现深度融合,一定要真正站在双赢以及利他的角度上。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要思考,我们不仅要从对方获得什么,更要为对方解决什么难题和痛点,这样彼此的合作才能走得更长远。”东软教育集团副总裁李印杲也认为构建共赢机制是解决校企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

实现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和实践路径

会上,关于如何实现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王忠杰介绍,哈工大创新性地以“8∏”理念,即“精通专业+熟知行业”的Π型培养目标、“课程学习+项目实践”的Π型教学模式、“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Π型师资队伍、“主修+辅修”的Π型培养方案、“学校+企业”的Π型校企合作、“国内+国外”的Π型国际交流、“通识+专业”的Π型人才综合素养、“学院+书院”的Π型学习成长空间,打造了哈工大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

在这方面,薛静锋提到,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围绕智能化软件开发、软件安全测试、数字媒体技术等领域,不断在探索特色化的建设途径和软件人才的培养规律,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一是顺应新工科建设时代需要,采用软件+X复合专业培养模式,建立了复合专业型培养模式;二是构建了集成式的创新教育模式, 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打造四年不间断的集成式的创新教育模式;三是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法,建立了素质教育+大类专业基础+专业的多路径培养模式、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必修+开放选修的课程体系;四是建立学习型工厂,尤其是实现包括行业密切参与和治理于模拟真实工作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体验式的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场景。

对此,郑江滨提到,在软件学院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探索,西北工业大学认为应该要从五大转变做起:校企合作从简单的合作模式,向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科学技术软件和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进行转变;要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被动角色到企业主动引领,和学校共同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转变;教学实践创新要向实现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做转变;软件工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进行转变;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向卓越人才做转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李印杲提到,东软集团就是从大学走出来的,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东软集团无论是在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产品,还是嵌入式软件领域都走在了国内市场前列。长期以来,东软集团一直在探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企业的具体合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东软集团期待与学校一起形成产学合作的联合体,将自身产业和大学的应用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贾大明结合具体的工业场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谈到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他提到,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先了解单体场景应用,开发出APP,再纵向了解APP整合,进行数据应用分析,进而掌握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建设、开发技巧,并通过这样的流程掌握相关岗位的能力。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国信息化周报》副总编辑霍娜主持,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副系主任谢晓园、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黄倩、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佘茜、北京四合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德、索为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鹏、瀚云科技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杨长新,针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在何处、如何建设以及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软件人才培养两个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 破题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希望为进一步衔接产业需求,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及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共赢机制 破题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2020软件产教互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声明

转载、添加白名单以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文章留言,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得随意修改及盗用原文。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息化时代)

官网:www.cio360.net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