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狂奔的OYO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蒙眼狂奔的OYO怎么讲好中国故事?

即便仅仅16个月就达到了行业巨头22年完成的高度,风头正盛的OYO依然不得不面临资本观望和发展缺钱的“尴尬”。

据晚点LatePost报道,“OYO中国一直在寻求融资,所有中国大公司的战投部门都和OYO中国聊过,但都在观望。”而此前,OYO创始人Ritesh Agarwal有意向将印度总公司的股份抵押给软银资本,预图向孙正义借款8亿美金。

于此同时,围绕OYO的“口水”战不断升级,活在大众对于其大规模裁员、数据造假、高管离职、烧钱贴牌等各种面质疑的OYO,尽管有针对性的回应了舆论,但商业模式模糊、经营战略不明朗等问题始终笼罩在这家公司身上。

蒙眼狂奔的国际连锁酒店

创业领域从来不缺资本成就的美好故事。在连锁酒店行业,OYO连锁酒店集团就是其中一个。

2013年,OYO连锁酒店集团成立于印度,通过整合印度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非品牌单体酒店,帮助其提供标准化设施和服务,迅速俘获了一批年轻背包客。三年之后,OYO的合作酒店数量便增长到了5500多家,业务范围覆盖印度175个城市,现在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预订平台。

2017年,OYO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开业了第一家门店。其后发展速度迅猛,据其官网数据披露,目前OYO在中国进驻的城市已经超320座,酒店运营数量超过了10000家,客房数量逾500000间。

对比中国连锁酒店行业三巨头之一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在1997年第一家酒店正式开业,而直到22年之后,锦江门店数达到7000家。达到同样的数量级,OYO在中国仅仅用了16个月。

靓丽的数据吸引了各大知名机构的青睐,OYO大有成为独角兽的趋势。

OYO凭借低端酒店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迅速占领了印度经济型酒店市场领先地位,而如今OYO又想凭借同样的手法快速扩张,占领中国市场。

和如家、7天等传统连锁酒店不同,OYO不收加盟费,仅从酒店每笔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并且免费为酒店提供外观、房间布局等方面的改装。

OYO发展速度之快,与其轻模式相关,它瞄准一些无品牌单体酒店,对其进行诸如床单、被褥等轻量级、标准化的改造,再统一品牌对外输出。不过,对于这种在印度被验证的模式在本土是否能走得通,业内人士存在着自己的疑虑。

认证为雅阁酒店集团发展总监的小勇哥在知乎上表示,他并不看好oyo的模式,因为印度酒店和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如此情况之下通过统一品牌降低客户决策,增加营收可以走得通。但在我国,各种连锁酒店开店规模在萎缩,同质化的地段酒店市场越来越难做,并不会因为夫妻店升级后的统一招牌、统一布局而改变现状。

据悉,目前在中国,OYO主要给中国业主提供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第一,OYO出钱帮业主改造酒店的门头、装修风格等环节,形成统一的品牌风格;第二,让运营专员入驻到酒店,协同梳理酒店内部的运营管理问题;第三,利用平台为业主拓展更多的获客渠道,提升入住率和业主收入。

而势单力薄的单体酒店们,也盼望着能从这个加盟成本低廉的平台获得加盟补贴,甚至提高酒店管理成效,但结果似乎并不如人意,关于加盟酒店所获收益甚微的消息屡见报端。

知乎网友九公里浅绿在提及自己亲身经历时表示,加盟OYO的前提是要给百分之五的营业额,而在加盟之前OYO会说免费提高一些东西,并为酒店输入客源,还会派运营经理管理客栈的网站,“说的天花乱坠多好多好”,九公里浅绿表示OYO只是放了一些OYO酒店的床尾巾之后,就再也没有履行过义务了,曾经所承诺的运营经理也因为OYO“招不到”而不了了之。“总结一下就是说,他们出了一些床尾巾抱枕,提示牌,广告招牌之类的(上面全都印有OYO标志),我们不仅免费帮他们打广告,还要给他们营业额百分之五。”

另外,知乎网友叶泡泡在也在OYO的跟帖中回应称,自己那里的五线城市突然冒出很多OYO,都是些快不行的酒店加盟的,“本市加盟OYO的店都是开业五年以上的酒店,酒店硬件设施早已经该翻新了,说白了就是该重新装修了!”。

业内人士向财经网指出,如果为了高估值而盲目追求快速增长的数据,从而忽略了品质的把控,甚至出现虚假的繁荣表象,这种情况将对行业口碑造成严重影响。无论是OYO抑或其他公司,都应该严格把控准入机制,不能把眼光全都盯在扩张上面。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润钢指出,伴随着资本的入场,部分管理酒店公司忽略了以提升单体酒店整体服务质量为根本的创业初衷,简单采用互联网的烧钱玩法,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他认为,整合单体酒店市场不是只靠简单的“贴牌”,关键是要提升单体酒店的品质,帮助单体酒店进行专业化和标准化升级。

烧钱贴牌之后 良性发展需要专业运营

一面是备受资本追捧,一面又是负面缠身,围绕在OYO身上的争论不断,到底是行业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单一公司在疯狂扩张的路上受到阻碍?

实际上,掘金单体酒店市场的并非OYO一家。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酒店产业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酒店存量市场中约有92万家单体酒店,占比超过85%,触达市场规模近1万亿,同时这些单体酒店又普遍面临生存压力大、转型升级难的问题,这无疑为OYO这一类连锁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不过,上述人士指出,在整合单体酒店的过程中,行业出现了烧钱夸张、运营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媒体普遍认为“OYO酒店创始人兼CEO李泰熙可能只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却忽略了有可能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据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现在,OYO累计获得了12亿美元的融资,但与花钱速度相比仍是捉襟见肘。除了在收购方面花费大笔资金外,OYO还遭遇了中国本土OTA平台的拦截。据悉,为了让OYO品牌在OTA平台上露出,OYO所付出的代价是OYO每年向美团支付保底4亿元(每家店5万元,8000家酒店)的通道费,每年向携程支付将近2亿元的通道费,除此之外,OYO仍将向美团和携程另外支付佣金。

有媒体撰文称,“如果找不到资方输血,OYO的资金链或许只能撑2到3个月”。

除此之外,围绕OYO的一系列负面新闻也应接不暇,业界有人认为资金链的紧张导致了OYO的被迫裁员。在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爆料称OYO非法裁员,践踏劳动法,不会向劳动者发放加班费或裁员补偿。

爆料中称,被离职的原因是因为被领导要求数据造假。据媒体信息披露,OYO一线人员为了完成管理者定下的高额开店指标,不仅致使签约酒店标准下降,还在数据上开始了作假,而内部对于这些乱象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管理者定下的KPI根本无法完成,不造假因为绩效不达标被开,造假被廉正合规部开,反正左右都是被开。”有员工在脉脉上表示。

不过,对于相关的裁员传闻,OYO对此事的回应曾表示,酒店的企业管理文化是业绩导向、数据驱动,绩优者上,有力者为。

除了动荡的一线员工,中外高层间不睦也屡现端倪。据界面报道称,在OYO中国,由三十多名印度籍员工组成的庞大助理团队遍布在公司的每个角落,负责每个业务模块和印度高管的对接,同时也肩负着一个重要的职能:“监视”。

该报道援引内部员工表述称,看似豪华的本土团队,几乎没有任何单独做决策的权限,能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微乎其微。

有业内人士指出,OYO高管频频离职是内部派系争斗的缘故,但本土团队无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亦有人认为,OYO在中国一直飞速扩张,而近日来连续遭遇诸多危机,究其原因是烧钱贴牌模式不能长久。

2.0战略无法顺利落地 OYO内外尚面临巨大危机

种种迹象表明,OYO在现阶段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为了继续融资延续其高速发展战略,OYO内部开始进行艰难的转型,发布了其“OYO酒店2.0”计划,从6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OYO首席收益官朱磊强调,OYO酒店2.0的最大亮点在于单体酒店的品牌化模式将从“支付加盟费、简单抽成”的方式,转变为品牌方与业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简单来说,在2.0加盟模式中,OYO向加盟业主承诺保障收益,如果营收未达标,将由OYO来补齐,且OYO将注资进行基础设施翻新、提供软件系统等全方位的运营支持。

目前透露出来的资料显示,2.0策略主要有两种协议,一种是稳健宝,针对品质较好,基本没有硬件设备改造的酒店,佣金率在10%左右;另一种是成长宝,OYO的改造投入较大,佣金率较高,甚至有30%多,而合同锁定期也越长。

不过,据知情人士向财经网透露,2.0战略核心是保底策略,想要业主的控价权,大多业主不同意。因为业主一旦签约,就需要遵守内部被称为“军规26条”的新版合约,而部分业主对媒体表示这涉嫌霸王条款,因而推进缓慢。

据AI财经社报道,业主介怀的有两点,其一是控价权被剥夺,OYO会享有对酒店的独立、完全的定价权,业主不能单方面调整价格。这样情况下OYO多采取低价走量方式,业主成本会攀升,但收益不见得会上浮。

另外,业主需要结清与OTA的待结算款,佣金率会换成OYO与OTA协定的新指标,OTA的账号信息也要在OYO的监视之下,甚至OTA账号的银行账户也要改成OYO的指定账户,并由它代收房款。

另据36kr报道,有前员工称,OYO酒店2.0模式的版本可能来自于此前试点的几十家直营店,但这些直营店已关掉一半。原因主要是保底金额和运营成本过高,营收较低,入不敷出。

雅阁酒店集团的商务项目总监何勇对燃财经表示,这种承诺保障收益的做法已经是酒店行业多年不再使用的方法,因为风险太高。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想要顺利推进2.0战略,OYO就需要对原有团队进行大规模调整,还需要付出巨大资金投入。除此之外,2.0战略实际上无法给酒店带来品质提升,无法给业务带来真收益,算得上是未实施就已流产。

对于目前的OYO来说,无论内外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除了自身在运营上水土不服,存在着成本高居不下、涉嫌数据造假等问题,在外还面临着华住扶持的H酒店,携程系索性、花筑等品牌的四面夹击。

在一片不看好的质疑中,OYO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到底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而未来是否还有资本愿意持续为其输血或许也有待观察。

来源:财经网科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9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