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渔业扶贫总结及“十四五”初步思路

一、“十三五”期间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

“十三五”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全面贯彻渔业供给侧改革,加快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提升渔业基础设施,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了渔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渔民持续增收和渔区繁荣稳定。

(一)渔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台州市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渔业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首位。2019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10.0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56.00亿元,较2015年增长5.03%。水产养殖面积3.1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20.36%;水产品总产量145.90万吨,较2015年降低7.01%,渔业实现减量增收。渔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19年人均收入29156元,较2015年增长38.55%。“十三五”以来,台州市成功创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平安渔业示范县、浙江省平安渔业示范县,三门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县,5个县(市、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创建取得较大进展,三门县和椒江区通过验收。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健康养殖示范场41个;建成配合饲料应用示范点12个、循环水示范“跑道”31条;水产种业快速发展,推进南美白对虾规模化育苗,“十三五”期间累计生产虾苗4亿多尾,建设青蟹良种场1家。

(二)渔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渔业三产结构比例趋于科学合理,2019年渔业一二三产产值的比例为38:24:38,渔业二三产业产值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为61.96%。养殖与近海捕捞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捕捞产量由2015年的110.26万吨减少至87.69万吨,减低了20.47%;养殖与国内捕捞产量比由2015年的29:71,发展为2019年的38:62。远洋渔业快速发展,新建莫桑比克渔业基地,远洋渔业产量达到2.53万吨,较2015年增长184.27%。水产品加工流通业稳步发展,2019年水产加工产值68.53亿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产值157.10,分别较2015年增长3.77%和3.35%。休闲渔业迅速发展,2019年休闲渔业产值达到3.85亿元,较2015年增加183.09%,创建了三门县特色渔村、蛇蟠乡青蟹小镇、花桥镇特色渔乡小镇和玉环大鹿岛、江岩岛休闲渔业基地,编制了沿海6县(市、区)休闲渔船规划。

(三)资源养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紧扣“护幼鱼、治渔具、抓伏休”三大重点,助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继续推进捕捞渔船减船转产,机动渔船减少996艘,压减功率21.13万千瓦。组织开展“打非治违”暨清剿“三无”船舶专项行动,查扣“三无”船舶2000多艘,清缴各类禁用渔具近26万顶(张)。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有序推进玉环国家级海洋公园和椒江大陈、玉环披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建设,建设20万空立方礁区。科学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524万元,增殖放流苗种19.12亿单位,放流品种包括大黄鱼、黑鲷、日本对虾、曼式无针乌贼、梭子蟹等。

(四)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稻鱼共生减排工程,完成生态池塘建设改造34034亩,稻鱼共生(种养轮作)22160亩。开展海监、渔政船、渔政码头建设,建设2000吨级、600吨级渔政码头各1座,椒江、三门建设300吨级渔政船各1艘,路桥区建设100吨级渔政船1艘,临海大竹山岛建成300吨级海监、渔政码头各1座。加快推进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台州标准渔港13个,建成椒江中心渔港、温岭中心渔港二期(箬山港区)、温岭中心渔港一期(石塘港区)、三门健跳一级渔港,临海红脚岩一级渔港,以中心渔港为依托,椒江、温岭、玉环坎门三大渔港经济区雏形初显。

(五)渔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渔船渔港综改成效显著,实施“港长制”、驻港管理、渔船进出港报告、渔获物定港上岸和溯源管理、限额捕捞、渔船安全记分管理等,为全国提供“资源管控、安全管理”的台州样板、台州经验,成为新时代全国渔业改革的“小岗村”,2018年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渔船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基地。 渔业信息化全面提升,在全国首创“渔港通”、“物联网+区块链”处置渔船油污技术,为全国系统建设、融合对接等顶层设计提供基础依据;推进管理信息化,全面对接省平台,建立完善湾(滩)长信息管理平台和手机APP。渔业安全保障方面,建立多部门相互协作的监管体系、伏季休渔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及全国首个“渔业—海警”联络室,建立健全大中型水产品批发、重点市场“市场监管+”驻场巡查、索票索证等制度,严打禁渔期违法违规行为。基础保障能力提升方面,实施各项强渔惠渔政策,推进渔船互助保险和创新水产养殖品种气象指数保险。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大力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工作,推进初级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累计抽检水产品1439批次,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构建“十四五”渔业扶贫长效机制的初步思路

“十四五”期间,台州渔业系统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以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以打造现代渔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示范市为总目标,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培优育强延伸渔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探索建立动态管理、产业到户、典型带动、精准服务、政策落实等五大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

(一)探索建立渔业资源动态管理机制。坚持生态优先,倡导节地、节能等资源循环利用生产方式,由注重资源利用转移到更加注重资源生态保护,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深化渔业全程溯源管控,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规范养殖和指导科学用药,科学有序地利用好渔业资源。完善与扶贫部门的信息沟通、协作,助推扶贫领域资源库共享机制的建立健全,依托船港通信息平台、“湾(滩)长制”等载体,实现渔业资源的动态管理,为脱贫攻坚提供数据支持。

(二)探索建立渔业产业扶持到户机制。以构建渔区渔村“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目标,推动沿海渔区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小兼顾,支持和引导各地联动发展一批见效快、增收好、可持续的特色渔业产业。精准选择特色渔业产业,加强特色精品渔村建设,打造文化内涵型休闲渔业,突出渔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积极培育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适时举办黄鱼节、海钓比赛等渔业节庆活动,挖掘展示台州渔文化,办好开渔节、海鲜节、海钓节等三大海洋渔业节庆活动,营造优良的渔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渔文化产业带动效应,提升渔业增加值。推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渔村集体经济,形成助力渔村贫苦户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探索建立渔村脱贫典型带动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海燕地区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社、夫妻船、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渔村村集体或能人带头领办、村干部主动参与、渔民资源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新模式。加强产业扶贫调查研究,深度挖掘、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和典型范例。推动各地加快建立渔业产业扶贫的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渔业产业经营主体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带动就业的渔业产业经营主体,在政策、税收、经济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或支持。

(四)探索建立渔业技术精准服务机制。组建产业指导帮扶团队,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产业拓展行动,主动对接农博会、渔博会、海博会,吸收沿海渔业产业发达地区的优质产业或技能,全面提升和优化台州渔业产业结构和组成比例。依托省、市、县、乡四级渔业产业技术专家和服务团队,深入开展渔区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与服务,实行贫困村产业发展技术包干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确保每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一名专家或技术人员开展全过程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大力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技能培训,重点将贫困渔民和扶贫干部纳入培训范畴,提升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扶贫干部帮扶思路。充分利用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淘宝”、“京东”、“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加强贫困地区水产品推介,拓宽销售渠道。

(五)全面做好渔业发展政策落实机制。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对贫困地区资金安排的要求,支持各地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各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发挥部门职责,推动县级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涉渔资金支持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做好扶持环节落实工作,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温岭中心渔港、礁山渔港、钓浜渔港、大陈渔港等渔港改扩建工程,完善标准渔港体系,推动渔港经济区开发规划项目落地,实现渔港可持续发展。提升渔业设施化水平,推进水产养殖设施化标准化,加强养殖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水产养殖机械化设施节能高效渔业装备、水产养殖数字化装备和系统等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和应用推广;推进加工、流通设施化,加强水产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仓储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处: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