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德州》之六——德州古城墙遗址

文|马惠彬

《古城德州》之六——德州古城墙遗址

德州城墙是指:明初将德州的老土城改建成的砖城墙。德州城墙遗址是指:距今610年前的德州城墙残留的一点遗迹。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七年(1374)德州的土城已破败不堪。洪武二十八年(1395)大运河决口,洪水将德州城淹没,致使大部分土城坍塌。据1935年《德州志》记载:“明·洪武三十年(1397),都督张文杰、指挥徐福建砖城。”

明初改修的德州砖城,外砖内土,砖土的厚度视情况而定故尺寸不一,大约用砖一亿块左右;城墙外周长十里加一百八十步,内周长九里另十三步;城里占地三千七百二十一亩,城墙占地九百六十三亩;城墙高三丈七尺、厚3丈;护城河深2丈,宽五丈;起初设城门四座:东门叫“长乐门”、西门曰“定边门”、南门为“朝阳门”、北门名“拱极门”。后来为城内取水方便等原因,又在大西门北350丈处,增开了一小西门称“广川门”或水门。至此人们就将定边门称之为大西门了。

《古城德州》之六——德州古城墙遗址

改建后的新城,除了有五个城门、南北城门不相通、城西少一段护城河等特点外,俯视城池的形状像一只靴子,有“靴子城”之称。

这个古老的砖城墙,经历了明、清及民国等朝代。期间各朝代的统治者,为了各自的社稷安全,多次对其修缮、维护,而它也为他们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城墙对现代战争而言,基本失去了作用。故从民国起,基本就无人修缮了,反而进行破坏了。最典型的是:日本人在侵略德州的战争中,古城墙遭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1946年德州解放后,破旧不堪的城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貌似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故开始对其进行了分阶段的拆除:如1947年6月,因在战争中,小西门的顶子部分被炸塌,危及到过往民众的安全,故将其顶部捣毁,变成了个豁口;

1950年拆除了大西门及以南的城墙,拆除了南门及以西的城墙;1951年拆除了南门以东的城墙,修了青年路;1958年,先是拆了北城墙上的砖,在德州城里东北处的空闲地上建了跃进街,后拆除了大部分西城墙;1964年拆除了北门及两边的城墙;1965年拆除了东门及以北的城墙;自此,德州古城墙基本全部被拆除。

唯独城西北的城墙角(靴子尖),因它上面有国家测绘局的一块测绘地标,这个城墙角才侥幸被保留了下来,给德州城的后人留下了这点“城墙的遗址”。

《古城德州》之六——德州古城墙遗址

至今为止,这点古城墙的遗址,它不仅是德州古城墙唯一的一点残迹,也是德州城为数不多的历史古迹和文物。它经历了610余年风雨的侵蚀、战争的摧残、人为的破坏,虽然,它已破旧不堪、失去了当年的风采。但它的存在,却证实了古德州城的文明史;记载了德州古城墙,由土城改建成砖城的过程;因为它是“靴子城” 所谓的靴子尖,是德州城为之“靴子城”的历史物证;它是德州城的历史见证和标志;对研究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对研究古德州的地域文化、运河文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是: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入山东后,遇到第一次抵抗的地方,是山东人民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地方。它见证了德州军民奋勇抗日的过程和日寇的兽性,故它有着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路南侵,于1937年9月底,到达山东的北大门德州城。10月初,日本空军出动八架飞机轰炸德州北门、小西门和德州火车站,这个所谓的“靴子尖”就是被轰炸的中心。

日军兵临城下,在这一带发动了强大的登城攻势。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稍作抵抗后就将主力撤出了战斗。只留下了八十一师运其昌旅的一个团,该团以城墙为防线,开始了德州小西门保卫战,对日军进行了殊死抵抗。

后来城墙被日军打开一个缺口而攻入城内,我守军组成敢死队,在小西门附近与日军

展开了肉搏战,硬是将这些号称武士道精神的日军赶出了城。这些勇士们在无兵力援助、又无后续部队支援和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战斗坚持了三天四个晚上。虽然有附近居民的大力支持,但这支部队在大部分将士牺牲之后,无奈撤出德州城。

日军利用飞机、大炮等强大的火力,攻击了三天而没有攻进德州城,为此,遭到了他们总部的批评。故日寇进入德州城后,在德州小西门附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好多老人、妇女和儿童,在日军的暴行中丧生。

在德州小西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士兵,战后被百姓埋在了这个靴子尖的附近。

这个土堆,它见证了整个战斗的过程和日寇的兽性,它见证了德州军民奋勇抗日的过程。在它的旁边埋葬着诸多无名的抗日英烈。它的存在有着弘扬民族气节的伟大意义。

这里是:1946年6月11日解放德州时,八路军冀南军区某部二团,在此炸开缺口攻进了城里,是解放德州城的第二个突破口。它有着继承革命传统的现实意义。

据老人们讲,在此土堆以北不足20米,有一个守城部队的地堡(这个地堡的残骸,‘文革’时期还在),是攻城的主要障碍。为炸毁它八路军就牺牲了近一个排的兵力。攻进德州城后,这个土堆周围躺满了烈士的遗骸,鲜血真的流成了河,护城河里的水全部变成了鲜红色。它的存在有着教育后代,使他们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的现实意义。

这里:向东南走不足30米,就是德州古城的小西门。在明清时代,德州小西门外是一个靓丽的风景旅游区。这里有隋代建的第一个“董子读书台”遗址;有唐朝建的德州最大的慈氏寺古刹的遗址;这里是闻名于世的“修在河西、倒在河东”的古石碑遗址、让德州人,引以为荣的“九达天衢”牌坊;有德州历史上著名的震河阁和回龙垻等遗址;还有文庙、将军庙、书院等文物的古迹;200多年前大运河就在它的身边流过。

这个城墙角,它默默的记录了德州城几百年来的兴盛和衰败。它的存在有着弘扬民族精神,振奋国民精神的伟大意义。

这里:在这个城墙角的脚下,是通往北厂皇粮仓的官道。它记录了历朝历代的京畿官员及地方官员,如何掏清皇粮仓、如何挥霍朝廷的白银、如何贪污作弊的劣迹。它的存在是教育后人、勤政廉洁的好地方,它的存在有着不可低估的深渊意义。

这里:自古就是德州的门户。古老的儿歌这样唱道:“火车一拉笛,来到小西门……”。那时的人们就知此处是德州的门户,在火车上,南来北往的中外旅客,无不观看过这个土堆。这么多年来,不知有多少路过德州的人,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了德州有个破土堆的印象。故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有着代表德州城市形象的意义。

这里:是研究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遗迹。它于2011年4月,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城墙遗址”,它虽然经历了六百余年风雨雷电的侵蚀,可它依然风度翩翩,它现在仍然高约十米、宽约十米、长约十五米,就像一个威武的武士屹立在那里,守护着德州这片沃土,向后人讲述着古城德州的光辉历史。讲述着今天歌舞升平的幸福德州。

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人。我们这代人,有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我们这一代人,有义务给为国为民献身的英烈们一个圆满回答!有义务给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找一个满意的归宿之处!有义务宣传和弘扬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有义务将德州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有义务保护好德州的历史文物和古迹!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有义务将我们德州城建设的更加美好!

盼望着,这个靴子城的靴子尖能得到政府的保护;盼望着,能将德州古城墙的遗址给后代留下;盼望着,烈士的英灵能有个好的归宿:盼望着,让我们的后代能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祈盼着,德州城墙遗址能得到大家的保护;祈盼着,能给后代留下这点宝贵的遗产;盼望着、期盼着,不要再让这个历史古迹消声灭迹了!(作于2013年1月10日)

《古城德州》之六——德州古城墙遗址

马惠彬、一九四四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男、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二百万余字。并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了《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来源:齐鲁壹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