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投资谎言》:谎言 3——一切以业绩论英雄

《12大投资谎言》:谎言 3——一切以业绩论英雄

天天帮您增长财经知识的财经自媒体

喜欢做股票期货的朋友请关注期货操盘手微信号:gpqhdq

资本市场充满了魅力与风险,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人们不断地探索各种投资理念,试图找到战胜资本市场的法宝。但另一方面,尽管不同的投资理念可以相容共存,但确实有一些常识性的误区则几乎是各种投资理念均不认同的。甚至还有一些流行的似是而非的投资理念蒙蔽了投资者的视线,导致他们成为资本市场的牺品。《12大投资谎言》一书逐一分析了投资者在投资中常常陷入的十二个误区,作者杰克·J·小卡尔霍恩(Jack J·Calhoun Jr·)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分析了这些误区背后的故事,同时为方便投资者尽快步入正轨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作者还设计了走出误区的解决办法。这本书对于我国散户投资者实际投资可谓是一本轻松的、同时又具有实际价值的书籍。该书中文版由巴曙松研究员、刘孝红博士等翻译,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杰克·J·小卡尔霍恩(Jack J·Calhoun Jr·)

“如果分析历史就是这场游戏的一切含义的话,那么最富有的人就是图书管理员了。”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那恰恰是几乎所有投资者正在想的事情, 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切取决于业绩!请做好心理准备,然后我才会告诉你:不取决于业绩!现在你一定认为我完全是个白痴,请容我解释。

诚然,从投资活动中获取好的业绩是令人渴望而且必须的,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是当投资者关注业绩、追逐业绩并根据业绩做出决策时,常常以获得更差的业绩而告终。有点讽刺,不是吗?

成功的投资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逻辑矛盾,这也正是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原因。相信投资评估活动不应该建立在分析某些与其历史业绩明显相关的指标的基础上,这显然与我们的自然理性相悖。

问题是,那些指标并不明显相关。无论股票还是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并不能说明什么。一个在过去5年时间里运行良好、卓越超群的共同基金只能说明,当年投资这个基金会很不错。然而,既然你已经错过了机会,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今,没有一个研究证实历史业绩与未来业绩之间存在联系,一个也没有。如果真存在这样的关系,那么毫无疑问,全世界将会挤破脑袋找到这种联系,它也会因套利而立即消失。

相反地,大量的数据支持相反的观点,即历史业绩与未来业绩之间根本不存在联系。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Inc)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通过分析该公司的2006年度“共同基金持续打分卡”,标准普尔发现只有17.3%的大型基金从2001年12月31日到2006年12月31日都保持在排行榜前25%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只有10.4%的中型基金和17.7%的小型基金在同期保持在排行榜前25%的位置上。

标准普尔在评估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道,“研究表明,将视野集中于前25%的基金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判断基础是不恰当的。只有很少的基金能够保持前25%的表现。”

坦率地讲,挑选赢家是在浪费时间。基于历史业绩选择基金的成功概率和基于基金经理鞋子的尺寸选择基金的概率基本相当。因此,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专业投资机构印在营销材料上的“历史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收益”的条款根本不是免责条款,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不过,这一免责条款仅仅被投资界视为法律措辞而用小号字体置于印刷精美的广告底部,而他们真正想让投资者获知的信息——业绩,却被用加大字号印在顶部。投资机构传递信息的目的很明显:“别太担心免责条款,那只是政府的老顽固们让我说的。请关注利润!”

业绩在投资界是最简单的营销手段。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只需要找到一个热门共同基金的名单并编一个与业绩相关的故事就可以了。只要在任何一个共同基金数据库诸如晨星(Morningstar)、价值线(Value Line)中运行一个筛选软件,查找在5到10年内具有顶尖业绩的基金,筛选软件瞬间就会给出一份列表,然后你就能找到你的营销故事了。这类故事一般是这样的:

“呃,巴特·沃斯(Butterworth)太太,敝公司的研究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嗯,研究。他们最终得出了这么一份‘关注列表’,表上所列的基金都拥有卓越的表现。”

“听上去不错”, 巴特·沃斯(Butterworth)太太说,“然后呢?告诉我更多信息吧。”

“呃,这上面每一个基金都已被评为五马蹄铁级。”

“马蹄铁?”

“是的,呃,晨星(Morningstar)已经使用了星标,价值线(Value Line)用了钻石。我们认为三叶草和月亮听上去太像幸运护身符了,所以我们的营销部门选择了马蹄铁。”

“哦,对不起,我不该问的。”

“不管怎么说,这些基金都是顶尖的弄潮儿,全是最好的。现在,只需要你在这里签个字,我们就可以为您开设一个账户……”

非常不幸,这就是巴特·沃斯(Butterworth)太太和几乎其他所有的投资者在表格上签字并被出卖的情境。这都是历史上顶尖的基金会在未来继续保持顶尖这一暗示太过明显的缘故。

哦,我多么希望是这样。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本书的名字就将会是《你如何通过使用我那独有的星星评级系统来击败市场!》,并且我将会在巴哈马的私人岛屿为大家写这本书。

但是,这不仅不是真的,而且是一场危险的赌博。在长期,10年或者更长,位于排行榜前25%的基金和位于后25%的同一类基金在业绩上的差异微乎其微,通常只有几个百分点。然而在短期,这一类别中个别基金的业绩可能会上蹿下跳。那些曾异常优秀的基金经常会出现下跌以回归其所在类别基金业绩的均值,这就是统计学家通常所说的“均值反转”。也就是说,早先拥有良好业绩的基金总会回归于同一类别基金业绩的期望值,从而与同一类别中其他基金站在同一条线上。

问题是,作为投资者的你并没有在其取得良好业绩的那段时期里持有它。经纪商在短时间出卖了你,并让你相信自己加入了一个独家的聚会。但事实是,你很可能已经来晚了。这时,客人们已经喝得差不多了,轮到警察上场了。

如果想知道投资界在炒作业绩方面有多夸张,只要看看“孵化基金”这个概念就可以了。听上去很奇怪,但是这个概念相当简单:那些拥有大量基金经理的大型共同基金公司会分配给比如说5个经理各自设立一只新基金的任务。但这5个基金不会向大众投资者发售,它们仅仅被视为共同基金公司正在“研发”的、用以检验不同经理投资策略表现的“实验性基金”,就像基金的名字一样,是在孵化它们。

一两年后,这些新基金胜负已分,其中一只新基金可能拥有远远领先于其他新基金的回报率。届时,基金公司就会介入,停止那些落后基金的运作,将那个闪耀着光芒的明星基金经理及其管理的基金推向市场。促销语如此写道:基金公司正式声明,基于该经理在运行孵化基金期间产生了可观收益而对其进行擢升。现在基金公司就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五星级”基金,毫无疑问将会有数百万美元流入其中,而基金公司无需披露其在内部运行的小实验。事实上,这个实验仅仅是为该热门基金进入投资者视野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购买这种基金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发现这些杰出的基金并不能像从前一样保持可观的回报,而自己却正好赶上了它跌回均值的时刻。

并非基金公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只是现实不允许它去真正的考虑这个问题(有些人会将这视为“没有良知”)。相反,它只关注于促使投资者在它旗下不同基金之间蹦来跳去,并试图让他们去追逐下一个热点。在投资界,这被称之为“追逐回报”;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买卖,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但投资者却选择相信,他们相信已经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组合会将这种态势继续下去。高度饱和且竞争激烈的基金行业都已变得极度老练,精于将这种观念出售给投资者。

还记得那些在1999年和2000年年初,基金公司的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所兜售的基金吗?科技型基金。还记得那个时候你口袋里的钱最坏的去处吗?(提示:科技型基金!)接下来,泡沫破裂,科技型基金的投资者损失了资产的近80%。2002年的广告又试图推荐投资者买什么?债券型基金。那个时候你口袋里的钱最坏的去处又是哪里?(提示:债券型基金!)

来源:用户1555571678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3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3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