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出丑之后,你做了什么?

人要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

窦文涛在《人要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的文章中曾经有一段非经精彩的描述:

窦文涛他小时候,就很害羞,小学一直都是讲着石家庄口音,而那个时候,将普通话,是会被嘲笑和被认为是很做作的。当然,他也结巴,他哥哥会打他耳光,据说这对治愈口吃有帮助。到了初中,老师让他参加校内演讲比赛,虽然自己觉得有点不自信,但还是自己努力写稿、练习倒背如流。

但是,一上台,朗诵了第一段,就想第二段开头的字,背完了第二段,大脑就变得一片空白,结果面对着全校师生,沉默了足有一分钟,吓得尿裤子,全场观众就目睹着他跑出校门。回到学校,听见很多同学的笑声,都会觉得是在嘲笑他(这是典型的应激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后来,老师鼓励他,因为前两段能背下来已经非常好了,只要不紧张,全部朗诵完,就肯定能拿到名次,便推荐他去区里比赛。也许要是常人,可能就会退缩和放弃,窦文涛却反常地答应了,在他看来,再糟糕也不会比上一次更糟。反正已经丢脸了,还有什么畏惧呢?但是,从这之后,他开始改变了,卸下这个负担后,便可以经常在各种场合露露脸。

当众出丑之后,你做了什么?

成长就会出丑,出丑就会成长。

但我们的大部分家长老师,很难懂得和利用这个道理。在传统教育理念中,认为出丑就是在你“应该”有正常表现的时候,却做出了不文雅、不稳定、不合理的举动,这些是不被接受和认可的。而且,我们的家长老师会认为这是很“丢脸”的——当然,是很丢“他们”脸面的一件事,他们总会说:“你看看人家谁谁,你怎么就不能像他/她一样呢?像人家多学学……”。所以,才有了“家丑不可外扬”的俗语传承了下来。此外,还有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嘲笑讥讽。其实,孩子们包括仍是身为人子、对外在眼光很在意的我们,总是会做出那些被其他人认为是“出丑”的事情,却并不以为然;但当父母、老师训斥我们,并不再给我们尝试的机会时,当别人对我们议论纷纷、批判指责嘲讽时,我们就会心有余悸、压力重重,甚至是一辈子的精神负担。

窦文涛在做主持人讲座时,曾经说:“你们当中哪怕有人再内向、再拙于言谈,肯定也会有那么一次,跟人聊天的时候神采飞扬,所有的人都被你吸引,只要有一次就能证明你是有口才的,你不需要去培养这样的能力,你需要的是如何调动你的这种能力,在需要的时候把它发挥出来。”“我是属于那种表达感情有障碍的人,可能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在台上格外放得开,我有时候在上台之前,觉得心里挺没谱的,就会对我身边的人说‘夸夸我’。鲁豫她们就在我身边大喊你盖世无双、你是最好的最棒的。”

当众出丑之后,你做了什么?

这种称赞和鼓励的确是具有很好的效果的。这是一种心理调节的技术,是让自己兴奋起来,快速进入最佳的精神状态。事实是什么?事实,就是你完全可以让自己表现得没那么糟——不,应该说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你想努力去做得更好!同理,对待朋友、师长、同事,你可以成为窦文涛工作中的“鲁豫”,你的人生,也会不一样起来。

中国人普遍地内向指数都要比国外人高一些,所以,公众发言,包括主题演讲、会议讨论、做PPT演示、项目总结、年会感言等等,要珍惜每一次当众说话、当众表演的机会,就让自己积累挫折、积累出丑的经验,这样才能放下自我、放下所谓的骄傲和虚荣心,而去融入一个自由发挥的气氛,这个环境中,你可以忘我、无我,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成长和收获。

这些年为什么IT、互联网行业发展得这么快,不论是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这些领域的从业者调查显示,他们的“底线”相对比传统行业更低些,他们更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的学习、工作、思考、勤奋和创新的状态。其实,也可以看看他们的会议提要、发布会现场、公关软文、广告宣传、企业文化、年会活动节目、社交媒体上的观点评论等等,除了快消行业之外,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更加充满激情,当然他们曾经出的丑也更多,在十年二十年前他们很多的话,令人耻笑,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行业领军人物,一直信奉:“你今天在10个人面前出了一个很小的丑,明天这就能帮你在10万人面前挣回一个很大的面子。”

米兰昆德拉有一本书叫《生活在他方》,我们的生活总是在远方,总会想:如果明天我有钱,我就可以……如果你现在少赚钱不快乐,就算你有再多的钱,恐怕也很难快乐——因为那种获得快乐的能力,正在习惯性地慢慢丧失。

当众出丑之后,你做了什么?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生。

一个女生同事,并不算极其美丽,却属于看着顺眼型,文文静静的,说话慢音量小,但总是很能说到人的心底里去,你也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被她看穿的。她的工作业绩不是最优的,但无可挑剔;嫁了相爱的一个普通人,日子波澜不惊;她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就去游玩;她每天都要午睡,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很有规律。她从不嫉妒荣誉加身的同事;也从不鄙薄偶犯错误的同事;只对势利小人冷眼旁观,却也不恼他们,她觉得他们不会有好心态和好结局。有一次,我们喝咖啡,我问她:“妳怎么做到,什么事情都能如此平静?”

她和我讲,小时候她很要强、倔强,小学的时候,每门功课尽是满分,要偶尔有一门没得第一,就会自责难过很久。上中学的时候,体质弱病怏怏的,任何体育活动都没有办法参加,所以体育成绩一直不达标,也没有办法和同学们一起玩,总是被同学嘲笑和冷落。中考因为体育成绩太差,与知名重点高中失之交背。后来,她父亲的一句话对她的影响很大:“以你的条件,你不必追求极致,但可以做到良好。”到了高中,她让自己轻轻松松地完成每门课程,但不再追求名次,只要良好就好,如果100是满分,让自己达到七八十分就可以了,剩下来的时间,用在有计划的锻炼身体上。高考时,她以成绩平平的心态,准备考上普通的大学,但发挥得“良好”,考上一所重点一本大学。毕业了,她也没像其他同学一样,拼死拼活地竞争留京指标,或是参加没完没了的招聘会,或是大企业好几轮的笔试面试校园招聘,只是选择了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位,入职了一家很小的企业。

当众出丑之后,你做了什么?

我很羡慕她的洒脱和自由。她反问我说:你认为什么是自由的人生?我说“当时是什么事都可以随心所欲了”。在她看来自由的人生并不是,你能选择去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选择不做什么。人们获得快乐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总是去完成那些“并不情愿”的事儿。

当周围人上下班追赶拥挤的地铁,从头到脚浑身都很着急的样子时,你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急不躁地构筑自己的“良好”人生。身边总有这样的例子,为了冲一个阶段的业绩,连续加班熬夜,把身体搞坏了;为了自己创业、做事业,对家庭不管不顾,背井离乡也许没什么,最后妻离子散的结局也不在少数;为了赚更多的钱,坑害朋友、背信弃义……很少的人,能平衡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一头重的结果,肯定是另一头轻——某个方面可能很突出很极致,但其他方面就要遭受残损,这或许是最得不偿失的了。

简单的讲:自由就是“当你想要拒绝一个人的约会,已经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有权利过自己要过的生活,有权力去自己要去的地方。”上面两种人生,都在讲:对未来,不必期待太多,珍惜地过好每一个现在,也许这一天很沮丧、很糟糕、很丑态。努力给自己,而不是给别人看。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就真的可以很自在。那么,明天自然会更自在。

来源:校招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2月10日
下一篇 2015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