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带你回忆:湛江机场的那些年

湛江吴川机场试运行,湛江实现从湛江机场到湛江吴川机场的一夜转场,这也意味着湛江机场退出历史舞台。湛江机场承载着无数人的航天梦,见证着无数人的爱恨离别。“不舍肯定是有的,湛江机场盛满了我的回忆。”周羿宇说道。

望着翱翔于天空的飞机,周羿宇准会想起自己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飞机起飞的那个遥远的上午。那时候,周羿宇才上幼儿园,坐在湛江机场机坪的外围,耳边传来阵阵轰鸣声,一抬头看见飞机腾空而起,情不自禁拍手鼓掌。如今,他是湛江机场的一名安检员,在机场工作已有12年。

从出生到工作,周羿宇的人生体验离不开湛江机场。他是真正的机场三代,爷爷周全和父亲周广都在湛江机场不同的岗位挥洒汗水。这一家三代人的工作史,亦是湛江机场发展历史的见证。

藏在幕后的技术员

杂草丛生,偶有野狗出没,一阵风呼啸而过,一捧黄沙弥漫于空气之间,这是湛江机场最初的模样。湛江机场坐落在湛江市郊西南部,1953年3月,湛江航空站宣布成立,到1956年正式改称湛江民航机场。1957年,湛江机场将南北向跑道延长到1200米,宽50米。当时机场还修建候机楼、调度指挥塔台、储油库及其他一些生产生活设施。

20世纪60年代,周全只身一人前往广州石龙导航台当无线机务员,负责发报台等设备的检测和维修,妻儿老小便留在老家遂溪。因遥远路途、通信不发达,周全与家人倾诉见面的机会寥寥。工作两年后,得知湛江机场需要技术人员,周全便想着回来填充机场工作空缺,也图离家近。

一家三代人带你回忆:湛江机场的那些年

爷爷周全日常生活照。

一辆飞机顺利从起飞到落地,需要无数人坚守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无线机务员亦是藏在幕后的工种。航班结束,万籁俱寂时,周全便对相关通信设备进行“望闻问切”,保障设备运行的有效性。

周全一生都在与机场为伍,如今他已是86岁高龄,退休前是湛江机场的工会主席。他是儿子周广眼中的“工作狂”,在周广记忆里,自己与父亲谈心的机会甚少,成为同事之后也在各司其职;他亦是周广佩服的正直人,作为一名技术员,周全有啥说啥,以前有人把钱放在水果篮里送到家里,被周全严厉拒绝了。

如何维持飞机起飞和降落这段时间的正常通信,在那个时代,用的是发报机。周广介绍道,如果有飞机从湛江机场起飞,发报员便发电报,告知到达方起飞时间,反之亦然。“嘟嘟嘟……一份电报发出去了。对比现在的通讯方式,发报通讯就很有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周广说。

唯一有人坚守的台站

“机场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周广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登机的梯车是人工推向飞机,如今,是用汽车运到飞机旁,而机场咖啡厅和候机室亦没有设置在航站楼里,而是在一个很小的货运中心,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家三代人带你回忆:湛江机场的那些年

父亲周广日常工作照。

但周广具体工作的地点是在“北远台”,这是湛江机场最北的台站,亦是唯一有人坚守的台站。1980年,周广便成为父亲的同事,来到北远台当油机员,负责发电机的维修。受父亲的影响,工作闲暇之余,周广买书自学无线电机务,后来和台站里的无线机务员一起值守归航台。

“飞机降落的时候要经过北远台才能对准跑道。”周广解释,归航台是飞机降落时的“眼睛”,其发出的信号被飞机上的机载设备接收后,给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提供准确的跑道信息,从而搭建起飞机安全降落的“空中通道”,保障飞机平稳降落。

每天起床洗漱后,周广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归航台是否运行正常,如果频率出现差错,便自己动手调试一番。在飞机运行过程中,周广全程盯着,以免机器出现故障。

“工作其实不难,但得忍住日复一日的枯燥,没有人来往,没有娱乐设施。”周广刚来北远台,只有一条小路,容纳不了大车经过,周围密布甘蔗林,进出要依靠村民的牛车或自行车。没成家前,周广和伙伴轮流出去到几公里外的市场采买蔬菜物资,一起搭伙做饭。

1996年,周广被调回湛江机场主阵地负责维修水电。1998年,周广到机场刚成立的现场指挥队当运行指挥员,负责协调控制、机坪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等相关工作,就像机场的中枢和大脑,调度各种工作。

“飞机降落后,很多运作由我们指挥,安排停机位、机务加油、搞卫生、通知上客下客等。”周广介绍道,这是一份24小时实时在线的工作,当天上班的工作人员忙到半夜12时。他表示,这是所有机场人的常态,每一个机场人,基本都见过清晨太阳升起。

在机场运行指挥员办公室里,屹立着一块很大的玻璃窗。通过这块玻璃,工作人员对外面机坪的“世界”一览无余。周广只要站在窗前,用眼睛识别飞机的轨迹,就可以告知降落飞机停留在哪个机位。但现在,随着航班的增加,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电脑上设置好航班停放机位。

筹备湛江吴川机场试运行的这些日子,周广都处在一个忙碌的状态,新旧机场两头跑。湛江吴川机场开门迎客,他内心甚是喜悦:“湛江吴川机场的规模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湛江的民航事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火眼金睛”守护安全

随着父亲周广工作的调动,3岁的周羿宇便跟着家人,一起住到湛江机场的单位宿舍。童年的周羿宇,在机场开设的幼儿园里,与许多民航子弟相聚一起玩耍。由于机场人工作的不定时性,班车统一接送民航子弟,每一次校车里都充满欢声笑语。

2009年,大学毕业的周羿宇在广州从事软件相关工作,2011年,他从广州回到湛江当安检员。在他看来,小时候对外界接触不多,所以性格比较腼腆,当安检员,给他提供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

一家三代人带你回忆:湛江机场的那些年

孙子周羿宇在开展安检工作。

工作之后,周羿宇感触最深的是客流量的变化。以前安检规模很小,现在高峰期旅客排队时,能排到大门口。如今,湛江机场从只有1条通道转变为普通旅客4条通道,贵宾1条通道,航线从寥寥无几演变成每天近百架航班进出港。

“逢包必检,逢容必开,逢疑必问。”看似很简单,干起来不是那么轻松,每天得弯腰无数次。此外,工作中难免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直到现在,周羿宇记忆犹新,他刚开始工作时,有个老人家携带超量液体登机,违反航空规定。周羿宇向老人家解释相关政策,告知机场可帮忙托运。不料,激动的老人家不听解释,猛锤周羿宇,将他推倒在地上。“其实我很少遇到这种行为偏激的旅客。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旅客,在经过解释后都会遵守航空规定。”周羿宇说道。

对于周羿宇来说,加班加点是常态,客流量密集时,午饭只能花10分钟草草解决。但工作中也有小“惊喜”,有些经常坐飞机的旅客,与周羿宇无形之中形成默契。因为经常遇见,所以都认出对方,会互相示意点点头。

在湛江机场,周羿宇遇到他想要与之共度一生的人,对方是他的同事,老家在云南。三年多来,他们会趁着休假时间到昆明、西双版纳、广州、深圳等地方旅游。周羿宇透露:“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只要坐飞机去往别的城市,就会留意其他城市跟湛江机场有哪些区别。”

根据规划,湛江机场旧址在未来的设计中,将保留部分老机场跑道,改造成湛江北站公园和跑道。随着湛江吴川机场试运行,周羿宇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欢喜于机场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也难免有些不舍。周羿宇说,以后要常回来看看。

几十年来,有无数像周家一样的机场人在传承中,见证湛江机场发展历史。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现在,他们将在湛江吴川机场,重新起航,传递机场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记者】傅晓冰

【通讯员】王雷

【作者】 傅晓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