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1.

先讲个故事。主角是大清国高宗,十全武功征服者,养心殿鉴宝帝,农家乐审美带头人,书画盖章狂魔,古文物的暴风破坏者,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有一天,乾隆得到了一块玉璧。

玉璧,是中有圆孔的扁平环形玉。天圆地方,圆象征天,于是圆形的玉璧就常常被用来礼天、祭祀天上的日月星辰。有时,玉璧也会被用来作陪葬品、装饰品,或作馈赠、进献的礼品,比如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乾隆得到的这块玉璧是素面的,浅黄色,薄得像片光盘,中间孔沿微微凸起。这块玉璧出自商朝,大概雕刻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乾隆拿到它时,它已经在这世界上存在了3000年。

乾隆是什么人?无数名家古书画,被他盖章盖得跟拔过火罐似的。王献之写幅30多字的《中秋贴》,乾隆能给盖上80多个印章…这次,拥有神奇脑回路的乾隆翻来覆去地研究这块玉璧,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碗托子。

于是乾隆写了首《古玉碗托子配以定瓷碗适然成咏》,然后把这首百余字的长诗,完完整整地刻到了玉璧上。

玉璧:???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2

商朝玉璧为什么会悲剧呢? [划掉]因为落到了乾隆手里。 [/划掉]

因为它们所处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乾隆虽然手执古物试图理解遥远的过去,却因为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想象力,终究与古人不能心有灵犀。

然而,乾隆所无法理解的玉璧,现在的考古研究者却可以理解。

就像网络里的一个个节点,当正确地连通时,才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乾隆不是正确的“连接点”,研究者才是。而研究者也必须先与更多的古物、研究资料相遇,才能真正理解过去的传统文化,从而在看到商朝玉璧的时候与之连接,明白它曾经象征着湛湛青天、日月星辰。

在这个网络时代,经济规则已经变成了普及和连接。一个孤立的事物,能产生的机会始终有限。相比起来,能广泛普及、能促进连接的事物,才能创造新价值,建立新机会。

促进连接的一个例子,是博物馆。自从有了博物馆,像玉璧这样的文物,就不再限于被富贵者赏玩。普通人只要来到博物馆,一样能邂逅那些超越自己生活经验的物品。

3.

自问一句:上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什么时候?

昏暗的灯光,干燥微冷的空气,满是手印的展示柜,需要挤进人堆、扒在玻璃上才能看清的说明铭牌……

这种刻板印象,该被丢掉了。

故宫博物院最近正在主办“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与全球各地博物馆馆长、人文学者、科技巨头们进行学术研讨、业界交流和成果展示,通过整合文化领域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研究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4.

故宫博物院足足有1807558件文物藏品。简单来说,如果每天看100件文物,要连续看上50年,才能把所有文物看过一遍。

但是,通过数字化展出文物,就会大不一样。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的那些文物,用手机上的“博物官”软件一扫屏幕,就能看清文物的每一个细节,附带上最专业的详细解读。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这种远程邂逅,对于文物和人都是好事。比如说,因为要考虑参观者的舒适度,就无法按照“最适合收藏文物的温度湿度”来设置展厅。那些绢、纸类文物,更是每展出一天,就在光线下多老化一天。但利用数字技术,就能将这些脆弱文物之美,展现给许多人。

又比如,用VR、AR技术,将仅有4.8平方米的养心殿三希堂数字化呈现,人们可以随时走进故宫的这个小房间,细看乾隆书房中每一个摆满珍品的角落。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再比如说,故宫里收藏的29000件碑帖,其中许多对应的摩崖石刻已经因为风化或战火而消失。但利用数字化的扫描存储,就能让这些碑帖承载的历史信息,在数字世界里永生不灭。

5.

以上都是国际论坛中,数字文化艺术展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

或许这些新技术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与博物馆数字化结合,进一步推广落地至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而这次故宫博物院所做的,或许就是“带头冲锋”的作用——

戴上VR眼镜,开始玩古代传统的宴饮游戏——投壶。

轻触汉字,这个字就会直接在Teamlab创造的光影空间具现化。真·神笔马良附身感。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利用led投射出的3D浮空影像,看《王者荣耀》结合传统昆曲推出的 “游园惊梦”版甄姬,在正统昆曲BGM下,身段优美地从二维袅袅走入三维。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利用体感捕捉设备,直接一键p图,亲身体验自己的古装冠服穿戴效果。

还可以扫描面部,让AI自动识别出,你最可能是千人千面的秦兵马俑里的哪一个再现人间。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呈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到以游戏、漫画、甚至表情包更接近年轻人口味的形式重新演绎传统文化,如今的文物保护和文创工作,为的都是让更多人接受,并理解传统文化。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6.

说到底,为什么要理解传统文化呢?

因为传统里不但有指向过去的回忆,更有指向现在的知识。要真正理解现在的生物,就必须考虑物种们所历经的亿万年进化。要真正明白现在的人性与文明,同样必须考虑其背后漫长而连贯的传统。

所谓文化,就是一群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共有认识。从前曾经有过许多聚集地,生活过许多代人。传统文化,也就是许多群人所拥有的许多种认识。它从来不是单一的,更像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有最好的部分,也有最坏的部分。想与哪一部分传统建立关系,完全出自我们的心。

利用现在的全球化和通信技术,我们能建立起一种超越空间约束的关系。而当我们挑出传统文化中最有共鸣的部分,与其连接,我们就建立起了一种超越时间约束的“超级关系”。

这种连接,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

现在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过去人类的集体想象。未来的世界走向何方,则取决于现在的我们,要拥抱哪些传统,创造哪些想象。

如何才能延续传统文化的光和热,结合不同的时代,重新延展和丰富其中的内涵?值得我们不遗余力地区探索。

这次的国际论坛,我看到的除了未来数字化博物馆的无限可能外,还有传统文化更多元、更包容的模样。

新技术,如何拥抱老传统?

来源:游识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0月26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