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素书》:道德仁义礼,我为大缺者

今日读书《素书》:道德仁义礼,我为大缺者

道德仁义,似乎伴随生命而来。小学生时代起,讲要求学习思想品德,伴随整个学生时代。到后来工作,职场中的待人接物,也是一门学问。真正什么是道德仁义,其实没有几人搞懂,比如我自己,似乎很少去真正思考这些常识的真正本意。

大约是大学时期,我开始从老子庄子去了解道与德,从孔子去了解仁义礼。后来自学《大学》《中庸》等等传统文化经典,但终究是碎片化,不成体系,全凭自己心情去阅读,但是依然没有真正深入体系的研究学习。

很多年前读《素书》,眼前一亮,很多生命的迷惑,恍然开解。那种短暂的领悟,来的快忘的也快。后来偶尔也会再读读,找找智慧,冷静下来,总是有收获,或者手舞足蹈的开心,但总是又很快忘却了。

我就是这样,时常灵光一闪,如流星滑过黑夜,觉得整个生命都有了答案。然而很快,一切会回到原状。有些时候想要放弃读书,希望从打坐、冥想中了解生命与宇宙真相。可是,打坐入禅定一段时间,又被生命之中很多杂乱念头打扰,总是再难到达入定的状态。

这次,又是特殊的机缘读《素书》。加入读书联盟,感觉信心和从前不同,我知道自己是乌合之众,自然能够从联盟找到鼓励和信心吧。

其实这一年来,从前的一些困惑,现在有了不同理解,比如说大智若愚,大成若缺;比如说上善若水,恒顺众生;比如说为无为,味无味,事无事等。从前总是觉得自己聪明,现在才知道,当人们自认为聪明,其实都是愚昧之中。世界那么大,生命如此神奇,宇宙如此浩瀚,真正的聪明人会只是是如饥似渴的学习探索,感知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哪里还会觉得自己聪明呢。

这次读《素书》,在超越过去停留文字的理解。过去读书,实在走马观花,过后了如无。今天,自己要静下来,要去思考其字面意思,更要探寻到文字里面的道理,这些道理,在古人是如何在践行的。自己今天,应该如何去实践他们?

开篇就讲: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过去的自己,更多兴趣是在“道”上,觉得真正找到了生命之道,掌握了生命真谛,生命之门就打开了。现在必须理解道,五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以割裂。今天的自己,要真正感悟到了道,就是要知止,要首先在礼上去践行。

比如说,我们用电脑。我们用键盘打字,如果没有键盘输入,如果键盘乱了,这个电脑就没法用起来。当然,还有就是显示屏与外在的交付,如果没有键盘和显示屏,这个电脑就毫无用处。如果键盘和显示屏有错误,那就也是没法用的。

而这个电脑里面有算法,必须遵守基本的算法,这就是义。如果算法不稳定,我们每次键盘上打一下,代表不同的输入,电脑也是没法用的。

核心CPU的工作原理,就是道,CPU就是德,外面覆盖的操作系统就是仁,应用软件是义,往外键盘和显示器就是礼。

如果我们人生不在礼上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夫就像一台没有键盘的电脑,只能是个花架子,没有什么用处。人和国家其实也都是有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孔夫子一定要恢复周礼,也是看到了社会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了。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道往德,最后到礼的外显,是一个不断作用和弱化的过程。人们不能守住礼的底线,自然不会在道德上有很高的修养了。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道就像河水奔腾,鱼和船都会顺着这种力量自然往前走。所以,为什么说河道,其实也有了这样一层意思。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德,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欲望,满足万物的欲望。佛教之中的恒顺众生,就是一种至德的境界。看我自己,总是有很多自我的主张,经常会不照顾周围人们的想法,不尊重他们的内心世界,主观武断的将自己的一些理解强加上去。

人生早期,总是觉得自己缺乏的是财富,缺乏的是能力,缺乏的是地位。到后来,隐隐觉得自己缺的不是这些,而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可是如果我们说出来,自己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难为情。生命再到后来,对于财富与名利,知道这些东西,远远不是生命的全部,甚至远远没有年少时理解的那么重要,逐渐裁才认识到了,能力时最为重要的,品德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会花很多时间去读书,去学习,当然能力自然也有所提高。可是,在德上,总是没有真正用心去思考,去解剖自己,去知道自己德上面缺乏哪些,该如何去进行补充或者积累。当然今天依然还是一本糊涂帐。只是,今天很多时候,会有意识的提醒自己,自己的德方面差的很远。很多时候回忆以前职场中的一些关键场景,会看到自己处理之中的有些疏忽和失误,而产生这些错误决策的本质,根本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自己在品德上的积累是不够。

厚德载物。其实这几句话,已经知道了多少年,可是没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意思。

仁者,人之所亲,慈慧恻隐,以遂其成。

就是发自内心的对爱与同情关心一切众生。任何时候,任何人,我们都能够一视同仁的去理解爱护他们。

佛教之中其实讲到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为妄想执偏见者不能得证。我们总是多了那么多执着,我们有差别心太重,对自己,对亲人,对同事,对朋友,总是会有差别。因为差别心,我们会伤害人,也因此让我们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将太多的心思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自己的观念。把自我张的巨大,总是和周围世界产生对抗,从而让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

再说义。义者,人之所依,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是做事情的根本,一个人做事情,要从讲义气开始。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的知道义,也必须是从学习开始。

昨天读到了赵奢和平原君赵胜之间的故事,赵奢以国家之大义,说服了平原君赵胜不仅仅不计仇恨赵奢杀死了他抗租的门人,而且把他推荐给了赵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义是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他是聚集人、团结人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有大义,当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人们的信任,也因此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

魏国信陵君,是四公子之中最讲究信义的人,他窃符救赵,是因为他的门人侯赢给了的计谋。侯瀛是当时的智者,德高望重,但是一直不愿意出来做官,信陵君的义气最终打动了他。

最后所礼,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认为礼对于国家也是尤为重要,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一个国家,礼是这么重要。人身处世,礼自然也是如此了。可是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多时候,不讲礼,没有礼节,只关注自己,只从自己出发。

礼乐崩坏,国将不国。为人不礼,寸步难行。

期待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今日读书《素书》:道德仁义礼,我为大缺者

来源:一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0月22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