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近些年来,“姓名学”逐渐发展成一个热门的学科,人们对于起名字这个事是越来越重视。有的人花上几百块钱找起名社起上几十个名字,回来自己慢慢挑;有的人信佛,直接请某位得道高僧赐名,当然少不了要添些香火。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还有的人,比如像我,自持有点学问(当然了只是本科毕业),听说是“女孩名取《诗经》、男孩名取《楚辞》”,于是在老婆怀孕没多久就花了60多块大洋买了这两本书,想着是自己的娃,要自己起!但是总共看了不超过10页,就被灰尘永久的尘封了。

后来,娃出生了,没办法,在网上下了好几个起名软件,还冲了两个vip,挑了上千个名字,终于费劲洪荒之力,选了一个自认为还算可以的名字。结果到单位一聊天,同事说,你小孩怎么叫这个名字啊?我邻居谁谁谁家的小孩也是叫这个。

没办法,相视一笑,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

不过说到起名字,古人比我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名、字、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古时候,一个人出生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冠礼”就是现在的“成人礼”,古人20岁行冠礼,长辈会为他起个“字”,意思是可以出去闯荡江湖了。

而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文人雅士,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命名的慎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古人取名原则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1.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2.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3.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生下后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4. 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5. 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字乃名外之名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1~2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表示都车的意思。

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而且,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但是一般文人雅士、官吏豪绅才会取字,普通老百姓一般没有字。女人也是一样,一般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才配有字,而且大多数是结了婚之后由丈夫家取字,所以才有了“待字闺中”这个成语。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号凸显个性

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起名是个麻烦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吧!要不然你得崩溃

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和我们现代人都想起个好名字,有个好寓意一样,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名、字、号”的说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小孟谈古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