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仿真实验”上线 诗词吟诵新体验

南开大学“仿真实验”上线 诗词吟诵新体验

传统诗教 难以体验吟诵之美

天津北方网讯:近两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的热播,古典诗词逐渐华丽回归,不少年轻人更是深刻感受到了何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一门吟诵的艺术。

“诗歌,一定要学会吟诵才能真的得到它的精华,才能对古诗有更深的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曾在讲座中对后辈们语重心长道,“我从小是吟诵着诗词长大的,就我个人经验,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在叶先生看来,吟诵还能够把声音韵律都结合起来,大声地诵读,诗和文章就会有抑扬顿挫的起伏之感。“吟诵,是一种音律美,更是一种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精神骨气。”

然而在现阶段,传统诗教的种种局限性,使得古诗词教学在体现古诗的声音之美、韵律之美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涂俊和“中心”团队成员一起,紧密结合教学需求,历时3年时间不断完善打磨,自主研发了“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2017年1月,“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V1.0”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2018年下半年正式运用于教学体系。

仿真实验 学习交流直观生动

“之前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很少吟诵,并且在吟诵时也不清楚停顿与发音是否准确,常常是稀里糊涂地过了,渐渐地,就更不爱吟诵了。”说起自己在美学课和诗词课中的学习,2015级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管勇康有些无奈。

去年下半年,管勇康参与了“仿真实验”的内测环节,一直接触使用至今。“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在听到叶嘉莹先生吟诵的屈原这首《九歌·东皇太一》时,管勇康被抑扬顿挫的语调所震撼,“我从来不知道,吟诵可以让诗词的意境这样悠远,可以让诗词这样充满生命。” 与管勇康一样,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斯木巴提也是叶先生的粉丝,“听着先生的演绎,我真切地感受到诗歌吟诵的魅力。我也常常对比、纠正自己的发音,不断提高自己的吟诵水平。”

“教孩子们怎样去诵读和吟唱古诗,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常存在心中的一个愿望。”95岁高龄的叶先生不愿让吟诵失传,想把这颗美好的种子留给下一代,“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孩子们将来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在文科方面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中心”团队成员李晓娟透露,“我们的‘仿真实验’目前已经收录了叶嘉莹先生近百首作品,吟诵内容包括《诗经》、《楚辞》等经典名篇,方便学生选择诵读。叶先生一生都在从事古典诗词教育,留下了很多珍贵资源 ,我们有责任将这些‘财富’保存下来,滋养更多的后学者。”

如今,“仿真实验”运行大半年了,不少学生感慨,“吟诵终于不是‘现场直播’了。大家只要通过网络进入实验系统,就可以反复练习、互不干扰,觉得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录制,随时随地提交更好的吟诵结果。”

在斯木巴提看来,“真实感强、沉浸式体验感好、界面直观生动、交互丰富”是“仿真实验”带给她的直观感受,“当我选择东方艺术大楼的演播厅场景时,仿佛身临其境,对着这么大的舞台吟诵,感觉很真实、很有仪式感。”除东艺演播厅外,“仿真实验”还为学生们专门提供了漫游体验叶嘉莹先生迦陵学舍的功能,让大家不出门就能参观、感受它的方正古朴。

值得一提的是,“仿真实验”除了设置普通话吟诵外,还特别推出了方言吟诵这一选择。斯木巴提曾尝试用粤语吟诵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她感慨道,“用粤语吟诵古诗词,感觉更有音乐的韵律之美,更像是一首音乐作品。”

“吟诵可以展现诗歌中的精神、诗人的筋骨,而选择用方言吟诵古诗词,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味,引发听者的共鸣。”涂俊说道。“中心”成员张树楠坦言,诗教中的吟诵是反复体会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教育注重个性化理解、强调个人精神的学习方法。通过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两方面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理论,增强文艺创造能力,提升个人修养。

她介绍,未来的实验教学还会增加一项打榜功能,“每名同学在进入实验学习时,都可以看到一张榜单,上面是每次作业进入前四名的同学,‘排行榜’名单会定期更新,希望可以‘刺激’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提升数字修养 打造文教基地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信息传递大众化的发展需求,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正成为推动媒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的重要举措。

目前,“中华诗教·诗词吟诵虚拟仿真实验”主要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诗文作家专题研究》课程开放。涂俊坦言,“对于文科生而言,不仅要有人文修养,也要有数字修养。通过这次技术手段的运用,感觉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培养了大家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同学们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也有所提升。我们可以发现,虚拟实验在培养具备个性学习和审美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文学科人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像这样的针对文科生的实验教学,南开大学还有很多。据了解,涂俊所在的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开大学)是南开大学人文学科多个本科专业共享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机构。“中心”自2003年创建以来,现有数字艺术与传播、数字编辑与出版、动态影像等12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560平方米,仪器设备1280余台件,构建了“优秀传统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涵盖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实验、数字虚拟仿真摄影、古代汉语虚拟仿真实验等6个方面,主要面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专业。2007年7月,“中心”被评为“天津市普通学校优秀教学实验室”,2012年入选“十二五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中心”独立开设了基于数字化应用的实验课程,包括数码编辑、影像创意、数字图像技术、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制作、出版物装帧与设计等。“中心”同时也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包括高级影视编辑、VR体验与全景视频制作、大画幅胶片摄影赏析与创作、航拍摄影理论与创作、新媒体杂志策划与创作等数字化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教育课程。

“‘仿真实验’现阶段在学院运行得很好,我们希望将来可以推广到校内共享、校际共享,进而打造成社会共享的一个平台。”涂俊表示,“我们 ‘中心’也将进一步紧密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学、语言、传播、艺术学科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语境下的技术优势和思维模式,大力发展南开特色化人文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努力发展、打造成为面向全校的、以大学生数字化素养培育为目标的综合性文科实验教学基地。”(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来源:北方网

来源:中国日报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3月9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