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iWeekly

巴黎恐袭事件4个月后,布鲁塞尔也于22日遭遇炸弹袭击,这一次互联网和社交软件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谴责恐怖分子、哀悼和提供帮助信息之外,社交网络又担起了“报平安”的重任。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电话线路已瘫痪,请改用Wi-Fi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当灾难发生后,应当第一时间和家人、朋友打电话确认是否安全——不过这在此次的布鲁塞尔恐袭事件中却行不通。由于拨打电话的人数过多,布鲁塞尔的手机通讯线路瘫痪,包括Proximus SA和Mobistar SA在内的运营商都建议用户通过短信或是网络与亲友交流。比利时副总理Alexander De Croo也发推特,建议人们使用Facebook、Twitter和WhatsApp等社交软件,而不要打电话。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比利时危机中心也建议人们使用社交软件,并告知大家布鲁塞尔的所有Telenet无线热点都可以免费使用。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比利时政府则希望市民尽量减少听音乐、看视频等不必要的上网行为,以免拖慢网速。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Proximus、Mobistar、Base,以及Liberty Global’s Telenet等通讯公司都在事件发生后,公开了其Wi-Fi热点。

事实上,布鲁塞尔并不是第一个遭遇“电话危机”的,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就出现过大范围的“手机无信号”情况,而因为各种飓风、小型地震,甚至是房屋垮塌造成的收信中断现象更是层出不穷。CBS新闻网就曾对手机通信网络发出质疑:“移动网络技术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但它们每次的表现都显得那么不牢靠。”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灾难面前,社交网络式“报平安”做得更好

相比因为通信量达到饱和而“报废”的电话,各社交网络、App在“确认平安”这一块显然帮助更大,毕竟它们的访问上限要比手机通讯高得多。

Facebook在布鲁塞尔恐袭发生后就启用了其Safety Check平台,帮助用户和其亲友确认当事人是否平安。这也是Facebook第二次为恐袭事件开放这一安全信使平台,在此前的巴黎恐袭事件中,该平台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Facebook于2014年发布Safety Check系统,在2015年巴黎恐袭事件前,仅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开放。

当大事故发生后,Facebook的Safety Check系统会要求身处事件发生地的用户标记他们是“安全”、“不安全”或是“不在此区域”,Facebook则会向该用户的亲朋好友推送这一消息。目前,Facebook并没有公布究竟有多少人在布鲁塞尔恐袭事件发生后使用了Safety Check平台,但该公司表示:“去年,有超9.5亿人在灾难发生后收到了关于家人、朋友的安全情况推送,这一次我们也与布鲁塞尔同在。”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不同于Facebook,Twitter用户则通过诸如#WeerbaarBelgie(比利时会恢复的)、#JeSuisBruxelles(我是布鲁塞尔人)、#Brussels、#PrayForTheWorld(为世界祈祷)和#ikwilhelpen(我需要帮助)等标签传递着恐袭相关的信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以及祈祷。Twitter的这种网络救援模式也持续了多年,根据红十字和红新月会的数据,在2012年台风事件时,就有许多人凭借短信和Twitter获救。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通过#ikwilhelpen标签,不少Twitter用户为受恐袭牵连的人们提供短期住宿,或是顺风车等。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荷兰红十字会也为布鲁塞尔恐袭事件设置了一个报平安网站,叫做“I am safe”。在该网站中,用户可以表明自己安全,也可寻找亲友。

离“社交软件替代电话”还有多远?

但是,社交平台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这般“大显神通”的,比如谷歌的寻人工具Person Finder就没有为此次布鲁塞尔恐袭事件启用,该软件目前仅针对大型自然灾害事件开放,即使是已经开了先例的Facebook,也不是对所有恐袭事件都开放Safety Check平台。

TNW新闻网就吐槽Facebook“虽然打造了非常实用的功能”,但它们都受到了“何时何地才能使用”的限制,并表示类似的灾难救援科技不应该只应用在一些中心城市,而是“那些每天都要面临冲突、斗争的区域”。另外,是否每一个灾难发生地都有稳定的Wi-Fi信号,社交软件在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等人群普及度有没有那么高等疑问也同样存在。

最新热点:社交时代,恐袭救援机制正悄然改变

“I Am Alive”的最初设计理念是用于确认黎巴嫩地区人民的安全。用户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标注自己的身份和所在城市,自动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发送“我还活着”的消息。

但是,社交网络“报平安”的出现,的确让求救多了一种选择。“即使我们每天都彼此联系,但科技不是完美的。你得理解这些联系手段都可能会失败。”赫芬顿邮报在文章中表示,所以“可以通过这一次的悲剧事件,学会更多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联系亲朋好友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iWeekly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2月18日
下一篇 2016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