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文学|莒国印象

龙口文学|莒国印象

文/刘玉涛

据史料记载:“莒县,文化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东夷,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地区。早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群居于此。追朔历史,莒县与龙口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青铜时代,莱国(龙口)南疆毗邻莒国(莒县),有着相同的东夷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风情习俗。

在寻访莱国东部边陲荣成不夜村、西部边境临淄淄河流域后,我来到了莱国南疆毗邻莒国故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故城的西南角至东南角有断续残墙700米,高约8米。在故城范围内,时常发现大量商、周时期陶片,以周半瓦当和窑具为多,齐法化、齐明刀刀币也时有发现。1995年12月、1996年6月莒县博物馆曾两度对宫城南垣外莒明刀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出土了一大批陶器、坩埚、刀范、窑炉、铜碴等文化遗址,是证此处为莒明刀铸造作坊区。属于西汉时期的有陶器、金缕玉衣片,以及铸五铢半两钱的遗址和大批钱范等。故城墙基夯土内,有商周灰、黑陶豆盘、豆柄、鬲足等。

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它是大汶口文化丰富遗存中的一件特殊器物,富有研究价值。上边的圆圈是太阳,中间的半圆是火苗,下边的五个尖是山峰。据考证,这是古人在山顶点燃柴禾,举行祭祀太阳的仪式,反映了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与此图像文字同时出土的还有二十多个图像文字。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这些文字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图形文字。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孙进在《东岳论丛》“莱国与周边国族的关系”一文中论述:1976年,莒国范围内的日照崮河崖发现两座春秋早期墓群,其一号墓出土包括鼎、鬲、壶、盘、匜在内的14件青铜器。其中有四件形制、大小相同的铜鬲,作束颈、折沿、弧裆,与足对应的腹壁上各有一道扉棱,半圆柱形足,口沿下饰重环纹,腹饰窃曲纹。四鬲均扣灰陶器盖,该有圆形捉手,四鬲口沿皆铸铭文一周。孙敬明先生对该铜器做了考察,将其隶定为:釐(莱)伯媵女子作宝鬲,子子孙孙永宝用。“釐伯”即莱伯,是作器者。此器为莱伯所做的莱器。该器既然出土在古莒国领域内,则说明是莱国女子出嫁到莒国是所带的媵器。

孙敬明先生分析:“这是在莱国境外所仅见的一批,故其价值不同其它”,“这4件铜鬲是莱国王公所做的媵器,而其所出土的地点,离此女子生前所嫁之地,当去之未远”,“崮河崖地濒东海,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若循海域则可南达江淮,北抵灵山卫关口,甚至更远,或从陆途则由两城至胶南古道,再经南胶莱河而进入黄水河流域”。孙敬明先生的这番分析是十分透彻的,因为莱国将女子嫁到如此交通便利的地方,显然是有其长远战略的意义。

莱国处于胶东半岛的北部渤海沿岸地区,与孤竹、令支等国隔海相望;而莒国则占据半岛南部黄海沿岸,可连接南方淮夷各国。莱、莒两国联合在半岛最短距的陆路或海路上形成南北通路,占尽地利之便。

据考证,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文“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民族。”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史载表明,晋文公继齐桓公后当霸主,以及邲之战后楚庄王继为霸主时代。莒国历经兹平公、纪公庶其、厉公季陀、渠邱公朱四代君主。他们先后参加了中原各国的几次会盟,外交上初步活跃。晋文公虽然提出了尊王攘夷,却未在会盟中强烈的表现出来,所以莒国得以参加了有名的践土之盟。

此时,齐国继续向东方讨伐。记载明确的是前567年伐莱国,占领根牟国。莱国为东夷,根牟国又在莒国的边境,所以齐国于前598年及前596年有两次侵略莒的战争。前574年渠邱公死,子密州即位,史称黎比公。黎比公治理国家,《左传》称之为“虐”,又说“国人患之”,指的就是他不顾国力,不想百姓安危,经常与齐国、鲁国争战。黎比公处于齐国、鲁国两国大规模开辟疆土的时候,利用强大的晋国为援,以攻为守,也确实能算是较好的策略。因而,这一阶段是莒国最活跃的时期。黎比公死后,莒国逐渐走向衰亡。

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解释说:“齐谓芋为莒。”莒人多食芋,这是春秋“莒国”名称的来历。莒国地处齐鲁大地的南部,楚国在荆楚大地的湖北。尽管两地之间相距甚远,但是却难以抵挡楚国铁蹄的侵入。因为,楚惠王灭蔡亡杞,已经为楚国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打通了势力东扩的通道。楚简王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只要占有了莒国,就撕开了北方大国齐、鲁两国,在东北部建立起的联防带,就可以建立起与之较量的前哨阵地。尽管《史记·楚世家》对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及战争结果,只是用寥寥数语,进行了介绍:“简王元年,北伐灭莒。”但其中的艰难险阴和浴血奋战的场景却可想而知。《史记·楚世家》正文的注释里特别强调了这样一句话:“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这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此次灭国之战的艰难。《汉书·地理志》则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

龙口文学|莒国印象

莒人的先祖率先走向文明,最早的古国应运而生;在文明时代早期,特别是春秋时期,莒国社会又是如何在文明与野蛮的交织、交替、矛盾中发展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在商、周中原王朝多元文化中,以莒人为代表的东夷文化的轮廓,夷夏共同体系形成的大致脉络。都能看到莒文化的影子。在周朝,莒人是东夷文化的捍卫者。春秋莒平公墓出土的编钟铭文曰:“央央雍雍,闻于夏冬。”说明夏王朝以前就有莒国(方国)存在。

莒国在小国林立的春秋时期曾显露头角。在当时的东夷诸国中,以国土而论,仅次于莱国;同春秋诸强相比,也仅次于齐鲁宋郑卫等国。前523年,莒想摆脱齐国的控制,两次导致齐国的攻击,但此时,莒的国力大大缩退,比不上周围的国家。在战国时代,楚国的势力扩张到淮河上游,灭亡了蔡国,进而灭莒。但是,莒国离楚国还是比较远,楚国不能长期占有莒地,莒国的全境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疆土。莒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

莒文化经过数千年磨砺积淀而辉煌一时,许多学者将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莱文化并称为商周时期山东著名四大文化。莒文化经过历代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古老的莒国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龙口文学|莒国印象

来源:齐鲁壹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