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演戏,认真做人—邓伦

寒假时候的空闲时刻,冬日的暖阳洒在每一户人家的楼顶上,隔壁邻居家的猫窝在阳台打哈欠,阳光被装进干净柔软的棉花里,风中带着的是洗衣液的清香,而我在屋内打开了视频app软件,饶有滋味的看起了《香蜜沉沉烬如霜》。你这位翩翩少年从此进入了我的视线—旭凤的扮演者—邓伦。

在这部剧中他看女主锦觅时温柔深情的眼神,他被误解时的震惊与悲伤,他身死时的绝望和痛苦,他成为魔尊之后的口是心非与挣扎,他痛失所爱之后的后悔与守候。其实我觉得邓伦没有在演旭凤,在香蜜里,他就是旭凤。所以才会让观众那么有代入感,让人那么感动,让人忍不住被他和锦觅的故事牵了心神、共了情,忍不住为他们哭为他们笑。

看完这部剧后前前后后地看了他许多剧,我很喜欢看邓伦谈论戏中角色或剧情的采访,但是好像并不多见,而且他实在是很言简意赅。通过这些采访和花絮,会发现邓伦从《白鹿原》到《香蜜》,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学以致用,在不断地吸收、内化、成长、然后释放。

在《白鹿原》的纪录片中,邓伦提到张嘉译老师关于读剧本的谈话:“然后张老师问我说给自己加了几场戏啊,我说啊没加戏啊,他说那给自己删了多少场戏啊,我说也没删戏啊,他说那你这叫读剧本啊,就是从这场戏到下场戏每场戏的连贯,中间那种无形的连贯,会让你把握更大中间想得更多了想得更饱满了,然后你拍戏再演每一场戏的自信心也会高了很多”

这段话的关键就在于“无形的连贯”,张老师的意思并非真的要邓伦去让导演编剧加几场戏删几场戏,而是告诉他把握角色行为、情感的内在逻辑。看过一段话这样写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戏剧只拣取有用的镜头,而不会将角色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的所有活动都捕捉进来,因此演员在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之间要给自己加戏,去想像剧本没有描述到的片段里,这个角色的经历、心理、思想变化,然后带着这些变化了的因素出现在下一个镜头中,这就是所谓“无形的连贯”。”

这种“连贯意识”也关系到对整部戏整体脉络、起承转合的拿捏,“加”与“删”也体现在角色不同阶段的“收”与“放”。曾经看过有人说邓伦是个懂得做“减法”的演员,实在精辟。邓伦演戏是宁缺勿滥,力求“真实”,绝不拖泥带水,绝不浮夸造作。

在演《香蜜》时,接受采访时说“可能有一些剧本提到的,小说可能描述的更加唯美,更加细节的东西,可能我会摘进来,觉得小说里有些不太在影视剧中比较实用的东西,我可能会把他删减或者拿掉”“大部分的就还是角色内心的十种活动大多人物关系之间,牵扯和参杂了太多心理活动,和不同的因素,在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阶段”邓伦是个非常有艺术天赋的演员,他正在越来越多人的注目下,去努力的付出。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旭凤。于是,更多人看到了今天的邓伦。

除了专业能力与天赋之外,邓伦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经由演员的身份得以展露在大众面前,下面还是从演员邓伦开始谈起:比起演技,真正让我注意到他的是气质。一个人的气质来自他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学识涵养等等多方面因素的积淀。一个人的气质通过艺术会被放大、鲜明化,最终形成风格,因此艺术家必须从多方面尽可能地完善自我。 “文如其人”、“人品即画品”、“想演戏,先做人”,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自我修行的法门。

“我本身就是我,我不可能因为角色,或任何其他东西,就完完全全把邓伦这个本体抛掉,这是不可能的。”—— 演员邓伦 《顿悟当下》“观众看到邓伦演的好多角色都不是同一种的,所以有点弄不准邓伦到底是啥样的,这挺好的。如果我一直演一种戏路的戏,大家也许会以为邓伦是那样的,但你错了,那才不是邓伦呢,那都是邓伦演出来的。”—— 演员邓伦 《顿悟当下》这两段话看似矛盾,其实概括了邓伦对表演艺术的理解。

真实的邓伦有着平凡而又独特的气质,有时拥有超龄的成熟、有时流露稚嫩的单纯;可以散发卓尔不群的贵族气息,也可以憨厚朴实如邻家男孩;他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没办法一一铺开来讲,家人留在他身上传统教养的薰陶、安于沉静的习惯、细腻深刻的心思、不卑不亢的气度、有主见又随和的性格,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邓伦并不是完美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但他的珍贵之处在于他不断地在扩充与完善各方面的自己,他非常踏实地在履行艺术家的使命。

“好好做人,认真演戏。”——演员邓伦。最后送上邓伦说的一句话,并且希望邓伦与所有喜爱他的人都能够不忘初心,向阳生长。

好好演戏,认真做人—邓伦

好好演戏,认真做人—邓伦

好好演戏,认真做人—邓伦

好好演戏,认真做人—邓伦

来源:r芮芮r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