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获3项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位农民带丹参种植走进新

“现在跟着你种丹参可真省事多了,除了拔两遍草,其他都实行机械化了。”1月29日,平邑县保太镇羊城村村民王希成对同村村民王晓说。

王晓,70后农民,2019年到现在先后获得丹参苗快速播种机、丹参苗分拣机、药用植物丹参基因控制分析软件、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智能管理系统等3项国家专利和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他完成了由传统农民到高级职业农民的蜕变,也把他从事20多年的丹参种植带入新时代。

两年获3项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位农民带丹参种植走进新

王晓手持刚刚收获的丹参,喜不自胜。

向外借力 智慧大脑齐攻坚

王晓,出生于1979年。小时候,他就跟随父亲王照云到山上挖野生丹参。

1991年,父亲移栽的野生丹参苗终于活了,稀稀拉拉半亩地,当年秋天竟然卖了1300元钱。“这下子,十里八乡都轰动了。”王晓说。附近农民纷纷效仿,丹参种植如星火燎原,很快遍及保太、武台、流域等几个乡镇,2000年前后全县丹参种植面积一度达到4万多亩。“王照云牵头成立平邑县中药材行业协会,成为当地丹参种植领军人。王晓初中毕业后,也跟着父亲种起丹参。

山上的丹参年年长,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大田种植,连年重茬品质下降,产量降低,2008年后全县丹参面积逐步衰减,2010年前后降到2万亩左右。

难题,就这样历史性地摆在王晓面前。

幸运的是,父亲在业内积累的良好口碑,为王晓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最重要的“智慧大脑”。

2011年,早与王晓父子建立联系的山东省农科院药用植物创新团队,加大力度解决丹参重茬问题。为方便研究,王晓成立平邑县源通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流转村西紧邻大夫宁水库的40亩地做实验田。生产中,他一丝不苟落实专家要求,并严格记下各项实验数据。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志芬,与王晓打交道20多年,对他非常欣赏,“王晓好学上进,不计较小事,做实验也用心,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两年获3项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位农民带丹参种植走进新

王晓(右二)、王照云(左三)和山东省农科院药用植物创新团队专家合影。

2015年,省农科院专门在羊城村建立博士工作站。与之前后脚,临沂市农科院中草药所高级农艺师张谦也带领团队,和王晓合作开展试验。

内强自身 脱产进修补短板

高科技人才上门指导生产,王晓如饥似渴地学习。他觉得这还不够,2014年,他又专门到山东医药技师学院脱产学习两年。这填补了他多年缺失的中草药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也让他在生产中有了自己的思考。毕业后,他投资23万元建起物联网系统,参与制定《有机丹参种苗分级技术规程》、《有机丹参生产技术规程》两项省级技术标准,同时积极参与研发丹参生产机械……经过反复实验,王晓初步总结出克服重茬的综合性技术:选用人工繁育的蒙山野生丹参为栽培品种,土壤深耕,增施土壤调节剂,降低土壤酸碱度,等。

除了技术,自动化机械也成为克服重茬的利器。传统的丹参种植,第一年7月份人工播种,第二年三四月份移栽,11月份收获。王晓获得专利的丹参快速播种机,则精确解决了株距、穴深等问题,实现了一次播种,来年收获、无需移栽。仅这一项,亩产量比传统方式高30%以上。最重要的是,11月到第二年7月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种一季小麦,从而大大减轻了重茬对丹参的影响。

两年获3项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位农民带丹参种植走进新

2020年7月,王晓用快速播种机直播丹参。

多年探索 丹参实现全程机械化

在探索丹参-小麦轮作的同时,在专家们的帮助下,王晓还摸索出丹参-谷子、丹参-小麦-玉米轮作等多种模式,同时应用宽垄大行覆膜技术,解决丹参春旱、夏涝问题。202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智能管理系统”,则将物联网和自动化机械进行了有机结合。 “种苗选育、气象观察、苗情长势等都能坐在办公室完成。”王晓说。

两年获3项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位农民带丹参种植走进新

王晓(右一)和临沂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张谦(左一)及团队成员一起讨论丹参长势。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沂蒙乡村创业富民好青年……埋头丹参行业多年的王晓,荣誉纷至沓来。除了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0年,王晓还获得一个重要的红彤彤的证书:山东省高级职业农民。

懂生产、会科研,还熟悉市场。成为高级职业农民的王晓,也成为当地丹参种植的新一代领军人。近10年来,他带动平邑当地及费县、蒙阴、兰陵等周边县市1000多农户发展丹参种植2万多亩,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魏新美 通讯员 杜爱峰

来源:山东热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