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EDA 落后根源在于缺乏“工业软件意识”

国产 EDA 落后根源在于缺乏“工业软件意识”

分析结论:

总的来讲,国产 EDA 落后根源在于缺乏“工业软件意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对我国包

括 EDA 软件在内的工业软件造成了长期的损害。无论是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产品研发

以及各个公司内部 IT 能力建设都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从意识上,从思想根

源上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也就是说,我国的工业软件发展亟需正本清源。(ALEQ)

分析过程:

美国对华为半导体 EDA 软件和设备材料的封杀,击中的是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软肋。

EDA 软件只是冰山一角,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工业软件意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界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工业软件意识”极其淡泊,对于以信息技术支撑工业设计理解极不

到位。EDA 软件本质是一种工业软件,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设计能力、加快设计自动化程度

的软件。广义上任何一种对于工业设计、生产、组织、流通环节的软件都可以称为“工业软

件”。这种软件本质上和“工业母机”一样,是工业能力的体现。以最新被“阿森纳协议”

纳入管制名单的“计算光刻软件 Computationallithography softwar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纳米级集成电路工艺条件下,光刻机要生成芯片必须依赖于计算光刻软件先行计算、仿真

确定生产参数。离开了计算光刻软件,光刻机生产芯片的良率就无法得到保障。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 EDA 软件的认识局限化、刻板化,在意识和观念中存在很大不足。

国内业界更多的重视一些有型的、可以直接作用于生产的设备或工具,而对提升设备能力、

加快生产流程的信息化技术重视程度非常有限。这种工业软件思维的缺乏导致的国内学界和

产业界对于 EDA 的错误观念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 EDA 软件理解“窄化”和“片面化”,没有从信息技术促进设计能力的提升角度

来理解 EDA 软件,更没有从工业软件的全局来衡量和定义 EDA 软件。其实信息技术在多

个设计/验证环节均能够起到加强设计能力、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提升这些能力必然要以

某种软件或者程序作为载体,而这些软件和程序都是广义上的 EDA 软件。但长期以来这些

软件和程序不被承认为 EDA 软件,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一些原生性的 EDA 工业

软件,在一开始就得不到承认和支持,以至于“胎死腹中”。也就是说,国内自主原创性的

EDA 技术研发根本找不到生存土壤。

二、长期以来在高校和业界将 EDA 技术更多视为“学习如何使用 EDA 软件做不同层

次的电子系统设计”的工具,很少从工业软件的角度,研究 EDA 的设计方法学。在高校的

课程中冠名“EDA 技术”的课程一般不讲 EDA 背后的运行原理,主要介绍硬件描述语言和

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出版的“EDA 技术”的书籍大多也是同样的情况。全国各地的所谓

“EDA 协会”本身不研究 EDA 技术本身,大多是国外 EDA 公司/FPGA 公司的“推广协会”。

这种名不符实的现象不但挤占了原本属于真正的 EDA 技术的学术资源和课程资源,也在青

年学子中造成了长期的概念混乱。这种“挤占效应”使得本就不够“肥沃”的土壤杂草丛生,

进一步恶化了本土 EDA 软件的生态环境。

三、由于观念的缺失,现有的各种考评机制并不鼓励发展各种自主的 EDA 技术。由于

我国在信息技术上是后发国家,我国的信息技术处于“吸收、消化、赶超”的阶段。在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也长期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态。而对于自主建设一些 EDA 软件、哪

怕是辅助性的、广义的 EDA 软件也持否定态度。这种观念在学术界的表现就是“五唯”(唯

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在产业界的表现就是 KPI 导向的公司短视化

的发展策略。这种短视化的考核机制只监督“砍柴”,不鼓励“磨刀”,更不鼓励去“制造伐

木锯”。少部分有兴趣、有追求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在这种机制下研发热情和心智被磨灭了。

来源:二货日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