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能让教育变得更好?

新华社杭州9月27日电(记者余靖静)打开手机对着孩子的数学口算作业扫一扫,就能知道哪些答对、哪些答错——杭州一家科技创业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手机软件,上线不足月,就获得了当地小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好评。然而,有人为其解放生产力叫好,也有人担心其可能影响“减负”。

小学生家长“刚需”催生“网红”APP

一款名为“爱作业”的手机软件近日走红杭州等地。该手机软件主要免费帮助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家长和老师批改数学口算题。用户可通过APP拍摄作业本,1秒后即可检测出错误答案,准确率为95%。

据开发此软件的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大拿”)介绍,“爱作业”从9月2日正式上线至今,用户激活量已超过40万次,日活用户超过20万,后台每天能接收至少50万张作业图。

“这样的传播速度,在我约20年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杭州大拿联合创始人罗欢说,看来批改作业确实是家长和老师的“痛点”。

据了解,批改作业“机器换人”的点子最初由杭州大拿的一名员工毛礼辉提出——他是一名小学生的父亲,苦恼于每天下班后还要批改孩子的口算作业——“作业本一页一般是60题,有时100题,忙了一天,再看到密密麻麻的题目,人都懵了。”毛礼辉说。

“‘爱作业’现在的智能程度到小学3年级,我们下一个小目标是让它小学毕业。现在是口算批改,接下来会逐步支持英语和语文教学等,比如地道口音的人工智能英语老师。”杭州大拿CEO陈明权介绍说,“爱作业”识别引擎背后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小学生作业本来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不知道人工智能能否做得更细致?我们老师需要掌握学生的错误原因,比如哪些人是因为进位加错的,哪些人是因为退位减错的,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改进,提高成绩。”杭州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使用后提出了“要求”。

人工智能“碰撞”教育,是喜是忧?

“爱作业”走红,杭州等地小学低年级的家长们和老师们都觉得颇为受益。数学特级教师、北京义格教育集团数学课程总监胡赵云说,仅仅是判断孩子口算题的对错,就足以让家长与教师们高呼“解放”,可见人工智能的威力。

“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把老师从高重复度、低价值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等创造性的工作。”数学特级教师、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说,

在欣喜之余,有一些人士也担心,“解放”了之后的家长和老师,可能会给孩子布置更多的作业,孩子的学业压力是否会更重?

曾多年担任中学教师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伍肖认为,不应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老师检查作业,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写作业,这对孩子的自控力是一个很大挑战。

杭州一位小学生家长许女士说,自己也有点担心。不过,这个和工具本身无关,还是应该做好师资培训,以及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现阶段,作为孩子家长,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工具越称手,人的力量更能体现,毕竟工具的作用还是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未来的教育,人、机如何“共生”?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人工智能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学习内容。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作为手段和技术,也已出现在了中小学教育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吗?在教育中,人、机又该如何“共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伍肖认为,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科技,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整个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可能相应会要求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比如更加注重艺术教育、创造性教育等;在培养方式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及互动方式的学习。

罗欢认为,到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本质也不会改变,好奇心、同理心、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最核心的。而老师的核心作用会发生变化,可能从专业的课堂教学进步到启发式个性化辅导再进一步到学习动机激励。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健则认为,未来教育一定是教师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的,未来也需要“人机共生”的教育——用“机器的智慧”和“人类的情感”共同去达成个体生命的丰盈和成长。

王健分析说,如果教师的教学是冰冷的,只会传授知识,那么,在灌输知识这个向度的竞争上,不管你再精细、高效,也敌不过人工智能的庞大数据和高速算法;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有温度的,触摸到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这样的教师,人工智能无法替代。

来源:新华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