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家企业今年IPO被否,创业板被否超6成,或迎来最严审核

楚天都市报9月21日讯(记者 徐蔚)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召开了今年第71次、72次发审委会议,审核了7家IPO企业,3家首发通过,4家被否。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2家企业IPO被否,有32家拟在创业板上市,其中包含湖北企业——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占比为61.5%。业内表示,创业板或将迎来史上最严发审审核。

IPO审核趋严很可能成为常态

4家公司同日首发被否,这在此前审核中并不常见,然而,这一场景却发生在了9月13日。如此,9月13日也被市场戏谑地称为首发上会企业的“黑色星期三”。业界认为,A股上市企业IPO正迎来史上最严审核,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加大发行质量审核力度,保持首次公开发行的常态化”。这也被业内解读为新股发行审核严监管的口径长期不会出现松动,被否率居高不下或将成为常态。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有275家IPO上会,247家过会,18家被否,10家撤回,被否率仅为6.55%,过会率大93.45%。相比于2016年IPO企业过会率,2017年IPO审核明显比2016年趋严,这一点仅从被否概率上就能窥见一二。

为何创业板上市企业被否数量较多

据了解,今年以来,已经有52家企业的IPO申请被否,其中,有32家为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占比为61.5%。

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表示,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被否数量较多,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创业板IPO门槛低于主板与中小板,大多数想上市的企业把目光集中到了创业板身上;二是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需要具有创新型科技含量的主营项目,不排除部分企业为了能够上创业板存在包装的可能,因此,在审核过程中自然会被否决;三是由于创业板门槛相对较低,部分企业急于上市而忽略了上市后企业的成长性,而在审核过程中,企业上市后的成长性是审核重点之一,对于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拟上创业板的企业来说,被否的概率就大了。

从上述52家企业的情况来看,盈利能力是否可持续、信息披露是否充分、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合理、公司是否规范运作、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是IPO申请被否的主要原因。

3000万元利润成过会隐形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被否的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因利润问题被关注,而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均未达到3000万元。在投行人士看来,3000万元的扣非后净利润是企业过会的一道隐形红线。

据统计,截至9月18日,以上会最近一年扣非后净利润进行分类统计,低于3000万元净利润的企业共31家,仅7家通过,过会率为22.58%。有24家具有“利润3000万元以下”特点的企业被否,否决率为77.42%。

而净利润在3000-4000万元之间的,有56家企业,过会率为78.57%;4000-5000万元净利润之间的,过会率为79.55%。5000-8000万元净利润的,过会率为92.86%;8000万元以上的,过会率88.97%。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认为,在企业达到IPO门槛标准比较勉强的情况下,监管层对上会企业IPO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等方面审核严格是正确的,以看是否有“注水”、“包装”业绩等现象;相对而言,企业业绩规模较大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一些,这些企业大多也度过了高风险期,上市后有利于保护风险意识不强的散户。

来源:极目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8月15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