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看年戏

文 | 林宏伟

故乡的年戏是秦腔。老百姓把看秦腔演出叫看戏,看戏最重要的是看年戏,年戏是一年美好生活的起始。

小时候,每到大年三十,贴好春联,吃完午饭,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就会拿着凳子去看戏。年戏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唱到正月十五。

乡村记忆|看年戏

(图片选自网络)

唱戏的演员都是村民。这里的村民会说话的时候就会唱戏了,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唱着戏去上学,媳妇唱着戏做饭,小伙唱着戏耕种,还有70多岁的老人能把戏词倒背如流。

一出《打柴劝弟》,让村里再拮据的人家也不会让孩子辍学;一出《杨家将》,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报名参军保家卫国。这些戏里的故事、戏里的文化、戏里的道理已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

戏,经过一冬天的排练,演出时并不比专业剧团差。开演前先热场,锣鼓家伙一响,台下人不管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闲谝的、聊事的、抽烟的、烤火的,站着的、蹲着的、坐着的,都开始往舞台前涌动。

外围还有来晚的。带着孩子的,孩子看不见戏台,父亲便把孩子架在脖子上,孩子看了戏又给父亲挡了雪,父亲累得头上流汗冒热气,孩子却被雪白了头、白了袄。

等台下的人差不多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忽听“呼喊一声绑帐外”的唱腔哗啦啦如炸雷从头顶滚过,一个穿红袍、戴红髯的大花脸上了台,台下轰然喊叫“好!好!好!”有懂戏的就说:怕雪大可能唱了个折子戏,这是《斩单童》。

台上唱戏的人不管你懂不懂戏、雪大雪小,入戏了,生旦净末丑一个个提袍甩袖唱念做打无不尽心尽力。情到深处,看戏的和唱戏的一样,高兴了咧嘴笑,难过了抹泪哭。随着剧情,一会儿雄赳赳伸长了脖子,一会儿气呼呼压低了身子。唱戏的人在台上,看戏的人在戏里。

看完戏回家,饿了烧一碗米酒,木炭火上每人烤一条“鱼”。这“鱼”是用白面蒸的,里面包着红糖,吃的时候要从“鱼”头吃到“鱼”尾,预示着做事有头有尾。

大年初一早晨,睡梦中就被一阵鞭炮声惊醒。出门看,麦场里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的社火表演锣鼓喧天;舞龙的,时而盘、时而展,时而腾、时而伏,那灵动的舞姿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唱戏的素面朝天却演得卖力,你想听哪段唱哪段……

如今,新疆也是我的故乡,在这里也时常看戏,每每都会勾起儿时的记忆。又到新春,想起看戏,我恍然明白:这戏就是百姓的喜怒哀乐、似水流年;这年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文化之魂。

作者简介:新疆巴州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来源:齐鲁壹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