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封城以后,上海的“抢菜难”成为让人悬心的一个难题。

居民自守家中,人与人的交集、商业之间的流动几乎静止,商铺关门大半、骑手被困小区……在上海2500多万常住人口面前,供给、物流方面的挑战,让一粥一饭的日常生活都变得不那么容易。

尤其是,这2500万人中,上海有31万独居老人、13万新生婴儿、50多万残障人士、数量未知的病患……疫情之下,他们的日常用药、奶粉口粮、生活物资等,成为了最紧急的需求。

骑手,成为这座超大城市“最难约的人”。据4月7日上海发布会,全市每天骑手上岗人数约1.1万人。而外部保守估计,日常这一数字在8万多。非常时刻,1.1万仍在路上努力奔跑的骑手,承担着让城市毛细血管畅通的重任。

订单量大、人手不足,就将力量用在最紧要的需求上;对每个骑手来说,成为了在路上玩命奔跑的人。

本期显微故事,关注在上海停摆下,为那些在“应急特需”平台上的求助者达成紧急需求的蓝骑士们:

有人找遍大半个城市,为4天的新生儿找奶粉,没买到,第二天又一早去专卖店门口蹲守恳求,终于为宝宝买到口粮;

有人为视障、听障人士,这些使用手机不方便、经常被忽略,永远在抢菜软件上失败的人,紧急送去了物资和干粮;

有人为慢性病老人、癌症患者送去治疗药物,17个小时连轴转,从浦西到浦东,常常忙到凌晨2、3点……

上海疫情里没有容易的人,很多人指着骑手们度过疫情。这些“应急特需“故事背后,每完成一个紧急需求,需要骑手、客服、物流调度、商超医药业务等平均5人的持续接力。

他们无法解决所有需求,只能努力奔跑,像每个努力生活的上海人一样,尽力跑得更快一些。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小北

编辑 | 卓然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3月31日,上海浦西,施羽的宝宝踩着浦西封城前的节点出生。

有浦东封城在前,即将迎来宝宝的施羽让先生提前准备好了物资:新鲜的蔬菜水果、冷冻的肉类、豆类、牛奶鸡蛋,以及母婴用品。

食物和水都是够的。但宝宝出生后,新手妈妈猝不及防,发现奶水不足,家中奶粉储备也不够。如果没有奶水、奶粉,宝宝吃什么?

4月3日,浦西封城第三天。

在有限的运力下,尽管一些平台还能接单、跑腿,但下单后却没人接,即便施羽追加了50元、200元……更多小费,依然没人接单。

施羽慌了,相比抢菜,她更需要奶粉和母婴用品,确保孩子的安全。她不得不在各个平台搜寻是否有人可以帮上忙,而后,她在饿了么看到“应急特需”通道。

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施羽填了求助信息。不久有客服来电,施羽下单了爱他美奶粉和花王纸尿裤,这一订单被分配给了就近的骑手刘柏启。

看到订单,刘柏启心里一咯噔——现在全城封闭,超市几乎都关门,以他常跑的长宁区一带,只开了两家超市且距离很远。

奶粉、尿不湿都是母婴专卖店才有卖,“这时候买母婴用品,太难了”,刘柏启心想。

刘柏启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深度参与了孩子们成长的过程,知道刚出生的孩子断奶意味着什么。刘柏启碰运气找到一家超市买到了尿不湿,但依然买不到奶粉。他只能先把尿不湿给施羽送去,向她说明了情况。

接下来的配送中,刘柏启一直惦记着这个新生的宝宝。在跑其他订单时,他也一直留意着周边是否还有母婴店有卖奶粉。

终于,他经过一家开门的母婴店,但这家店需要用户线上购买,并不支持线下零售,而且这家店也早已爆单,哪怕刘柏启再通知施羽下单,也毫无办法。

晚上9点,送完当天的最后一单,刘柏启回到住所躺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作为一位父亲,他没法忘记施羽家那个4天大的宝宝。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图 | 骑士刘柏启

第二天清早,刘柏启就跑回了昨天那家母婴店。在当天订单还没进来前,他和老板沟通,“这是一个才出生4天的宝宝,没有奶粉完全是人命关天的事”。

老板知道刘柏启昨天来过,在这个时刻,他被这位糙汉子打动了,破例联系了施羽,找到了宝宝需要的奶粉,让她下单。刘柏启即刻就送去了小区门口,由居委会人员送了过去。

在现实世界里,施羽和刘柏启、专卖店老板互不相识,若不是有人发现了这个故事,他们也是事了拂衣去,并无具名。

在上海封城的当下,这些陌生的人,像在发光。同样为新生宝宝送去希望的,还有钟海南。

4月6日,滴水湖附近,一位宝妈发现家里奶粉见底。孩子还不到6个月,不能吃辅食,只能靠奶粉补充营养,宝妈向“应急特需”提交了求助信息,这个订单被交给90后骑手钟海南配送。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图 | 宝宝专车

钟海南是饿了么“宝宝关爱专车”司机。从出发到送达,这一单开了60多公里。这段路程在平时看并不长,滴水湖因靠近绕城高速,车多、检查站也多,疫情时刻,沿路还有通行检查(通行证件、核酸证明),几乎三四公里就要停下来一次。

等钟海南送到时,已经快晚上12点了。钟海南给宝妈打电话时,对方正在哄睡,接电话时她声音压得很低,不住地对钟海南说,“还好有你们。”

在那个时刻,钟海南感受到自己长途奔走的意义。他告别那位宝妈,继续给宝宝们送奶粉、尿不湿,当天一直送到凌晨2点多。

现在,钟海南被人叫做“奶粉骑士”。他说,他是很多宝宝的“奶爸”,但他却十分期待着自己“下岗”的那一天。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封城,给上海这座高速运转的超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居民们自守家中,等待着病例清零、解封的那一天。

上海突然被按下静止键。过去的繁华景象不再,大街小巷人流罕见,只有零星的骑手、身穿大白工作服的人员,路边的便利店、商场,尽数关闭,整个城市突然空了下来。

这种情况下,物资的获取变得艰难。因能营业的店不多,店内也只有一两个店员接单、打包,只要开张就会爆单,很快又会因忙不过来停止营业。因此,尽管商品在,但缺乏运力,也很难尽数满足居民的要求。

在所有的物资需求里,有一些人的需求尤为紧急,比如独居老人、孕妇、小月龄的婴幼儿、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他们无法和年轻人一样熟练操作手机,境况相当窘迫。

4月1日,浦东一位70多岁老人,向饿了么打来电话。家里余粮早已不够,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肉了,他感到身体疲乏、体能也下降的厉害,希望可以帮忙买一些肉食。

蓝骑士李照丰收到了这个订单。因为封城,肉类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他打电话告诉老人家后,对面的声音显得犹豫,期期艾艾地问:“那一共要多少呢?现在你们跑那么远,帮买的运费是不是也很高啊?”

李照丰告诉老人家“运费您不用给”,接着,很快便买好了肉送了过去。

同样在4月1日,浦东一位住在酒店的孕妇发来需求,希望能帮着买一点鲫鱼、绢豆腐和水果。

当时她已怀孕两个多月,因隔离在酒店一直吃泡面,她常常感到饥饿,也害怕孩子营养不足。

蓝骑士蔡建平和该孕妇通话后,立刻到处寻找新鲜的食物,但找了很多市场和饭店,最后也只找到一些西红柿,他只好先把西红柿送了过去。

第二天,蔡建平沿路送单过程中,发现还有菜场开门,连忙为昨天的这个孕妇买了东西。考虑到孕妇必须时刻保持均衡营养的摄入,蔡建平采购了很多东西,电瓶车都放不下,于是他又找来两个骑手牟狄、刘晖,三人一起把物资送了过去。

封城之下同样毫无准备、更加措手不及的,还有一些残障人士。

一位年轻的盲人,平时他还可以通过“听读”来使用手机,封城期里,这种办法让他很难抢到物资。电商平台上所有商品在放出来的一瞬间,都会被全部秒杀,他的手速根本跟不上,直接断了粮。

朋友知道了他的现状便马上求助饿了么,蓝骑士朱振焦接到了这个订单,他即刻取货,找来三箱方便面和大米送给这位盲人。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图 | 三箱方便面和大米送达独居盲人所在小区

还有一位听障人士,因无法联系其他人购买物资,一样面临断粮的风险。蓝骑士蔡强接到这个订单后,通过和对方打字联系,多方奔走,分批为他买来了面包、鸡蛋和蔬菜水果。

在小区封闭一周后,还有一位80多岁、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的老人发现自己所剩药品不足,饿了么马上联系了还在开门的药店,在老人的家人提供就诊证明和药品信息后,在线协助老人填单购买。

随后,骑手倪志虎和谢人鹏药店取货时,发现一个便宜的药品缺货需要替换,二人直接垫资购买,然后骑行7公里,给老人家送到小区。

……

困难时刻,全靠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路互相扶持,跋涉困境。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奶粉骑士”钟海南是为数不多用小轿车配送的人——当前防疫政策下,只有小轿车能穿越黄浦江,全城配送。

4月5日,浦东一位患有脑血管疾病、心梗的独居老人,没有药了,居委会尝试为他配药,一周也没有找到。一位邻居好不容易帮他找到了药品,但却没人可以跨江配送。

断药会有生命危险,“应急特需”后台收到了这个紧急需求。这时,钟海南正在给另一个癌症患者送药,但依然第一时间接了这个订单。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图 | 深夜送药

如下对话,发生在4月5日深夜,配送经理一诺和客服管理凤立紧急调度间:

配送经理(21时49分):“已安排,可能会晚,但是一定会到。”

客服管理(21时54分):“这个和有个癌症病人的收件地址之间只差3公里,我看看,那个用户癌症晚期急需化疗药物,能联系的话跑一趟可以取两个单,等我确认下。”

客服管理(22时05分):“联系上了,稍等同步订单信息。“

配送经理(22时06分):“车手半小时到。” 22时07分,第二单订单信息和送货地址发来。

配送经理(22时18分):“马上安排,两单一起走。” 客服管理:“终于是赶上了。这两个药都是救命的啊。替我们给骑士道声辛苦了”

配送经理(23时48分):“半个多小时到。”

这时,后台突然发现,有一单药店少配了一盒药,钟海南因此折返,直到凌晨该问题仍然无解。

配送经理(0时3分)“车手扛不住了。目前先送一盒过去吧。”

客服管理(0时8分):“我跟用户告知过1盒了,用户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

配送经理(0时8分):“ok。”

这边刚刚解决了该患者的需求,钟海南又接到新订单:为浦西的一位宝妈送奶粉。然而,当他开车要跨过黄埔江时,核酸结果超时——然而,医院凌晨一点半才能开始核酸检测。

这时,钟海南已经连续跑了17个小时。做完核酸,第二天,钟海南将这两单急用药尽快送达。

上海持续增长的病例数据让人挂心。在城市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要维系居民的民生与供给,是一个复杂且困难的挑战。物资供给、医疗资源、基层服务、配送人员都在吃紧。

“受疫情影响,我们真正能够调动的运力,比平时少;而目前大家的需求比平时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把运力优先匹配那些最急需的人。”饿了么运力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这样说。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图 | 收到的感谢短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饿了么紧急上线“应急特需”小组,作为街道和社区服务外市场资源的补充,也成为了如上这些真实案例发生的来源。

项目上线至4月9日,已响应超过4万需求。项目组去联络药店、商超,协调运力,争取解决那些最紧急的需求,换句话说,“每个紧急案例的解决,背后平均有五个人在分秒必争地接力”。

上海疫情,没有容易二字:那些离不开外卖小哥的人

“很多需求背后都是紧急情况,像送奶粉,大人饿了还能糊弄两口,但刚出生的孩子,没了奶粉可不行”,钟海南说道。

刘柏启也是同样的心理,“现在订单那么多,我能送的其实有限,这个时候,只能尽力而为,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钟海南经常送到凌晨2点以后,刘柏启也是晚上12点以后。在上海,骑手们的作息多是如此。

钟海南忘不了,有次晚上他去上海郊区的某个村子送奶粉。当他到村门口,等了20多分钟,才有个瘦弱的女性身影从黑暗中走来,手里还提着一大堆吃喝物资。

她把这些东西递给钟海南说:“谢谢你这么远送奶粉,这里物资不缺,你把吃的带回去吧,你救了我孩子的命,你也要好好的。”

上海疫情里没有容易的人。在困难时刻,陌生人的交会,面对这个善意的举动,钟海南眼眶瞬间就湿了。

来源:显微故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