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李艳波毫不避讳谈论金钱,正如他对「把理想变现」中「现」字的解释:「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现实;一个是现金。」他认为这两个部分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是缺一不可的,把想法变成现实还不够,还要把它变成现金,这才是帮助创业者帮到实处。在李艳波看来,金钱是种客观的工具,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36 氪的项目在第一线很好地见证了这个过程。「在金钱的驱动下,人们被激发出活力、创造力,可以绞尽脑汁、义无反顾地去做事情。」曾经有年轻的创业者自己开发出适用于安卓系统的文件管理器,在短短几年就被收购,卖到过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而现在的设计癖也正在促进同类案例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产生。

设计癖的战略框架被定义成四个层次:一是推动设计创业,或者说推动物联网创业,这是设计癖的宗旨 ;二是两大利器或称两种工具, 即互联网和创投模式 ;三是面向的人群有三类, 分别是设计师、工程师和程序员;四是具体的四种业务模式,即新媒体、创业平台、电子商务和孵化器。

相对于推动互联网创业的 36 氪来讲,设计癖瞄准的目标是物联网。物联网的英文是 Internet of things,它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未来的世界,智能感知、自动识别与普适计算等技术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这是令李艳波和他的团队兴奋的事情,也是他们致力于推动的事业。不过,由于国内大众对于物联网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因此他们更频繁地使用「设计创业」、「工业设计」这样的词汇。实际上,设计癖主要关注的领域也集中在工业设计,尤其是产品设计领域。

第二个层面中,互联网是李艳波已经非常熟悉的领域。现在,他用互联网思维来引导自己的团队做事,同样也引导设计创业者们。在他看来,「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整合思维,现在的创业者一定要把互联网当作基础设施来利用。互联网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一样,没有人强调它们对人体的作用,但是它们的确非常重要,以至于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的重要性。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无论你从事的是哪个领域,都需要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扩大影响力的平台和销售的平台,它是很好的扬声器」。第二个利器是创投模式,它可以促使财富在规模和速度上的急剧增加。同时,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创业的巨大潜力可以带来颇多益处,它不仅不消耗大量资源,还能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它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有益于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和创造力。

设计师、工程师和程序员是设计癖主要面向的三类人群。一开始,李艳波认为设计师会是他们主要的群体,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发起创业的人往往不是工业设计师,而是工程师。 这样的创业者往往曾经任职于科技类、电子类或者电器类公司,负责过机械、电子、化工、 材料的项目,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日常的工作并不能让他们的创造力获得完全的释放,他们希望自己做些东西出来。李艳波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有品(PICOOC)科技。其联合创始人兼 CEO 张悦是学习工程出身,热衷于互联网,有过几次创业的经历。他认识到产品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完备的功能,造型、结构、体验、交互、U I 同样非常重要。张悦与从华为出来的设计师孟凡迪合伙,因为后者对工业设计的流程非常熟悉。两个人用了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就拿出第一款智能体脂健康秤的原型机, 2013 年底便引起了科技圈和设计圈的关注。2014 年,他们获得了千万级美元的投资, 目前估值已经达到了几亿美元。李艳波认为,这种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师与设计师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理想的组合,而这样的团队也是设计癖非常乐于发现并提供支持的。

在设计癖的四种具体业务模式中,新媒体、创业平台、电子商务已经有所涉及,第四种孵化器尚在摸索阶段。李艳波认为,新媒体可以短平快地扩大影响,迅速获得相关人的注意。 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在积极地利用新媒体,自 2012 年设计癖创立以来,一直利用网站、微信、微博、豆瓣、人人小站等平台进行推广,发布国外优秀的产品设计。新媒体低成本的特点对早期的创业团队非常有利,设计癖几乎没有耗费成本就迅速扩大了影响。到目前为止, 其主站的月浏览量已经达到 100 万,拥有微博粉丝 25 万,微信粉丝也已经接近 10 万。依靠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流量,设计癖打通了传播渠道,也与更多潜在的设计人才和厂商、渠道商、 品牌商、投资人等合作伙伴建立起联系。第二种业务模式是创业平台,或称创业社区,分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的部分主要依赖设计癖正在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它将形成一个在线社区,供创业者进行交流。线下部分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开展,比如设计癖已经形成系列 的 π Day 创业沙龙,该活动目前覆盖了北京、 上海、广州等 11 座中心城市。创业沙龙为设计团队提供路演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产品、 设计理念、团队故事、发展阶段以及需求,同时活动也会邀请厂商、品牌商、渠道商、投资人等,以提供沟通、对接资源的机会。第三种业务模式电子商务是设计癖在实践中摸索的部分。他们希望不仅帮助创业者把想法变成产品, 不仅成为其产品的扬声器和放大镜,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希望帮助他们把产品卖出去。因为销售是产品小规模或大批量生产之后必然面临的问题。设计癖目前的做法是,在各个平台推广产品时,附上产品在各个销售渠道(如产品官网、京东、天猫等平台)的购买链接,直接将浏览的流量输送到销售渠道。第四部分是孵化器的功能,因为难度比较高,风险也较大, 目前设计癖还没有具体项目的尝试。在他们的设想中,一种是设计癖作为联合投资者中的一方,根据投资比例来分享利润;另一种是作为种子基金或天使投资,但金额不会超过 100 万元,股权不会超过 15 %,希望为创业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那么,对于一个被「选中」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来说,设计癖协助他们「把理想变现」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李艳波介绍说,对于一个设计创业团队,或者一个掌握有价值的设计概念的人来说,设计癖的协助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步,设计癖会在沟通后帮助他们对接相应的资源,比如帮助只有设计概念的人将概念落实到设计图纸和模型,或者联系适合的工厂,制作手板模型。第二步,设计癖会利用新媒体的各个平台和渠道对其进行简短的报道, 或进行访谈,当然,这个阶段还不涉及太深入的内容。接下来,他们会利用现有的 πday 沙龙等活动形式,为创业者或提供上台分享的机会,让他们向更多的人传播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产品。这时候,往往活动会为其带来一定的机会,吸引感兴趣的厂商和制造商与其接洽。同时设计癖也会利用现有资源,帮助他们直接与相应的厂商和制造商对接。在产品小批量投产后,设计癖可以协助创业者联系京东众筹、富士康等平台公司,以便进行更大批量的生产, 或者众筹的预售。当然,通过之前两个环节,有时候已经有感兴趣的投资人主动联系创业者了。在更大批量的生产或众筹的预售环节成功之后,设计癖会跟进,做较为深入的报道,利用文字介绍、访谈、视频等形式跟踪报道这个创业团队及其产品。在这一轮的深入推广之后, 其影响力往往会扩大到全国范围,创业团队也会发现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如渠道商、投资人、厂商,与其进行洽谈,进而将产品量产、 销售。而进入到销售环节,设计癖会再次跟进报道,并提供相应商品的购买链接。在这些环节当中,设计癖的成员会频繁与固定的团队接触,和他们产生持久而深入的联系,而不限于表面的文字介绍。他们的报道更多是针对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针对物。另外,设计癖还肩负着监督的作用。针对国内设计版权难以得到保护的现状,设计癖会针对侵权抄袭问题进行报道,希望维护住整个设计创业生态圈的平衡。

当然,上述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在不同创业时期的对象,设计癖所做的工作也较为灵活。在设计癖的协助下获益的设计师中,有一个年轻人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这位设计师名叫龚华超,他曾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现在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研究生。2011 年, 还是本科生的龚华超凭借自己设计的「触板数字贴膜」摘得当年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至尊奖。这个设计概念的初衷是帮助人们解决笔记本电脑没有小数字键盘的问题,龚华超设想了一款触板数字贴膜,只要装上软件贴上数字贴膜,就能在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上,方便快捷地输入数字。龚华超不希望自己的设计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一直没有放弃将其付诸实践的努力。通过设计癖在深圳、上海的几次活动,他上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大家了解这款设计究竟凭借何种魅力赢得了红点奖,并表达了自己希望将其投产的想法。在活动和相应的报道之后,有很多人主动联系他,希望与他合作将产品做出来。后来,龚华超组建了创业团队,不仅成功地将这款只有贴膜厚度的智能超薄键盘「Nums」量产,还与苹果的专卖店谈成了合作,进店销售。一些已经较为成熟的设计团队,也曾在设计癖的协助、推动下获益,成为设计创业成功的典范,比如品物流形、意外设计,以及之前提到的有品科技。

《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多看看真实的世界

在设计癖的初创时期,李艳波和他的团队对工业设计了解并不多,他们的知识是通过谷歌搜索寻找设计类网站、设计资讯、知名设计公司、设计师开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但是, 他们的起点和眼光并不低。因为一开始,他们就瞄准了全球最顶尖的理念和设计。在初创的前一两年,设计癖主要介绍国外优秀的设计品牌、设计作品,涉及产品设计的各个门类,有时还会联系海外的设计师,对他们进行介绍。 后来,智能产品、智能家居也作为设计癖重点关注的对象,频频得到报道。在海外信息的强烈冲击下,李艳波和他的团队意识到国内外产品设计发展的巨大差距。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的院校有工业设计系,但是能真正量产、能带给社会价值的工业产品实在太少,少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设计公司也常常无法帮助甲方 聚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真正能够造福大众、改变世界的好设计太少了。这也是设计癖一开始并没有从国内入手去挖掘工业设计的产品和理念的原因。

李艳波认可原研哉对于设计的定义,他认为「设计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 有趣的是,工科专业出身的李艳波,套用「熵」 的概念来解释所谓的「好设计」,并且曾经 设想建立一个系统的设计评价体系,或者说函数,但是尝试过几次,都不太理想。1850 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Clausius)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混乱程度,能量分布得越混乱,熵就越大。李艳波希望建立一 个「设计熵」的概念,用来衡量一件作品、一款设计的有秩序、合理的程度。他期待这个概念可以帮助人们从工艺、材料、颜色、声音、 能耗、环保、人体工学、人体音学、机械、电 子等角度去判断这个产品是否合理,能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如果形成了「设计熵」的函数, 那么,熵值越低,就说明这款设计越成功。

虽然「设计熵」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 来,但是李艳波和他的团队对于一款设计判断和选择的标准是非常明确的。就像他所认同的原研哉的看法,设计产品能否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否能带来好的体验,甚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准则。因此,在设计癖选择是否对一款产品进行报道,是否对一个设计师或创业团队进行协助的时候,看中的并不是这款产品是不是带电,是不是智能,而是它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在面对一款朴素的木质衣架与一款新奇的智能产品时,他们的选择也不会先入为主地具有某种倾向性。

《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2013 年以前,设计癖各个媒体平台上介绍的内容 80% 来自海外;在 2013 年以后,则开始主要报道国内的设计情况,包括设计公司、 设计院校、设计机构、大公司的设计部门等, πDay 沙龙等线下的活动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到 2014 年初,设计癖已经和国内很多主要的设计公司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如晟邦设计、 品物设计、洛可可设计集团等。同时,他们的资源还辐射到渠道商、工厂、投资人、设计院校等。曾经,李艳波的预期是到 2017 年可以看到设计人才和创业团队大规模的涌现,但事实是,在 2013 年底,像龚华超、有品科技这样的创业者和团队就已经出现了,2014 年则被李艳波誉为设计创业“井喷”的一年。这对于设计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动力。

李艳波称自己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粉丝。他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能给周围的人与环境,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善。他之所以创立设计癖, 有很强的目的性,因为他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间接地改变这个世界。设计癖对设计产品与设计团队进行筛选时,期待的正是看到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设计。

李艳波接触过国内的不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在校学生,他认为这个群体相对比较闭塞,对国外工业设计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在他看来,很多设计师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而无视外面真实的世界,甚至有些学生认不清自己设计师的身份,更愿意将自己标榜为艺术家。李艳波认同台湾设计师包益民所说的,设计在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只占到 10% 甚至 3% 的环节。他主张设计师应该走出去,到工厂里看看生产的过程,到市场上看看销售的情况,去了解人们生活中实际的需求。学生们也应该如此,要在实际生活中去检验学到的东西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可以通过校外的渠道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工业设计师的状态和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流程,然后再回到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当然,这样的走出去与调整也需要教师和学校付出相应的努力。

设计癖之所以致力于「推动设计创业」, 其愿景在于让国内的年轻创业者们跳出自己的思维,真正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哪怕一点点,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可以实现自己个人的自由和财富的自由,把设计和梦想变现。为了这个愿景,设计癖甚至在初创的时候就主动在网络上寻找有设计想法的人,并联系他们。而用李艳波的话来说,他会 「煽动」这些有潜质的人去创业,去把梦想变现。李艳波说,他希望看到更多的设计师去创业, 希望设计服务公司以设计换股权的形式与甲方合作,希望国内能够出现世界知名的设计品牌和商业品牌,产生前沿的设计思维。他希望把中国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展示给世界看,让中国人发出自己的声音。

《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结语

从一开始只有李艳波一个人负责全部的工作,到今天十几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设计癖走过了三年的历程。设计癖是一个以梦想为动力,以务实为准则,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的团队。 他们希望通过推动设计创业,将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聚集到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创新、创造的道路。虽然国内现有的经济环境、工业水平、社会现状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是不容否认,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适合设计发展且存在无限可能的时代。不管通过推动设计来改变世界这样的愿望是否过于宏大,至少它提醒着我们「设计」这一学科、这一产业的价值与能量所在。而对于那些学习设计、从事设计,或者对于设计感兴趣的人来讲,设计癖不仅是一个梦想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其团队成员为梦想而努力的精神与强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也是需要与之看齐的。

《装饰》杂志专访设计癖与 36 氪创始人李艳波:把设计和梦想变现

在采访的最后,务实的李艳波提到设计癖正在筹划的两个项目:一是 2015 年 1 月底将在上海举办的 πDay 沙龙和工业设计与硬件产品展 ;二是他们正与几家设计院校洽谈的学生创业联合课程。他希望我们对他的报道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而是能够发挥出切实的作用。而这也是我们希望做到的。

设计癖注:《装饰》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

来源:设计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月1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