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响面向全球布局未来的人才争夺战

每年来粤工作的外国人才超过15万人次

以市场为导向全国首推创业领军团队资助方式;实施 “人才优粤卡”引才聚才;柔性引才为海外专家解决后顾之忧……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珠江人才计划”为龙头,多层次、多渠道引才引智。每年来粤工作的海外人才超过15万人次,居全国前列!

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计划”19人,评审引进六批162个创新科研团队和122名省领军人才;累计留学回国人员12.74万人,总量居全国前列。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广东成为海外人才创业热土

广东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近年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系列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记者从广东省人社厅了解到,在“珠江人才计划”的带动引领下,省内各市纷纷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广州5年投35亿元“揽才”、深圳“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300万元、海归到珠海创业最高可获补贴100万元……留学人员有意向回国创业就业的人数连创新高,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占比明显提升,在诸多利好因素影响下,海归创业出现了持续火热的势头。

但是,不少海外高层次专家由于自身工作、家庭情况等多种原因,无法长期来粤工作,这些专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加快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今年省委以1号文印发广东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出台“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助计划”,将其作为“珠江人才计划”新增子项目,与长期引才项目相互补充,与国家《外国人来华工作邀请函》政策相互配套,建立柔性引才长效机制,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和智力。

创新海外人才引进模式 首创科研人才团队引进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更是开全国之先河,首创科研人才团队引进。已落户深圳的光启团队,是广东省首批引进的12个创新科研团队中最年轻的,堪称广东海外引智的活广告。

2009年1月,还在美国读书的刘若鹏就与4位年轻队友,研制出传说中的“隐形衣”,在科技界引发轰动。但团队的5位骨干既不是“院士”、“杰青、“长江学者”,又都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毛头小子,不符合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要求。鉴于“隐形衣”的重大创新性,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广东为光启团队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到北京接受高层次专家评审。

年轻的光启团队没有辜负众望:目前该团队成员已由最初的5人增加到120多人,包括40多名非华裔外籍科学家;每月平均新增发明申请专利60多项。

一花引得百花开。同年11月,102个创新科研团队经过严格评审,12个脱颖而出,引进的高端人才包括两院院士10位、国家杰青7位、长江学者8位、“千人计划”入选者10位。同时,近5亿元专项资金由原定的分期逐年拨付,调整为一次性全额拨付到位;人力资源成本费支出比例,最高可占专项资金总额的30%。这样的创举,在全国绝无仅有。

独创国际合作引智模式 形成部省市区四级联动

2015年12月,随着广东省外专局率团出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招才引智工作。广东省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更是踏上新的征程。“海外专家南粤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科技合作周”、“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一场又一场的活动紧紧吸引着独联体国家高层次人才的目光。

其中,广东与乌克兰构建强劲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形成了部、省、市、区四级联动。近期,为了更好推动广东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开展人才项目交流合作,12月上中旬,省人社厅厅长黄汉标带队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举办人才项目推介洽谈活动,并在多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广东洽谈团队回国不到3天的时间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安东·纳伍莫维茨和他的专家团队就立即来广东参加“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并准备与广东省人社厅签订人才项目合作协议,加速广东人才高地建设。

依托广东省的人才政策的利好,挖掘和引进独联体优秀专家和创新人才团队来粤创新创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据了解,广东省与乌克兰巴顿焊接技术研究所、乌克兰新材料研究所、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哈尔科夫技术转移中心等等40多家乌克兰著名的研究院所、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合作涉及人才引进、成果共享等众多领域。

与乌克兰的国际合作只是广东与独联体国家引智模式的缩影。自2015年底至今,广东省对独联体国家的招才引智工作更是硕果累累,累计对接项目70余项,引进独联体高端人才50余位。

海交会开启招才引智盛宴 历届共吸引近4万人才参加

2015年,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90后”韩超,站在了人生的路口上——回国是必然的选择,但回国后该如何发展路径却仍不清晰。参加海交会成为其回国后的“第一站”。在这个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上,韩超获得“红棉天使”3000万元的融资。

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华大基因汪建、从麻省理工回国发展的锐博生物张必良、迈普医学的袁玉宇、亚申科技的权华、莱恩精机的畅志军、永清华茂的路万里……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咖牛人,都与韩超有着相似经历。

在刚刚结束的2017海交会上,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独联体等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海外人才参会,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3%,有意向回国创业发展的近70%,带来科技发展项目2000余项,十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院士到场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19年来,历届大会共吸引近4万名海外人才(其中获博士学位的占比近60%)、约2万个项目参会,已有300多名入围项目的参赛留学人员顺利走上回国创业的道路;留交会的重要活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了11届,共遴选出2241个入围项目。

广东海外人才政策逐一数

No.1

实施人才新政策

2017年,广东发布《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涉及海外人才的主要政策内容有:

●清理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认定事项,改由行业组织自律管理。

●提高科研项目人力资源成本费用支出比例,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

●赋予人才更大经费支配权,下放科研项目直接费用预算经费调整审批权。

●柔性使用海外人才。鼓励地方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分三档给予企业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的引才补贴。

●实施人才举荐制度。成功引进1名国家“千人计划”或“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给予举荐者5万元补贴;成功引进1个“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给予举荐者10万元补贴。

●提高人才享受科研成果收益比例。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收益或作价投资形成的股权用于奖励科技成果重要贡献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推行人才优粤卡服务。在社会保障、购房购车、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工作所在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落户、出入境、长期居留、永久居留、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社会保险、入住人才公寓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新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省财政分别给予350万元、250万元、150万元的购房补贴,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筹建人才公寓。

●奖励突出贡献人才。设立“南粤突出贡献和创新奖”,每两年评选1次,每届突出贡献奖不超过5个、创新奖授奖不超过10个,分别各奖励300万元、100万元。

No.2

实施“珠江人才计划”

●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着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产业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入选创新创业团队可获省财政1000万元至1亿元专项工作经费。经认定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按实际年薪酬收入的1倍给予生活补贴。

●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子项目“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助项目”,面向全球择优资助一批急需紧缺的海外专家短期来粤工作,资助经费用于补助单位聘请海外专家所支付的薪酬,资助金额从10万元到48万元。

●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子项目“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支持外籍(境外)和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毕业生在广东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分两年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60万元生活补贴,出站后留在广东工作的,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No.3

其他服务保障措施

●2017年4月1日起,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通过统一规范申请材料种类、数量的方式,简化归并申请材料,提交材料数量压缩了近一半。

●完善外国专家短期来华相关办理程序。

●提供创业资金补助。出国(境)留学回国人员在粤创业,经营6个月以上,可申请5000元的创业资助和租金补贴。珠三角地区每年最高6000元、其他地区每年最高4000元,最长3年。

●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对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在规定的贷款额度内,按照贷款基准利率最高上浮3个百分点据实给予贴息;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贷款,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解决外国人子女入学难题。

●开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为12大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特殊医疗、物品进境、子女入学等26项“一站式”服务。

●支持以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为带头人的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

●支持人才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对引进到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博士由省财政给予每人20万元生活补贴。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之中,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广聚天下英才,广东正在打响一场面向全球、布局未来的人才争夺战。

“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广东打造成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那么,广东在海外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人才的培育方面情况如何?又有哪些具体举措?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和留得住中,又发生哪些故事?羊城晚报将连续两天推出系列报道,走进“人才高地”建设,探索背后的故事。

海归从“毅然回国” 到“主动回国”

伴随着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海外游子们纷纷将目光聚集在祖国南粤大地。从“毅然回国”到“主动回国”,一批批来粤创业的海外人才,在创新驱动的大潮上,勇立潮头,弄潮其中。

老海归“毅然回国”

海交会幕后“推手”颜光美:

那时回国是激情更是责任

1996年,老海归颜光美离开了被称为最适合科学家工作的礼来公司,放弃了丰厚的薪资待遇,踏上回国的征程,回到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任职副校长。

听说他要回国,礼来公司在100天内为他办好绿卡、提供一个高级科学家永久职位来挽留,但他却不为所动。而当时中山医科大学给的条件,只是承诺其有个可以实现才干与抱负的机会与舞台,同时还有5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

回首往事,颜光美淡淡地说:“那时候的回国是种激情,更是种责任。”

上世纪90年代初,颜光美在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完成药理学硕士学业后,成功申请了福格地国际奖学金赴美深造。1994年,颜光美随导师波尔进入世界十大制药公司之一礼来公司,等待他的是一笔丰厚的薪酬。然而,1996年,颜光美却动了归国念头。当时,中山医科大学的领导来劝他归校。“那时候是90年代中期,下海经商成风,大学教授待遇差,学校师资青黄不接,这让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直接受到影响。”颜光美说,自己多年来一直心心念念着学校的栽培之恩,当下没有多想,就只是觉得有一种激情与责任。

1996年2月,颜光美回到国内,担任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和科学研究,同时成为药理学教研室教授,做脑神经保护药的研究和抗癌药物的研究。后来,他和他的团队于2014年成为M1溶瘤病毒的发现者。

在见识过国外的学术水平现状后,颜光美深感学校甚至社会各方面都需要高端人才。同时,他也留意到,在海外留学的小伙伴们对国内情况不了解,很难下决心回国。

回国不久,颜光美便与刘悦伦、卢智俊、顾军、彭说龙等几名“海归”联合给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在广州建立一个吸引人才的平台。1998年,第一届广州留交会(海交会前身)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办起来,回国创业、工作的“海归”们有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而这一平台,也成为了如百度李彦宏等不少业界大咖“登陆”国内的第一站。19年来,海交会在对中国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发挥了历史性作用。颜光美坦言:“这个是我回国以后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新海归“主动回国”

亚马逊软件工程师胡迪聪:

年薪减半也要回国

在2017届海交会海外英才招聘会上,美国亚马逊软件开发工程师、27岁的年轻海归胡迪聪与广电运通对接,希望回国工作。如果说老海归们是“毅然回国”,那么现在的新海归们,则是“主动回国”。

胡迪聪201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随后赴美深造。从美国新泽西州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毕业后,胡迪聪很轻松地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进入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开始我的年薪大概在5万美元左右,后来涨到12万美元。”胡迪聪笑着说,当时不少国内的同学眼红他的工作。

2015年,原本对国内市场并不关注的胡迪聪,突然时常把目光停留在国内。走出创业阶段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开始加大技术投入,布局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研究,以及做全球人才资源配置,对标国际明星科技公司。这样的转变,也导致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顶级平台经验的海归的需求大增。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今,中国迎来了第三次,也是史上最大的“归国潮”。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海外人才求贤若渴,薪酬待遇有了大幅提高,年薪涨至20万元-30万元人民币左右。

说起回国,胡迪聪显得十分激动:“近两年国内发展非常好,无论在薪酬或者待遇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来到海交会现场,我感到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虽然目前国内给出的待遇没有我在美国时高,我们更看中的未来的发展。当今国家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我选择回来,是因为我不想错过这个时代”。 文图/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来源:新华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