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500万 产品经理跑村里修族谱 无纸作业录80姓氏集百万数据

融500万 产品经理跑村里修族谱 无纸作业录80姓氏集百万数据

◆族谱网创始人杨巧

文| 铅笔道 记者 刘金策

?导语

杨巧对面,一位老人在校对族谱网给自家修的族谱。三个小时后,校对完成。

“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啊!”老人一脸感慨。

他给杨巧展示自己满是老茧的双手,说这是30年前自己修谱刻版印刷时留下来的,那次修谱校对,花了几个月,没想到这次只用了不到一下午。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要归功于杨巧创立的族谱网。这是一个可以提供在线修谱服务的平台。现阶段,族谱网可以提供纸质族谱电子化,传统族谱数字化修缮电子修谱,家庭用户自建家庭谱,线上祭拜等服务。

从去年运营至今,族谱网累计修谱1000册,积累家族人口数据119万,并在全国50个城市铺设了网点。

目前,族谱网正寻求Pre-A轮的融资,计划融资金额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线下网点的铺设及产品、技术的升级。

融500万 产品经理跑村里修族谱 无纸作业录80姓氏集百万数据

注: 杨巧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把族谱搬到网上

杨巧在考虑自己的未来。

那是10年前, 他是“5460中国同学录”的项目PM,平台已有2800万会员,声势正旺。但他却看到了背后的问题。

社交是一个情境性很强的东西,脱离这个情景,这个平台可能就没有了。”风口一旦过去,自己该往何处去?

他开始考虑寻找一种更稳定的关系。杨巧是湖南梅山人,故乡保存较好的家族关系让他注意到了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

亲情、血缘关系比社交关系更稳定,随时间变质的可能性更小,甚至会有所增强。”这让他想到了自己族中视若珍宝的族谱。

身边的情况告诉他,修谱这个古老的传统从未中断。“每个家族都会修自己的族谱,只是有些人没有接入。”能否通过互联网把族谱电子化呢?在网上点一下鼠标,就可完成查谱、修谱、寻亲、沟通等一系列活动。

他联系了几个地方的宗亲会,对方都觉得这个模式可行。过去,民间修谱通常由家族宗亲会中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每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耗时耗力且不易保存,而且发现错误也无法及时修改。

但是杨巧觉得,当时还不是做这件事的最好时机:族谱修完了就放在那里,族人不会随时带在身上。没有找到更高频的应用场景之前,不能做这件事。

思考之后,他选择从家族对逝者的追忆入手,创建了祭拜网。家人可以在线上创办逝者的纪念馆,对其祭奠回忆。

几年后,一位海外华人经由祭拜网找到逝去的亲人,并通过族谱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家族。这印证了杨巧对族谱重要性的认识。

这两年,随着智能手机慢慢普及,杨巧觉得时机到了。

去年年初,杨巧创立族谱网,开始为各地宗亲会提供纸质族谱电子化,传统族谱数字化的服务。

传统修谱一般由各地宗亲会负责组织,杨巧选择与其进行合作,迅速切入市场。

去年3月,湖南梅邑温塘彭氏举行千周年祭祀典礼,散布在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彭氏宗亲参与了这次公祭。族谱网作为活动协办方也参加了。

杨巧同彭氏宗亲会商量,能否由他们将彭氏族谱电子化。彭氏宗长一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有些出乎杨巧的意料。

原来,彭氏此次公祭之前已经修好了一份族谱,但是限于成本,宗亲会无法为所有家族成员提供纸质族谱,他们正为此事发愁。杨巧的电子族谱正好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也是在这个时候,杨巧得到一位个人天使的500万元投资。资本助力和这次的经历,让族谱网进入了修谱市场。

线上修谱服务提供商

去年上半年,杨巧带着团队四处奔走,为各地宗亲会提供修谱服务。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推广品牌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模式。

传统修谱模式一般采用刻版印刷,修谱需要2~3年。现在虽然可以采用电子印刷,可很多生僻字、异型字连印刷厂都找不到。修谱过程中,团队研发出专用的造字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面对大量传统族谱,传统方式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输入、输出排版,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团队开发了智能识别和排版软件,可快速识别纸质族谱内容并能智能输出苏、欧、韩、柳等族谱格式。

融500万 产品经理跑村里修族谱 无纸作业录80姓氏集百万数据

◆族谱网团队合影

此外,传统修谱师往往采用纸质修谱模式,修谱过程中需要将族人信息一一誊写,一旦写错一字,整张纸都要作废。而采用杨巧团队的产品,修谱师只要将族人的信息输入软件即可,有错误可以随时修改。

此后若要重新修谱,修谱师可将新谱资料实时入谱。这样不仅节省旧谱重修与翻录的支出,也能减少翻录造成的二次错误,缩短对老谱的编辑、审校过程。

针对古谱样式浏览不方便,跨页幅度大等问题,团队还设计了新的族谱样式——阴阳八卦式 (族谱圆) ,并为此申请了专利。

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修谱的效率。去年年中,团队线上修谱的基本模式完成,并上线了App版本。在族谱网App上,修谱师可以即时添加、修改族谱内容,家族中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家族的最新信息。

去年一年时间,杨巧带着团队跑了80余家宗亲会,累计修谱1000册,积累了119万的人口数据。

今年年初,团队在App中定向开放了档案记录、社交功能,功能只针对平台已有族谱的用户,他们在平台上可以保存个人和家族历史档案,与家族内成员进行线上沟通。杨巧希望把平台打造成一个基于人的信息档案馆,同时增加软件活跃度。

在通过与宗亲会组织合作修谱,将家族成员导入平台后,杨巧开始布局面向C端家庭的小型谱服务。

个人用户也能在族谱网上创建自己的家谱,并通过时光轴、照片墙等来补充家谱内容。杨巧希望通过小型谱,构建一张可以不断向下延伸的血脉关系网。

现阶段,族谱网已在全国50个城市建立了网点。这些网点与族谱网平台连通,可以为各地宗亲会提供修缮族谱、族谱电子化等服务,而针对个人用户,族谱网也可提供家庭谱、线上纪念馆增值服务。通过这些业务,族谱网目前已经盈利。

目前,团队正寻求Pre-A轮融资,计划融资金额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和产品技术升级。“今年我们计划在全国铺设500个网点。”

/The End/

编辑 赵芳馨 校对 洪佳添

来源:铅笔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2月7日
下一篇 2017年2月7日

相关推荐